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五品中正制啊
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汉魏晋时期的举荐制度,九品是指官员的等级有九品,当时一个乡为朝廷推荐人才的德高望重的人就叫中正。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制度还是挖掘了很多人才,有积极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举荐的人才越来越和举荐人关系密切,一个即使有才能的人,倘若没人举荐也很难有发展。以后就发展成了门阀。曹操的“治世之能才,乱世之奸雄”就是当年的一个老孝廉给少年曹操的定义,这句话影响了曹操近2000年!
继小麦换房后,有房企以5倍价格收西瓜!收的这些农产品卖给谁?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未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今年魔幻的事情层出不穷。
常有人说,一斤粮食还买不了一瓶水,粮价的涨幅永远赶不上房价然而今年房地产和农产品却开始“挂钩”了。
怎么回事呢?
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河南一些地区就推出了“小麦换房”“大蒜换房”的活动,并且给出的收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
以小麦为例,小麦的市场价格约在1.5~1.6元/斤之间,而“小麦换房”给出的价格直接开到了2元/斤,并且最高可抵16万房款。
而大蒜更是价格不菲。
因受疫情及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大蒜出口下降,因此市场大蒜价格仅为1块多,而“大蒜换房”给出的价格却高达5元一斤。
这样的价格确实让人有些心动。
而继大蒜、小麦换房后,“水果换房”也开始相继登场。
例如,近期江苏有地方推出了“水蜜桃换房”的活动。
据说水蜜桃可抵188888元房款。
而南京随后也推出了“西瓜换房”的活动,当地西瓜市场价格多在2-3元/斤,而房企给出的收购价格达到了10元/斤,也就是说,相比市场价换房价格高出近5倍,并且最高收购1万斤,即最高可充抵10万元房款。
对于此类消息,市场普遍有两个反应:
一是难道这是房企与农产品销售合作的一种促销手段吗?
例如河南是小麦大省,“小麦换房”能否变相帮助小麦的销售?再例如杞县是全国大蒜的四大集散地之一,每年大蒜的产量超过10万吨。
用大蒜抵扣房款对当地蒜农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双赢的办法。
但另一方面,虽然这种抵扣看似是好事,但是这么大的量,收购的这些粮食及水果真的能卖出去吗?要卖给谁呢?
以“西瓜换房”为例,1万斤西瓜如何交付?恐怕运输就成为一个问题。
而且当前油价高企,光油费恐怕就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于是对于这些活动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只是噱头呢?
事实上,有媒体进行了相关了解,这类换房活动并没有真正实际地进行实物交换,更多的是一种噱头。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高光时刻之后陷入了至暗时刻,销售数据一直低迷。
而当前又是年中,于是就开始了各种花式促销。
尤其县城周边农户较多,“农产品换房”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来看房。
而实际上只要来看房的,不管有没有这些农产品都可以同样享受折扣和优惠。
再退一步说,农产品和一般的商品并不太一样,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尤其与季节关联十分紧密,这就涉及到一个运输和储存的问题。
我们以小麦为例,即便是从事多年粮食贸易的贸易商们,在收购小麦建库时对于价格成本问题都要思虑再三,更别说房企如此高价收购,如果没有下游出口就只能赔钱。
另一方面,除了销售问题以外还涉及到储存问题。
例如在多雨天气,小麦易发生霉变,储存难度增加,而相比小麦,西瓜、水蜜桃这类时令性水果保存的难度就要更高。
因此这么来看,用农产品来抵扣房款大概率是难以成立的。
而事实上这样的活动也大多在刚刚推出之后不久便被紧急撤回。
毕竟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和逻辑,“农产品换房”却根本不需要用农产品进行交付,也就变成了一种噱头。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1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