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属于哪个省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降水量500毫米。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4.28万人(2004年),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武山以蔬菜之乡、玉器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闻名于省内外。
自然资源
武山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自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设县置以来,开发建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境内非金属矿储藏量大,主要有蛇纹岩(鸳鸯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等,其中蛇纹岩储藏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储量达15亿吨。总耕地61.9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53.93万亩,川水地7.98万亩;全县有林地44.7万亩,宜牧荒山21万亩,草地77.6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4亩。渭河及其5条支流分布均匀,县内干流总长178公里,流域面积3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12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
武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39℃,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胜地;县城南2.5公里处的老君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为全县旅游避暑的主要景区,“四点一线”旅游区正在规划兴建。
经济发展
武山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高粱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蔬菜是武山的一大支柱产业,武山蔬菜以其质优、无污染、品种多而闻名,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命名的定点批发市场,蔬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管理规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到了10万亩,使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量达5.6亿公斤,总产值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包装袋、鸳鸯玉系列产品等,其中水泥和鸳鸯玉产品畅销全国,成为全县的品牌产品。
交通运输
陇海铁路从东到西贯穿全境,全长46.25公里,有武山、洛门、鸳鸯、贺店4个中间站。316国道穿境而过。兰成渝输油管道过境全长6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农机路。87%的村通了电话,移动信号覆盖率达95%。
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93%,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72所,卫生医疗机构达到31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9‰ 。
行政区划
武山县辖6个镇、9个乡:城关镇、鸳鸯镇、洛门镇、滩歌镇、四门镇、马力镇、桦林乡、高楼乡、山丹乡、龙台乡、温泉乡、榆盘乡、咀头乡、杨河乡、沿安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41300。代码:620524。区号:0938。
县 域
明、清两代,县域包括现有地域和马坞、新寺两镇。清代末年,马坞划归岷县;民国中期新寺划归漳县。
民国29年(1940)4月,县西边境骆家沟、骆家镇、牟家窑、川口下、川口岘、何家坡、淡家沟、蔡家坪、黄家里、伍家山、瓦窑下、柳树沟、石板上、铨庄下、单道下、丁家咀上、桦林河17村及插入漳县的王家坪、爷池下、新咀里3村划归漳县,漳县插入武山境内的徐家门划归武山。
民国31年(1942),漳县孙家门划归武山。
民国35年(1946)8月,调整武山、甘谷石庙儿附近的插花飞地。由石庙儿沿洮天公路至张家山堡东西棱线至贾家沟,东属甘谷县,西属武山县;由石庙儿起,沿洮天公路顺李家坪左侧山梁至管家沟东下,北折高家山堡直到甄家山一线,东属甘谷,西属武山。
1953年,县东边界划出米家庄归甘谷县,划甘谷县属管家沟、台子上、吴庄、多家湾、张家沟、彭家坡5村归武山县。县西边界划出当中岭、徐家门、李家河、赵家坪、东家_、景家_、宋家沟9村归漳县。
1958年4月、12月漳县、甘谷两县先后并入武山,县境总面积达5368平方公里。1961年12月,三县分置,恢复原武山县域。至1989年全境东西宽51.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周长200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合301.65万亩)。其中山区1700.9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58%;川区310.0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42 %。
建置沿革
秦汉时期,县境大部属_道,落门镇以东属冀县。
东汉中平五年(188),析襄武、_道地置新兴县,址设今县城西15公里新兴川(今广武坡西颉家门一带),属南安郡。
三国魏更名武城县,不久即废,复名新兴县。置中陶县,故址在今鸳鸯镇附近。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前赵、后赵、前凉、前秦、后秦、西秦、大夏等北方七国先后争占,历时百余年。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中陶并入新兴,隶渭州广宁郡。隋开皇十年(590),新兴并入陇西县,隶陇西郡。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县境沦于吐蕃,历时78年。咸通七年(866)收复,属陇右道渭州。
五代时期,县域为羁縻地(授予归附的吐蕃族居住),历53年。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在今县城北建宁远寨,属秦凤路秦州。熙宁五年(1072),以古渭寨地(今陇西)建通远军,宁远寨属通远军。徽宗崇宁三年(1104),升宁远寨为宁远县,属巩昌路巩州。
金天会九年(1131)正月,宁远陷金。泰和七年(1207)又降为宁远寨,属临洮路通远军。
金天兴三年、南宋端平六年、蒙古汗国太宗六年(1234),宋蒙联军灭金,宁远寨归属蒙古汗国。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复置宁远县,隶属巩昌路巩州。
明、清沿袭宁远县制,属巩昌府。
民国2年(1913),因与湖南省宁远县重名,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决定更名武山县,属渭川道。民国17年(1928)7月废道,设渭川行政区,不久即撤销。民国23年(1934)设天水行政督察区,辖武山等15县;民国24年(1935)7月,改甘肃第四行政督察区,武山属之。
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武山县名,属甘肃省天水分区督察专员公署。]951年4月,属天水区,1955年2月,属天水专区。1969年10月,属天水地区。1985年7月,属天水市。
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武山县位列第495名。
2020年6月,武山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武城县是鲁西北、冀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文化积淀深厚,古老的京杭运河流经县境62公里,佛文化、孝文化、运河文化相互交融,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下是我整理的武城县旅游景点,欢迎阅读。
神龙地毯艺术博物馆
2008年12月创建。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全国第一家地毯博物馆,以真实史料与稀有珍品呈现世人,共六大品种系列机织手工工艺毯。展品不仅传承和发扬中国地毯民族艺术,再现“中国民族毯业城”的风采,而且融合西方文化传统地毯艺术,开创了世界地毯艺术发展先河,代表了世界地毯艺术发展的方向。近40年武城玻璃钢生产经历创业、成长、发展、腾飞四个阶段,再现了武城玻璃钢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直至荣获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称号的'历史性转变过程。
武城县金水湾生态园
武城县金水湾生态园位于德州市西南部,坐落于武城县城东南2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南靠“旧城河”,西临“赵庄沟”,北接省道“254”路(德商路),距南水北调山东段最大水库——“大屯水库”6公里;距“青银高速公路”入口处15公里,“京沪高铁”德州站40公里。园内水资源丰富,可随即引黄河水,或引南水北调之长江水,以适时调剂、控制水的储存量。该生态园以环保、绿色、有机、健康为旅游度假内涵。园区产品将以生态有机、无公害品牌战略作为发展目标,研发培育有机富硒、反季节、四季果等特色有机农作物、蔬菜水果、名贵花卉及养生中草药等。金水湾生态园面积1500亩,其中水域面积300亩。生态园大体分为五个区域。一是农业科技示范区,占地300亩,包括3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二是特色养殖区占地200亩,三是百果园采摘区,占地面积400亩,四是餐饮住宿区(旅游接待服务区),占地面积60亩。现已完成了7000余平方米的酒楼和宾馆建设,酒楼和宾馆均按五星级标准建设。
古贝春工业旅游园
古贝春工业旅游园区主要景点包括古贝春文化长廊、酒仙山、诗酒大道、古贝春酒文化馆、古贝春湖公园、体育场、绿化带、果木园林等,其中古贝春酒文化馆是山东省白酒企业中唯一一家酒文化场馆,该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8200多平方米,展示内容分为酒源探寻、古贝史话、公司掠影、工艺展示、酒联鉴赏、酒道一览六部分,集中华酒文化与古贝春企业文化于一体,建筑风格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百诗苑”和“酒仙山”等旅游景观,融汇历史知识、行业常识、文学艺术、书画艺术和雕刻技艺,其创意之新颖、设计之精美、工程之宏大、文化气氛之浓烈,堪称全国白酒企业第一家。
地址:武城县古贝春大街西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