什么是工农业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
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的途径:
①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使单位农产品的价值量不断下降,从而使工农业产品交换价值量的比例差距逐步缩小,愈来愈接近等价交换。这是缩小差价的根本办法。
②通过价格杠杆来调整工农业产品价格。当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较多时,应逐步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当工业品(尤其是农用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较多时,应尽量降低其销售价格,使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逐渐缩小。
但是,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需要与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的价格统筹考虑,综合平衡,以免引起轮番提价。同时,工农业产品价格的调整,必须考虑到市场商品供应量和社会购买力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农村工业品供应量和农民购买力之间的平衡。
不仅要求商品供应总额和社会购买力之间平衡,而且要求主要商品的供应量尽可能适合消费者的需要,特别是适合农民的需要。
③通过办农工商联合企业,以及采取农产品加工利润部分返回农业的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另外,放开农产品价格,积极开展农产品议购议销业务,继续开放集市贸易,也是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的重要方面。
家庭农场给企业供自产蔬菜怎么写供货渠道?
中国与巴基斯坦作为友好睦邻,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新阶段,中巴农业合作逐步走深走实,双方农业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目共睹。
一,2018年中巴两国建立了农业合作联合工作组,巴基斯坦这片?沃土?正稳步走在适合?中国种子?的路上。
众所周知,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的土地条件好、气候适宜、人力成本低,而中国资金充裕、农业技术先进,中巴之间农业合作应是天作之合。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开始向农业等领域充实拓展。2019年,公司牵头成立了?中巴农业合作交流中心?,其核心职能就是为中巴农业合作交流提供良好平台,促进中巴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
二,两国农业的互补性强,也促过了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合作。
中巴农业合作交流中心?曾多次组织中巴双方农业企业、专家学者进行农业互访考察,积极与双方企业筹划各种农业合作项目。合作之后动作频频,辣椒产业化发展项目正在准备,现代农业示范研究基地项目正在与中巴双方政府和科研机构磋商。筹划当中的水稻玉米育种、油料订单种植加工等项目也会一步步落地实中,未来可期。三,2020年3月在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下增设农业工作组,有关信息平台将进一步启动。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资金和技术的缺乏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瓶颈,他们迫切希望与中国伙伴进行合作。
中巴之间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大,中国方面一直致力于同巴方加强合作,增添两国这间的经济活力,成绩显著。
两国之间的信息平台的启动,互通有无,打通了信息阻碍,合作进一步顺畅。
通过一系列的平台,中巴之间建立起了更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在未来,中巴两国将在育种、动物健康、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科技领域进行合作,推动巴基斯坦农业科技的发展。
一)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产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农场才能盈利。家庭农场建立之初就是要将产品市场化,而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家庭农场的发展必然产生一个问题,产品通过什么样的通路销售给消费者,这就是农产品渠道。
农产品销售渠道指的是分销渠道或流通渠道,是产品由生产者流向最终的消费者的通路、途径。找到有利可图、稳定有序、沟通顺畅的销售渠道'可以实现农场的增收,对稳定农产品物价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农产品销售渠道连接生产和消费,既是生产的排水渠,又是消费的引水渠。排水渠不通’农产品就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资金周转困难,农业再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引水渠不畅,农产品就不能及时顺利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消费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因此,对于生产者来说,不仅要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 的农产品,还要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营销渠道,做到货畅其流,发挥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作用。
当前,我国农产品渠道的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一个阻碍农产品流通一个突出的问题。流通渠道形式受到诸如生产商规模与地域分布、中间商规模、最终消费者的地域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演变。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历史
1.农产品运销阶段
农业产品进入市场初期,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距离比较近,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形式为生产者——消费者的直接销售渠道。
2.中间商销售为主阶段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以及化肥、农药、优良种子的使用,我国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效率提高非常快。农产品出现了过剩, 形成了农产品买方市场。生产者由于缺乏市场驾驭能力,出现了对中间商的依赖,通过“中间商一批发市场一农贸市场”的市场能力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市场。我国农产品上规模的批发市场有4 000多家,加上遍布城乡的农贸市场和各类超市,形成了庞大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
3.垂直一体化渠道阶段
由于中间商在农产品市场交换中占有主导地位,传统的营销渠道系统中的中间商(渠道成员)处于一种完全竞争,相互排斥状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有权转移环节多,各渠道成员为自身利益,往往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换利润绝大部分被中间商掠取,消费者还不得不付出高价购买农产品。而且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出现了所谓的“毒生姜”、“镉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政府开始拓展新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比如“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新兴市场渠道。
4.渠道整合阶段
现在,我国逐渐出现了连锁超市、大型团膳企业向生产者,主要是农业合作社延伸,通过股权投资、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的垂直一体化渠道系统。渠道成员间的关系由原来各自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竞争关系,整合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的服务目标统一性。
对中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演变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前两个阶段属于以生产为导向型的农产品营销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渠道效率,使生产者的农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采用以农产品为中心的农产品运销,农产品推销和产销一体化的营销活动方式。这些营销方式实质上是生产一市场的模式。它适应卖方市场下的农产品营销活动。后两个阶段,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陕速发展,农产品生产已不再是营销活动中的主要环节,顾客的需求、新型渠道的发展,使农产品营销活动不仅体现买方农产品市场的需要,也满足在卖方市场下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顾客差异需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