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春游好去处
西安踏青好去处有灞桥田园体验游、蓝田田园慢生活游、周至生态度假游、长安田园寻踪游、临潼田园舒心游。
1、灞桥田园体验游
具体行程是樱桃谷景区——白鹿仓景区——白鹿原马术俱乐部——鲸鱼沟竹海景区。
樱桃谷景区覆盖白鹿原北麓3万余亩地区,可以赏樱采摘,品尝地道农家美食;白鹿仓景区内可以体验热气球自由飞、直升机飞行、VR体验园以及美食;白鹿原马术俱乐部可以进行观赏、会员还可马术培训;鲸鱼沟竹海风景区可以观赏关中最大的竹海,体验水面快艇。
2、蓝田田园慢生活游
具体行程是鲍旗寨——塘子街——白鹿原影视城——芸阁书院——蔡文姬纪念馆。
在鲍旗寨欣赏独有田园风光,在汤峪泡温泉放松身心,到白鹿原影视城吃美食,拜访芸阁书院,到蔡文姬纪念馆感受一代女文豪蔡文姬的文才大略。
3、周至生态度假游
具体行程是秦岭国家植物园——沙河水街——陕西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厚畛子古镇(第一天)——老县城(第二天)——返程。
亚洲最大的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观赏秦岭多种植物、道文化发源地楼观台听道德经讲座、世界地质公园陕西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北方的〝香格里拉〞老县城感受人文历史。
4、长安田园寻踪游
具体行程是中国农业公园唐村——王莽——南五台山——太乙·长安道。
中国农业公园唐村体验西安最大的民宿聚集区,品尝美味的现磨咖啡,感受柳青艰难的创业精神;王莽观光农业示范区观赏美丽的桃花、体验王莽美丽新农村建设;到南五台的登山健体,体验健康之旅;到太乙·长安道购特色农产品,品长安美食。
5、临潼田园舒心游
具体行程是临潼区骊山牡丹路口——最美环山公路——骊山烽火台——骊山陕西天文台——人祖庙——穷庐民宿——后瀛山庄。
俯瞰华清池全貌、观赏环山公路美丽风光、游览名胜古迹烽火台、参观陕西天文台、游览人祖庙、品尝特色小吃、体验特色民宿。
金庸小说常识错误
一、无锡惠山寺石经幢的历史文化
惠山寺石经幢 惠山寺经幢,在无锡惠山寺古华山门内两侧,南侧为 唐陀罗尼经幢,北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幢中间相距 10米。
1956年10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唐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
高6。26米, 底部直径1。
48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幢基 为三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为束腰形须弥山;中间一 组底座上满刻海水纹,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狮子四个,姿态 各异,上乘覆莲瓣托座;上面一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壶门 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仰莲瓣,仰莲之上为八角形座,每面 刻栏杆,转角处为莲瓣首望柱。 幢身立于栏杆石座之上,作八棱形石柱,遍刻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系白鹿山人李端符书。
幢身上部为八角形宝盖装饰,角隅 处均饰狮首,口衔连珠状璎络带。宝盖上置扁圆状石,四面刻宝相花图案。
其 上承托仰莲瓣,莲瓣上发现有八个方形柱洞,估计原有石雕勾栏,现已全部散 失。 仰莲上为束腰柱形,上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八 角形宝盖,角隅处雕有力士头像,分别浅雕有牛、羊、鹿角和獠牙。
宝盖上置 扁圆形石,上刻瑞花图案。幢顶为八角攒尖顶,檐角上翘,上置扁圆形石,未 见纹饰,最上为宝珠。
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由无锡县万寿乡静安里刘 元规等建。 高6。
22米,底座直径1。40米。
其形制和大小与唐陀罗尼经幢基本相 同,幢身刻咒而不刻经,文字上下两端刻三角形和折线纹组成的边饰。 唐宋石经幢历经千年变迁,幢基最下部三层已湮埋于今地表下,地面部分 也已残蚀倾斜。
1998年11月,由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 研究所负责全面修复,将两幢埋于地下的三层升高至今地 面上,并采取扶正、补缺及防风化措施,重新恢复惠山寺 经幢原貌。 惠山寺经幢是江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佛教石刻艺术 遗物。
幢身高大,形体华丽,雕刻精美,显示出晚唐时代 的雕刻艺术风格。为研究我国古代佛教艺术和无锡地方历 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二、江苏周庄双桥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所谓双桥,是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 辨)组成。
方洞石梁桥横卧在银子浜口,石拱桥横卧于南北市河 上,因两河相汇,形成一方一圆、一竖一横的两座桥面,样子很 像古时候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也称它为“钥匙桥”。这两座桥,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 —1620年),世德桥由徐松泉、徐竹溪 出资建造,永安桥由徐正吾出资建造,3位出资人都是当地人。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1957年永安桥再次得以修缮。 现在我们见到的世德桥长16米,宽3米,跨度5。
9米;永安桥 长13。 3米,宽2。
4米,跨度3。 5米。
双桥是周庄的标志性景观。 关于双桥,还有一则动人的故事。
1984年春天,上海籍赴 美留学的青年画家陈逸飞,曾坐船经锦溪来周庄写生。 因时间有 限,他不能用画板将这里的景致一一画出,只得用摄影来记录周 庄。
回去后他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 油画,连同其他37幅作品,于10月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 阿曼德。哈默所属的哈默画廊展出,引起轰动。
1984年11月,阿曼德?哈默访华时,将买下的《故乡的回忆》油画作为礼物送给 了邓小平,被各界传为佳话。 从此双桥这把“钥匙”开启了国际 交往的友谊之门,使周庄得以驰名海内外。
三、甘露寺的历史是怎样的甘露寺位于安徽省南部的九华山中,也是九华山重要寺庙之一,位于化城山腰定心石下。
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朝礼九华,认为如果在这里建立寺庙,肯定会有高僧出现。禅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听到这句话,立即募化建寺。
传说在开工前夕,满山树顶都挂满了白露,所以命名为甘露寺。清朝乾隆中期扩建,咸丰中期毁于兵燹,同治三年(1864)修复。
甘露寺外景寺院主要的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祖师殿、玉佛楼、禅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内还设有"九华山佛学院"。
甘露寺周围树林葱茏,雨露云雾,幽静宜人。寺的正门造得独出心裁,进门后即见后墙,不与院落相通,到大殿须从两旁山墙小门进去。
整座寺庙依山布局,共有五层,殿宇完整,楼阁整齐。背倚青山,淙凉泉水从殿角流来。
寺旁有定心石,即是玉琳和尚当年歇息之处。 1983年,甘露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四、鹅湖镇的灿烂历史鹅湖镇历史悠久,有“古镇、水镇、重镇”之美誉。境内的甘露古名“月溪”。置镇至2009年已有3000多年历史,有“八湖福地”、“金甘露”之美称;荡口古名“丁村”,晋代就形成了集镇,有“小苏州、银荡口”之美誉。人文资源丰富。有建于唐乾符元年(公元876年)的甘露禅院和建于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烈帝庙合并而成的江南古刹甘露寺、北仓河两侧的4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江南第一义庄、华氏始迁祖祠、三公祠、植福寺古戏楼、华衡芳故居、蔡鸿生洋房等众多历史遗迹。 鹅湖镇名人荟萃,华氏家族在无锡曾是望族之最,据县志记载,单明清两代,无锡华氏就出了37名进士。明代首创铜活字印刷的华燧,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第一个用工尺符号记录大量琵琶曲谱、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曲谱的编写者、清末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首创乱针绣法的民间刺绣艺术家华图珊,《歌唱祖国》的作者、作曲家王莘,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导弹专家黄敞、黄敦兄弟,引进莫尔斯电报、铺设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的华世鉴等均为鹅湖人。此外,国学大师钱穆、钱伟长叔侄曾启蒙于鹅湖,中科院院士钱临照、钱临希兄弟,著名音乐家刘天华,著名教育家顾毓秀等曾执教于镇上的荡口小学。2003年,鹅湖镇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鹅湖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这里名人志士辈出,现今仍留存有不少名人故居和古建筑群,是锡山区惟一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镇北的甘露古名“月溪”,置市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有“金甘露”之美誉;镇中的荡口古名“丁村”,形成于晋代,有“小苏州”之美誉。镇内江南古刹甘露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是锡东地区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北仓河两侧近4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江南第一义庄、华氏始迁祖祠、三公祠、植福寺古戏楼、华蘅芳故居、蔡鸿生洋房等古迹,展现了鹅湖镇特有的“古镇”风貌,是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鹅湖镇名人众多。明代首创铜活字印刷的华燧,近代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清末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首创乱针绣法的民间刺绣艺术家华图珊,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当代历史学家钱穆、物理学家钱伟长、音乐家王莘等专家、学者出生于此地或在本地完成启蒙教育。
水镇:鹅湖曾经是历史上重要的水码头,境内河网密布,拥有水域面积2万亩,占总面积的25%,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镇区东侧外接太湖、长江的8000亩水面的鹅湖,水质清澈,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是江南地区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穿境而过的望虞河兼有航运、防洪、引水等多项功能。鹅湖镇水产业比较发达,为“水产之乡”,全镇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2万余亩,培育了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甘露”牌青鱼、中华鳖,江苏省名牌农产品——“青荡”牌鲢鱼,其中青鱼产量就达80余万公斤,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重镇:鹅湖镇产业特色明显,是享誉全国的“彩印之乡”,拥有各类彩印包装企业20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20亿元,是锡山较早成规模的产业聚集带之一。全镇现有工业企业500多家,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5家,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2家,涉及彩印、轻工、机械、电子、化工、服装等10多个工业门类。
五、你知道无锡最初的名称吗无锡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商末(公元前12世纪末或11实际初),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偕弟仲雍,为让王位南奔,断发纹身,做了当地土著居民的首领,筑城建都于梅里平墟(今无锡县梅村一带),史称“勾吴”。 周灭商后,封仲雍后代周章为吴群,建成吴国。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新王莽时期(9-23年),改无锡县为有锡县。
东汉光武年间复称无锡县。 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为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
清雍正二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属常州。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
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
1953年建立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衽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锡山)、宜兴3县市。
。
六、无锡历史无锡的历史沿革 建制变迁 无锡辖江阴、宜兴二个县级市。
从历史上看,无锡和江阴、宜兴古属《禹贡》九州中的扬州。秦朝统一全国后,现今无锡市地城内分属无锡、江阴、宜兴三个不同的行政建制。
古代无锡县的范围,即现今的无锡市。 西汉初始置无锡县,新莽时一度改为有锡县。
自隋代以后,无锡县一直隶属于常州。清代雍正年间,析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初又合并为无锡县。
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分为无锡市和无锡 县。不久,无锡市为江苏省直辖市,无锡县改属苏州专区。
1983年,无锡市辖无锡县、江阴市和宜兴市。 1995年,无锡县改称锡山市,2001年撤锡山市划归无锡市区。
江阴在汉初置毗陵县,西晋时改为暨阳县,南朝萧梁时始有江阴之名,置江阴郡,下属江阴、梁丰、利城三县。五代十国时期和宋代置江阴军,元末以后改称江阴县。
1987年,江阴撤县建市。 宜兴古称荆邑,汉代改称阳羡县,晋代置义兴郡,始有义兴之名,隋代改称义兴县,北宋时改名为宜兴县。
清代雍正年间,析宜兴县为宜兴、荆溪两县,民国初又合并为宜兴县。建国后,宜兴县先后属常州、苏州、镇江专区,1983年改属无锡市。
无锡县城 汉代无锡设置县治后,建造无锡县城。据《越绝书》记载:“无锡城,周二里十九步,高二丈七尺,门一,楼四,其廓周十一里二十八步,墙一丈七尺,门皆有屋。”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证实,汉代无锡县城在惠山之东,古运河与梁溪河之间,即今无锡老城区的西北部。 城的形制为子城和郭两重城,子城的位置在今城区石皮路之西,东西大街之北,西城河之东,连元街向西的延长线之南。
考古工作者在这一范围内曾清理汉晋间的古井遗存,出土有陶瓷一类生活器皿,应为无锡县城中居民的生活用井。郭即外城,其范围大致与宋元时期无锡的外城相仿。
设四正门:东为熙春门,南为阳春门,西为梁溪门,北为莲蓉门,门皆有屋。唐末,在县城东、南、西加筑外郭,开顾桥门、新塘门、董家门三座偏门。
宋元时期,无锡县城略呈椭圆的龟背形平面格局已基本形成。城内以弦河即京杭大运河城中段为中轴,分为东西两半。
东半部沿城墙内侧还有一条弓河,弓河与弦河之间又有东西平行的九条箭河,组成一弓一弦九箭之状。 元末,张士诚修外城,废三偏门,筑南、西、北三个水门。
明代嘉靖年间,无锡知县王其勤为防倭寇人侵,再次修筑外城,用砖砌城墙,并建堞台,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改名为靖海门、望湖门、试泉门、控江门。清代多次修筑城郭。
民国时期,先后在城东北和城西新辟光复门和新西门,并将控江门改名为胜利门。 建国初期,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和方便交通,于1950年4月开始,将城墙全部拆除,历时一年,建成环城公路。
。
七、无锡鼋头诸的历史和文化鼋 头 渚 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
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 鼋头风光,山清水秀,天然浑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 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18年,原是私家茶园缘湖而筑,渐成规模。
建国后统一规划开发,景点精心制作,现景区已达300公顷。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江南兰苑、万浪卷雪、中日樱花友谊等众多景观。
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巅高阁振翼,孤鹜落霞齐飞。 远眺湖光朦胧,鸟屿沉浮;近览怯峦迭翠,亭台隐约。
月晨日夕,景色幻变,阴睛雨雪,情趣迥异。仲春四月,樱妍春桥,天高秋日,兰香小兰亭,各具风采。
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可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
1.金庸犯过哪些常识性错误
本人从小就喜欢看书,幼时尤喜武侠小说。
金庸是享誉海内外的大文豪,其作品影响之大,阅读人数之多,几乎没有人能与之比拟。他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初中即全部读之,好多章节到现在都能通篇背诵。
近日偶尔翻之,综合一些其他史料,发现其中有一些科技史方面很可笑的常识性错误,略记几笔供大家参考,我相信,这些微疵的败笔也不会损害金大侠的“内功”吧。 一、《倚天屠龙记》第十六回:“(张无忌)在矮树上摘了几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里,已闻到一阵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鲜美绝伦,桃子无此爽脆,苹果无此香甜,而梨子则逊其三分滑腻。”
据史料记载:苹果原产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及南高加索一带,在元朝末年传入我国,当时只有在宫廷才能享用。张无忌当时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绝不可能吃过苹果。
所以,张无忌不可能拿从未听说的“苹果”与“不知名的果子”相比较,当然更不会知道“苹果无此香甜”。 二、《神雕侠侣》第六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
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玉米亦非我国本土作物。
原产于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进我国的时间大约在16世纪中期(现在对玉米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南宋末年的杨过想要在陕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简直是白日做梦。
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找得到的。三、《射雕英雄传》第一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
“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壶,三人只是痛骂秦桧。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
“两人有时也仍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作者在此很不经意地把蚕豆、花生、南瓜子写成寻常的下酒物,他不知道,其实这三种作物也都是舶来品。
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中国,到明朝时才普遍种植。 花生、南瓜则是出自美洲的农作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美洲之外的地区传播。
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1530年左右才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又经过很长时间,直到乾隆末年花生还是筵席珍贵之物,寻常人很难吃到。 在这里,1199年的临安乡下一个穷乡偏壤的小店,跛子曲三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生)作为菜肴,郭啸天和杨铁心对这样匪夷所思、连当时皇上也没见过的新奇东西,竟然也毫不惊奇,按常理说二位大侠至少该对曲三大喝一声:“兀那跛子,你哪来的外国食品? 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四、《天龙八部》里也有这样一个情节:老英雄萧远山也给儿子萧峰捎带了若干花生作为下酒之物。
花生至少在四五百年后才传入中国,真不知北宋时的萧老英雄是从哪里搞来的。 五、《天龙八部》第十一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显然作者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
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据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朝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到了清朝道光以后。《天龙八部》小说写的是宋哲宗时代的事,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当地人从来就没见过辣椒, 当然更没吃过辣椒。
六、《天龙八部》中,段誉在苏州燕子坞还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茶。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自古就是茶中珍品,传说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采制历史。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巡抚以此茶进呈,康熙皇帝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才将之改名“碧螺春”。段誉喝的应该是“吓煞人香”,当时绝不会有“碧螺春”这个称法的。
七、《天龙八部》第二十四回“烛畔鬓云有旧盟”中写道:萧峰看不清楚,听她这么说,便过去推开窗子,亮光照进屋来,一瞥之下,不由得微微一颤,只见马夫人肩头、手臂、胸口、大腿,到处给人用刀子划成一条条伤口,伤口中竟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蚂蚁。 在此情节的前文中,作者交代了当时的季节:“炕中想是炭火烧得正旺,马夫人颈中扣子松开了,露出雪白的项颈,还露出了一条红缎子的抹胸边缘。
炕边点着的两枝蜡烛却是白色的,红红的烛火照在她红扑扑的脸颊上。屋外朔风大雪,斗室内却是融融春暖。”
无疑,当时正是寒冬。而蚂蚁可是冬眠的动物,阿紫显然是找不来蚂蚁的。
马夫人“伤口中竟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蚂蚁”,只能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此时的蚂蚁正冬眠于地层深处,想听也听不到阿紫的“指挥”。 八、《天龙八部》第二十六回“赤手屠熊搏虎”中写道:“匆匆数月,冬尽春来,阿紫每日以人参为粮,伤势颇有起色。
女真人在荒山野岭中挖得的人参,都是年深月久的上品,真。
2.请列举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错误
错误太多了!!~~~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 是专门写他小说里的错误的
还记得这么几个
<;射雕>;中有一端描写黄蓉给洪七公做有关西红柿的菜 但是西红柿是"爱情苹果" 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不敢食用它 我国应该是在明朝时才从外引进的
<;连城诀>;中有关大雪封山半年多的描写 有悖气象常识
本人最不理解的就是但凡武林中人都不工作 没有工资 行走江湖的钱是哪来的? 前一阵子看深圳卫视的<;二月河论战金庸> 2月河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说"金先生真是个天才,郭靖黄蓉游山玩水钱是哪来的,又没有人给开工资" 金庸笑着回答"照凌先生所说,天才也是一塌糊涂的喽" 他自己也无法解释
其实看小说就是看看文学性 思想性 我这样的泛泛之辈看情节有趣就可以了 没必要太认真的追究其中的细节~~~
3.古龙武侠的常识性错误
金庸之后,我再读的是古龙。
因为人人都将古龙与金庸放在一起作比较,大家都觉得,有资格跟金庸一较短长的只有一个古龙。最先看的是楚留香系列。
看第一眼的时候,便强烈地感觉到古龙与金庸的差别在哪里了。从形式上看,古龙后期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代表古龙写作水平最高的那些作品,都是由短句“拼凑”起来的。
在小说情节的推进期间,常常穿插一些警世之言。这些短句,大多说写男女间的关系,涉及到 *** 以及爱情。
从男人的角度体会所谓的爱情是什么东西,女人又是怎样的的动物。看多了这些无聊的句子之后,便不再想看他的作品了。
偶尔翻了翻他前期和中期的作品,我倒是觉得这些作品还值得一读,于是便去看了他的《武林外史》、《圆月弯刀》之类。如果说金庸的作品是国画,那么古龙的作品就是漫画了。
对古龙的不喜爱全是个人的阅读习惯使然,我没有有一点想诋毁古龙。他比那些模仿金庸文笔以及后来那些模仿他的作家比起来,有自己独特的高明。
有人这么评价古龙:“古龙则追求武侠小说的语言欧化,他擅长写短句与分行式,对话中多警句,交代事情来龙去脉多段落,多层次,他力求把句子写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给人一种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龙在语言上的创新,当然不能说绝对成功,但古龙的新文体毕竟突破了武侠小说的原有文体,并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新的语言艺术风格。”
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他的那些忽略招式,只讲意境的武侠风格,让我强烈地想起了日本的动作类漫画,譬如《灌篮高手》、《浪客剑心》等。
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格斗所带来的的感官 *** 。楚留香、陆小风之流,基于一张好看的脸之上,潇洒仁义,武功卓绝,朋友多多,红颜多多。
他们的内心是中国化的,武功则是日本化的,中日合璧才创造出了这些卓绝的武侠形象。我不喜欢古龙,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文笔以及对人物的全方位塑造。
他没有金庸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之深,没有金庸儒雅的文风,这还是次要的;他笔下的主人公,先天的成分占了很多,后天的努力对后来的成功好像根本体现不出来。像楚留香,根本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人物,完全没有过去。
在他的行进的路途上,宝马、香车、美女、好酒从来都不缺,这样子行走江湖谁不奢望,但又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偶尔一两次失误也是人之常情,这样更体现了香帅对美女的爱护。
李寻欢还好点,起码还有那么一点过去,一点辉煌的过去,中探花,做官吏,做武者也是因为个人喜好。总之,我觉得古龙笔下的人物是舞台上的明星,无论做什么、怎么做,举手投足一派珠光宝气,浑没有人间的气象。
古龙以及他的作品,更像是娱乐社会催生出来的产物。或许本来就是吧。
4.请列举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错误
错误太多了!!~~~以前看过一篇文章 是专门写他小说里的错误的还记得这么几个 中有一端描写黄蓉给洪七公做有关西红柿的菜 但是西红柿是"爱情苹果" 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不敢食用它 我国应该是在明朝时才从外引进的 中有关大雪封山半年多的描写 有悖气象常识本人最不理解的就是但凡武林中人都不工作 没有工资 行走江湖的钱是哪来的? 前一阵子看深圳卫视的 2月河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说"金先生真是个天才,郭靖黄蓉游山玩水钱是哪来的,又没有人给开工资" 金庸笑着回答"照凌先生所说,天才也是一塌糊涂的喽" 他自己也无法解释其实看小说就是看看文学性 思想性 我这样的泛泛之辈看情节有趣就可以了 没必要太认真的追究其中的细节~~~。
5.金庸小说里有哪些历史错误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不为人知的七大历史错误
《天龙八部》中的七大历史谬误 错误一:完颜阿骨打的年龄?
《天龙八部》里面,萧峰在女真部找人参,与完颜阿骨打结拜为兄弟!然后有因为女真人与契丹人的冲突,结实辽道宗耶律洪基,帮助耶律洪基平定耶律重元之乱!《天龙八部》中的七大历史谬误看一下时间,突然发现这是一个严重的BUG。完颜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
公元1063年,辽国发生耶律重元之乱,此时女真的完颜阿骨打还没出世,还要到1068年才出世呢,萧峰和一个还需要5-6年才出世的鬼魂结拜兄弟?
错误二:辽国在宋辽边境“打草谷”? 这是一个典型的黑宋,黑辽的 *** 谎言! 早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时代,就因为灭亡后晋后在中原“打草谷”而激发中原人民的反抗,导致狼狈退回辽国。辽景宗中兴辽国以后,已经早就不搞“打草谷”的事了宋辽1005年签定盟约后,明确规定、“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也是1005年以后,辽国的军队再也没有侵入过宋朝的土地,直到灭亡也没有! 错误三:耶律洪基 想举兵侵犯宋朝?这又是一个完全的谎言 在辽国历史上,有两个皇帝是最仰慕宋朝的,一个是辽圣宗,一个则是辽道宗耶律洪基,当宋仁宗去世,宋朝使者向辽国报丧的时候,耶律洪基哭着手执宋使的手说“四十二年未识兵戈耶!”甚至最出名的说耶律洪基那句:“愿来世生为宋人!”的话。 耶律洪基根本不可能大举率兵攻宋。
错误四:辽军主力南侵,走雁门关作为主攻方向? 天啊,金老头完全没军事常识。 宋辽作战,辽军的主攻方向一般是河北路,也就是华北平原一带,不会走太行山以西,而是把主战场选择在太行山以东,因为太行山以东的地形是平原,有利于辽国骑兵的优势,不利于北宋步兵。把骑兵的主攻方向选择走雁门关,也就是太行山以西的河东路,这是最愚蠢的办法。宋辽25年战争,除了公元980年,辽军为了报复北宋进攻,打过一次雁门关,吃了亏以外,就再也没有哪场大战把主战场选择在雁门关,甚至根本就不去雁门关! 错误五:吐蕃有那么牛吗?
宋朝时代,吐蕃人牛过一次,是真宗时代,西北吐蕃向宋朝挑衅,结果被宋军名将曹玮在三都谷一战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打的吐蕃人从此怕了宋朝。三都谷一战,宋军以阵亡67人的代价,打死吐蕃上万人,缴获牛羊三万多,从此吐蕃人对宋朝胆寒。在宋朝时代,宋朝和大理的关系不错,大理属于宋朝的小弟兼藩属,吐蕃人被宋朝狠狠的K过一顿之后,还敢向大理以武力威胁?实在是荒唐的笑话。与宋朝接壤的青唐吐蕃,小心的恭顺着宋朝,但是在后来,宋朝还是以武力占领了吐蕃2000多里的土地。宋朝时代的吐蕃敢对宋朝调皮?宋朝十分之一的禁军就可以把吐蕃人打回去放羊!
错误六:少林七十二绝技可以提升辽国军队的战斗力?使得北宋有灭亡的危险?这是最 *** 荒唐的
少林七十二绝迹这么牛逼,也没看见少林高僧用七十二绝技取过人的性命,真有这么厉害,少林寺直接把七十二绝技传授给宋朝军队,然后写一部假的送辽国武士,不就什么都不用怕了?以至少林方丈忙忙带那么多人去雁门关冒险?辽国军队的厉害,在于骑兵,在于几十万骑兵,如果没有这几十万骑兵,你让辽国军队不用骑兵,只用步兵和宋军较量,看辽国军队可以坚持10年不 *** 掉吗?正因为有这几十万骑兵,宋辽才打成了平手,没有这几十万骑兵,辽军哪是宋军的对手?
错误七:宋朝与辽国的战争,打一仗败一仗,丧师割地。 宋朝与辽国打了25年,割让过什么地方了?至于丧师?辽军没死伤?宋辽25年战争,单是伤亡人数上看,宋辽差不多。宋军杀敌不下20万以上。澶渊之盟时明确表示“不给一寸土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