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的技术
发酵床式养羊技术,因环保卫生、节能节粮、省时省力等诸多优点,受到欧美等国际养殖业界的欢迎,国内也正在全面推广。 1、除臭节能省粮。
2、灭害抗病促长。
3、废物循环利用。
4、省事简单方便。 发酵床养羊与猪圈发酵床原理相同,操作也基本类似。但由于山羊的生活习性与猪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一些操作上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
1、选址要求:圈舍尽量选择干燥平坦背风向阳,土壤透气透水的沙土壤地最好。如果圈舍周围地势较低的话,可将地面处理成有漏缝地板的“吊脚楼”,下面留10-20cm空间避免多余水分浸泡垫料。
2、垫料准备:养羊发酵床垫料层厚度一般略低于猪圈发酵床厚度,按40-50公分计算,垫料来源可以采用单独使用锯末或者锯末、稻壳、秸秆相结合的方式。
3、菌种准备:
(1)用量:发酵助剂1公斤,可以铺建10-12平方的羊圈。单个圈舍面积不能过小,建议40-50平方为宜,养殖密度不能过高,建议每只羊占2平方左右。
(2)稀释:发酵助剂必须与米糠(或玉米粉),按菌剂:米糠(或玉米粉)=1:5以上的比例均匀混和稀释(新鲜米糠的营养效果优于陈旧米糠)。
4、发酵床铺建:将稀释后的菌种与备好的垫料混合,为达到均匀效果也可采用多级稀释的办法;也可以先将谷壳锯末混合物垫底层10公分左右,开始均匀撒入米糠稀释的菌料均匀覆盖,再铺上10公分稻壳锯末的混合料,按上面操作再撒入稀释的菌种混合料直至达到40-50CM厚垫层。有条件的可适当喷撒红糖水(可按70㎡/公斤备用)到米糠菌剂混和物中。
5、日常维护:因为山羊没有猪翻拱的习惯,同时还喜欢清洁干燥的环境,所以对发酵床的日常维护就更为重要,要增加发酵床垫料翻倒撬动的频率,至少要两天翻倒一次,将山羊的粪尿进行掩埋,既有利于发酵床的顺利进行,还能保持发酵床表面的清洁干燥。
6、垫料水分控制:由于山羊喜欢较干爽的环境,原则上锯末垫料无需额外加水,表层垫料含水量以不扬尘为标准,扬尘的话容易带来羊的呼吸道疾病,影响羊的生长发育。最大湿度不能超过65%,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注意雨水或地下水均不能渗入床内。标准羊圈面积应在20㎡以上(其他动物酌情调整),禁止10㎡以下做羊圈发酵床。
7、发酵节奏与温度控制:发酵时,用手伸入10公分以下的内层,可感到有热度,即是发酵床工作所致,并伴有酒精和泥土的清香味。圈舍发酵节奏与温度可人为控制,要快速升温与发酵,可采取如下一种或几种综合措施:增加发酵助剂用量、预先加红糖水活化发酵菌剂、多添加新鲜米糠或尿素水等营养物、增加锯末层厚度、增加翻倒次数并打孔通气、适当调高锯末混和物含水量(但混和物水分不能超过70%,否则会因腐败菌发酵分解而产生臭味,与除臭目的背道而驰),等等。调低温度可采用相反措施。内部温度一般不要超过50℃,核心发酵层不超过60℃,表面温度25-30℃以下。
9、发酵状态:正常运行后的发酵床下层物料颜色逐渐变深变黑,无臭味而有淡淡酒香味,温度基本稳定,有时能见到白色菌丝。此时,如需用肥或作粗饲料,可部分清运出舍,不用也清。
五、发酵床如何维护管理
发酵床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通风、粪尿与垫料混合填埋、垫料的翻动以及垫料的补充等。
选羊成年羊育肥一般采用淘汰的老、弱、乏、瘦以及失去繁殖机能的羊进行育肥,还有少量的势公羊进行育肥。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养羊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养羊饲养技术
抓放牧,保秋膘
1.选择牧场。秋季牧羊,牧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冬季又无法利用的山腰草场或平川山区。晚秋天气转凉,要尽量到草好的大沟里放牧,使羊少走路、多吃草。
2.放牧时间。秋季中午阳光较强,温度高,羊只容易中暑,应避免中午放牧。早出牧,晚收牧,并给羊只供给充足的饮水,让羊吃饱喝足,白天放牧回来后,夜间再补喂适量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利于消化的精饲料,还要供给足够的饮水,并添加适量食盐。
3.羊群管理。羊在秋季膘肥体壮,活跃性强,必须加强管理。出入圈门时要拦羊,防止拥挤;放牧时不要让羊跨沟、奔跑,防止致残或母羊流产。进入牧场,最好先放头一天吃过的茬地,然后再放新茬地。在豆茬地放牧,时间不宜过长,防止食豆过多引起胀肚。高粱、玉米等再生苗有毒,严禁在收割后有再生幼苗的高粱、玉米地里放牧,更不能采收这种幼苗喂羊。不要在死水坑内饮水,也不要在潮湿、泥泞处卧息,以免感染寄生虫病。
抓繁育,保扩群
秋季母羊膘情好,发情正常,排卵多,易受胎,有利于胎儿发育,要抓住时机,给母羊配种,以提高受胎率和产羔率。
1.搞好选种选配。羊选用一胎多羔的公母羊作种,保持羊一胎多羔的品种特征。一般产二胎以上的母羊双羔率高,因此要控制好适龄高产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以4~6岁龄的母羊占羊群总数量的50%~60%为宜。
2.正确配种。羊每次的发情持续时间为24~40小时,而排卵时间多在发情开始后的30~34小时,所以适时配种时间应选在发情后的12~25小时。老龄母羊发情持续时间较短,应在发情后及早配种,青年母羊发情时间较长,配种时间应稍后些。
在一个发情期内,配种一次一般即可受精怀孕。但为了提高准胎率和多羔率,可在母羊发情中期和末期两次配种,或在一个发情期内的不同时期,用2~3只种公羊各配一次。如果是人工输精,效果则更好,可显著提高准胎率和多羔率。
抓防疫,保健康
秋季是山羊抓膘育肥的关键时期,也是疾病的多发季节。要加强管理,努力搞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要建立科学的消毒程序,杀灭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人员进出登记工作和洗澡更衣记录;实行全进全出制。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制定周密的免疫接种计划,接种各种疫苗需经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故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季节,做好相应的免疫计划,按规定程序接种。
3.重在预防。搞好饲养管理,增强个体的抗病能力;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和冰冻水,使羊膘肥体壮,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
4.抓好重点疾病的防疫。秋季由于羊只大量采食露地草料,加之秋季雨水较多,羊容易感染疾病,影响正常生长。因此可在秋季给羊驱虫,用丙硫咪唑成年羊只5~7片,羔羊3~4片。羊群集体注射虫克星一次,每只注射1~2毫升,怀孕羊只除外。在驱虫后还应进行药浴,清除体外寄生虫。同时,应保持羊舍内干燥清洁,及时清除饲料残渣和粪尿,可在雨后或不定期地在羊舍内撒生石灰或草木灰,以吸潮消毒,注意羊舍通风透气,防止空气潮湿,避免羊只发生疾病。
养羊的饲养方法1、及时断奶,合理分群羔羊2月龄~3月龄后,要把母子分开进行断奶,这样可使母羊体质迅速恢复,达到早发情早配种、多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及时锻炼羔羊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对断奶后的羔羊按公母、大小、强弱进行合理分群分圈饲养,防止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影响整体发育水平和整齐度。
2、适时配种,提高繁殖率过早配种会影响母羊自身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母羊的繁殖性能。配种时间:下午发情,次日早晨配种,间隔8小时~12小时,再交配1次,同时做好配种记录,防止误配或不清楚分娩日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利用资源,合理配制饲料正确使用青贮、氨化、碱化等技术对作物秸秆进行处理,严禁饲喂由于青贮不当而发霉变质的饲草及冲洗不干净的氨化、碱化饲草;严防把粗饲料粉得过细。生产实践证明,长期饲喂过细的粗饲料易引起羊的反刍障碍及前胃弛缓、积食、鼓气等疾病。粗饲料长度在1厘米~3厘米,羊采食后能正常反刍。精饲料的配制要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根据不同品种的羊、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调配精料。配制后,饲料内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均要满足羊不同阶段的生长繁殖、泌乳的需要。饲料内的氨硫比率要达到7∶1~8∶1,钙磷比率要达到1∶1~2∶1。在饲喂非蛋白氮饲料时,必须补充硫氨素。
4、合理补饲,保证营养补饲要视季节以及种公羊、种母羊、育成羊、羔羊的膘情状况适量补喂精粗饲料,杜绝羊群半年生长半年掉膘的现象,确保羊群膘情始终处于中上等水平,这样才有利于羊群正常繁殖。
5、防治疾病,提高成活率散养户每年要对羊进行春秋两季免疫注射,对羊场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程序和预防方案,对羊三联四防、羊链球菌病、羊大肠杆菌、羔羊痢疾等进行定期免疫注射,力争做到一只不漏,只只防疫;搞好预防,驱除肠道线虫、绦虫、肝片吸虫、血吸虫等羊的寄生虫病;注意做好日常管理,搞好场地环境卫生和消毒。养殖户在放牧和喂养时要细心观察羊的精神状态及采食、饮水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羊场兽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努力提高羊的成活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1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