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有哪些?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分以下几方面:
个人业务:个人储蓄业务、个人融资业务、代理业务;
公司业务:企业存款、企业贷款、中间业务;
结算业务:大额支付系统、市辖同城电子支付系统、支付结算方式、票据贴现业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英文名称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中文简称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农信社分为以下部门:农信社合作社、农信社国际金融部门,政通农信社培训学校,农信社信贷部门等,是由银监会和相关部门双重领导的部门。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所谓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简称"信用社",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同时,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2012年以来,淄川农信联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民银行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拓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信贷投放,各项业务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支持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到7月底,全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90.51亿元,比年初增加13.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6.99亿元,比年初增加8.72亿元,存款同比增幅居全市农信系统首位。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对地方财政贡献逐年提高,今年以来缴纳税款达4027万元,较去年同期多交1687万元,全区纳税综合排名第四位,成为新形势下名副其实农村金融主力军。
一、找准定位,优化结构增投放
一是不断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围绕“入股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农户小额贷款优先”的三优先战略,进一步优化支农贷款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发展策略、服务方式、业务品种“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制,推行“一人进村,全面服务,送贷上门”的服务措施,发扬“挎包银行”的老农金作风,使客户经理成为农民身边“流动的银行”。目前,全区信用社共发放农业贷款46.23亿元,惠及1.3万户农户,为农村信用社开辟了广阔的信贷市场,贷款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局面,新增农业贷款、贷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区金融机构首位,成为支农贷款的主阵地。二是深入推进信用文明工程建设。结合全区“四德工程”建设要求,深入开展新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评定“信用村、企业、户”活动,对评选上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截至7月末,全区共有信用村186个,信用企业342户,信用户58058户,信用个体工商户2717户,信用市场2个,信用社区1个,参评面达到100%。对于获评的信用户推行绿色信用“贷款证”,开辟绿色信贷通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累计发放贷款19亿元。通过推行“信用工程”,为营造全区社会诚信大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做好公司类客户信贷投放。继续开办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等新业务品种,破解公司类客户融资担保难题,公司类贷款余额38.29亿元,较年初增加2.55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与区经贸委、区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小微企业建立信息资料库,动态掌握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及资金缺口,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组建专业化小微企业专职客户经理队伍,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水平,截至7月底,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亿元,仅上半年就为小微企业净投放贷款3亿元,惠及400余家小微企业。
二、开拓创新,完善功能强管理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本着效益为先的原则,对部分营业网点进行布局调整,实行分社直管,提高了网点的整体揽存盈利能力。改进考核办法,激发全员资金组织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存款结构,推动各项存款稳步增长。截至7月末,各项存款较年初增长13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信用社的信贷投放能力。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在做好代理保险、代收话费、代订报纸等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与区财政局、供电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新农保、银电通等业务的推广。通过“送金融服务下乡”活动,积极推广网上银行、财富在手卡、电话POS等业务。截至7月末,全区信用社新开通个人网银13931户,企业网银234户,交易金额73.97亿元。办理财富在手卡8039张,交易金额达到1.49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93万元。三是优化支付环境。今年来,全区17家营业网点获得大小额支付结算准入资格,总量达到46个,覆盖率69.70%。新安装自助设备21台,总量达到66台,其中离行式自助设备6台,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四是创新服务理念。年初,联社公开向社会招聘23名大堂经理充实一线网点,为客户提供人员分流、大堂引导、业务咨询等服务。通过规范化服务导入活动,规范临柜人员服务礼仪,提升服务水平。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展新风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围绕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实行周一固定办公会,周二集中学习,举办各种培训班,定期举行业务比赛,以训带学、以赛代学。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举行中层管理人员竞聘,聘任中层正职36人,副职55人,建立中层正职后备人才6人,副职后备人才15人,新提拔大学生19人。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等一系列改革,实现绩效评价,把员工收益与本单位经营状况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相结合。三是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组织职工乒乓球、球毛球比赛,成立大学生长联盟,组织员工野外拓展,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规范化服务导入”为契机,制作服务监督牌,开通服务监督电话,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与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联手,向社会困难人士奉献爱心,资助淄河山区困难学生,与小吊桥村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举行慈心一日捐等活动,自2005年以来,累计捐款60余万元。近日,联社被省消协评为“山东省第九届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树立了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作者单位:山东农村信用社淄川联合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1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