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镇的村居概况
西北部(一)
吉祐村委会
吉祐村委会位于杏坛镇西北部,北临顺德支流,距镇中心城区6.5公里,面积3.82平方公里,有入村路与顺德区百安路连通。下设兰堂、松北、松南、新一、新二、东希、西村、礼村、名关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960人。
北水村委会
北水村委会位于杏坛镇西北部,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面积3.09平方公里,有入村路与百安路连通,下设北昌、新堂、永安、接源、东城、完美、竹基、新基、北街、细冲、丰乐、西头、南林、南安、南福1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417人.北水村委会是杏坛水乡游的组团之一,其旅游景点——尤列故居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于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进三间布局的砖木结构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朗村委会
古朗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5.5公里,面临甘竹滩,面积5.42平方公里,百安路经此。下设太平、青云、永安、东边、择桂、大塘、南塘、联排、龙胜、龙波、水灵、顺利、胜利、尚古、江洲、竹林、后街、充华、新地、双凤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847人。村内名胜古迹甚丰,素有“三关”“六寨”“五拱桥”之称,还有古牌坊2座,黄箫养古墓1座。
东村村委会
东村村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6公里,北临甘竹溪,面积4.17平方公里,有20米宽的入村大道连接顺番公路。下设疗家、福星、荣远、扶风、丰远、聚胜、和合、永宁、荔枝、西成、如松、南林、元泽、定远、陇西、太宁、新远1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758人。区内有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是顺德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甘竹牌”鱼罐头于2002年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右滩村委会
右滩村位于杏坛镇西8.2公里,地处顺德、南海、新会、鹤山四市、区的交汇点,西临西江干流,北临甘竹溪,面积6.04平方公里,顺番公路途经该村。下设11个村民小组,分别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十一组,户籍人口3371人。村内有黄氏大宗祠已在2002年确定为省的文物保护单位。
安富村委会
安富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的西面6公里,面积2.13平方公里,顺番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佛山市九横公路经过该村。下设一组、二组、三组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679人。
南朗村委会
南朗村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8公里,面积3.49平方公里,百安公路横跨该村,下设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十一组等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310人,该村和龙潭村基塘整治区被定为“顺德万亩农田示范区”。
西北部(二)
光华村委会
光华村位于杏坛镇西部,距镇中心城区3.6公里,总面积4.21平方公里,区的杏龙路、百安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村委会下设北组、南组、二组、三组、西成、上华、五组、六组、七组、大社、花县、北关、街前、九组1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609人。光华村历史上名人辈出,据有关资料记载,有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的文状元梁耀枢,还有多名进士、举人。光华村保存得较好的建筑有吴家祠堂、林家祠堂、梁家祠堂和潘家祠堂,以及西成组的“敦敦书院”。
南华村委会
南华村委会位于杏坛镇西南部,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面积3.19平方公里。下设丰塘、丰南、南朝、南安、丰华、丰城、盛丽、西源、朝阳9个村小组,户籍人口4267人。
麦村村委会
麦村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西面2公里,面积7.83平方公里。下设东一、东二、东三、振衣、超秀、树德、乔林、南津、新基、深涌、函关、北胜、西一、西二、西三、中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南天、南洲、南龙、太平、青云、子一、子二、子三等3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828人。
西登村委会
西登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6公里,面积6.43平方公里,下设文明、大镇、广安、兴隆、大巷、华联、文兴、文星、龙头、水利、马登等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189人。
龙潭村委会
龙潭村委会位于杏坛镇北部,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下设古粉一、古粉二、霍村一、霍村二、福田、大社一、大社二、光南、青田、北岸、高华、朱曹、杨家、西华一、西华二、龙兴、海尾、高潮、忠秀、大巷一、大巷二、大巷三、三阳、冲元、街区25个村小组,户籍人口8237人。
龙潭村委会是杏坛水乡游的组团之一,其旅游景点有始建于宋朝咸淳元年(1265年)的龙母庙,还有建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的五龙庙以及建于明朝的单孔石拱桥——爱日桥,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中心区
罗水社区居委会
罗水社区居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1.5公里处,总面积1.87平方公里,顺番公路杏龙段途径该社区南部。下设永青、新园、青云、南埠、清宫、东头、宁回7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536户,户籍人口2265人,社区内的立滔制衣厂是杏坛镇主要的纺织服装企业之一。
杏坛社区居委会
杏坛社区居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下设东城、新一、新二、什庆、安南、中村、兴贤、兴隆、余庆、兴南10个村小组,户籍人口3425人。
路涌村民委员会
路涌村民委员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南1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金登公路途经该村。下设有东安、朝阳、南约、耀龙、元昌、龙头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44人。
吕地社区居委会
吕地社区居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下设金洲、西元、泗社、苏地、麦地、心田6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579人。多年来,吕地社区居委会十分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顺德区文明社区、镇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马宁村委会
马宁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南3.5公里,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设礼安、沙埗、冯柠、红星、五星、北镇、新基、基美、忠心、化龙、金北等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763人。
马东村委会
马东村委会位于杏坛镇南部,南临西江河马宁水道,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面积3.23平方公里。下设敬天、杏社、黄甲、双社、楼台、南基、云玉、拱日、洲田、镇龙、新庙、增湾、文埠、木镇、居民1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211人。
新联村委会
新联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5.5公里,面积6.21平方公里,四乡公路、东海水道、马宁水道经过该村。于1998年由北沙、聚胜、蒲洲三管理区合并而成,下设北一、北二、北三、北四、北五、北六;新一、永红、杏胜、德胜、联胜、红星、红一、红二、蒲三、红四、蒲七、蒲八、蒲十、小海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393人。
海凌村委会
海凌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东南部,南临西江河马宁水道,面积为4.87平方公里,有四乡公路与镇中心城区相连,约8.7公里。下设平安、长寿、百乐、财进、凌化、接流、大坑、盛民、财源、上冲十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953人。
逢简村委会
逢简村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的北部4公里,面积5.2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镇域二环路经过该村。下设午桥、麦庄、碧梧、高社、后街、见龙、村根、潭头、明远、槎州、新联、高翔、直街、嘉厚、西街、东岸等1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541人。逢简村历史悠久,水乡古迹遍布,有宋代的“巨济”、“明远”三孔石拱桥,有清康熙帝赐建的“金鳌桥”,古庙、古祠、古屋众多,村内河涌交错,景色秀美,是典型的岭南水乡,素有“顺德周庄”之称。
桑麻村委会
桑麻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区北2.5公里,东临顺德支流,面积3.58平方公里,桑麻公路通杏龙路。下设慈光、总社、西社、仁厚、北街、东一、东联、东四、埠南、中心、丰沙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883人。村内有广东省绿色食品“黑毛节”出名。
雁园社区居委会
雁园社区居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面积1.1平方公里。下设雁南、雁北、利摄、关南、关北、文隆、西湖、龙船、大巷、东便10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665人。多年来,先后获得顺德区卫生居委会、杏坛镇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东南部
昌教村委会
昌教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2公里,面积4.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佛山市九横公路经过该村。下设海边、魁基、南塘、南安、东头、潭头、东街、村心、新街、司马、耕沙、镇龙等1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643人。该村工业基础较好,以塑料、电缆、五金、制衣等行业为主。
马齐社区居委会
马齐社区地处杏坛镇中心区东南,面积1.38平方公里,良均路、二环路经过该社区。社区下设巨镇、太平、仁寿、竹基、东林、大沙、东北、上岸9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585人。
西北村委会
西北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1.5公里,面积1.99平方公里,有环村路连接齐赞公路。从原西岸村、北头村合并而成,辖北一组、北二组、北三组、北四组;西一组、西二组、西三组、西四组、西五组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782人。
光辉村委会
光辉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东南2.5公里,面积1.93平方公里,下设福安、万安、朝天、朝阳、声华、人和、来紫、东宁、新园、建安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696人。
上地村委会
上地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东南部,距离镇中心区约4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齐赞路、镇域二环路途经本村。村委会下设14个村民小组,分别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十一组、十二组、十三组、十四组,户籍人口3781人。
高赞村委会
高赞村委会位于杏坛镇东南,与容桂隔河相望,距镇中心区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辖高东、高南、高西、高北四个片,下设东一、东二、东三、东四、东五、东六、东七、东八、东九、东十;高一、高二、高三、高四、高五、高六;西一、西二、西三、西四、西五、西六、西七、西八、西九;北一、北二、北三、北四、北五、北六、北七、北八、北九、北十、北十一、北十三3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0013人。
孙武故里——惠民
惠民县位于鲁北平原,处在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两大发达经济区的交汇点上,属黄河三角洲对外开发区。全县辖10镇4乡,1293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总面积1357 平方公里。
惠民县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兵学鼻祖”孙武、西汉大文学家东方朔、隋代画家展子虔都出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境内有龙山文化、大商文化遗址,有饱含历史沧桑的宋代古城墙,有大型仿古园林式建筑“孙子故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城堡式民居魏 氏庄园”,更有风光秀丽的黄河自然风景,正在建设的孙子兵法园更将增姿添采。自唐宋以来,一直为州郡府县治所。
惠民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全县土地面积 110余万亩,这里四季分明,环境宜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 12.2 摄氏度,无霜期 184 天,年平均降水量达589mm。水资源极为丰富,黄河、徒骇河、土马沙河横贯东西,其中,黄河年可引水量 2.5 亿立方米。这里是华东与华北的交通要道,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国道、省道干线公路连接全国各地。这里距济南国际机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到天津、青岛两大港口城市均可当日乘车往返,国家一级开放口岸东营港和正在建设中的滨州港为惠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海上通道。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惠民县委、县府带领全县人民贯彻党的十五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始终坚持一发展为中心,抓重点,破难点,在顺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基础上,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2002 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比1997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189 万元,比1997年增长92%,年均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亿元,1997年增长69%,年均增长1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6.5 亿元,比1997年增加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比上年增加 320 元。
经济结构实现新跨越。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第一产业得到优化,第二产业快速膨胀,第三产业稳步增长,三次产业比例由1997年的41∶33∶26调整为2002年的30∶37∶33,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重大跨越。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去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4亿元,利税实现9177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68%和57%。实施民营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民营经济快速膨胀。截止去年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2.7万户,私营企业390家,从业人员达到11.5万人,民营经济贡献率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以上。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县桑园、果园、菜园面积分别达到8万亩、12万亩和30万亩,食用菌大棚发展到13680个,年产食用菌6万吨。加大开发、繁育与推广力度,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制种面积达到1.8万亩,成为全国重要的制种基地。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的机遇,实施生态农业“128”工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明显。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四位一体”和“猪沼果”生态模式示范点发展到320余组,经省认定的无公害产品达到11个,无公害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在我县实施,为我们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适应市场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大力开展特色之乡创建活动,我县共获得5个国家级特色之乡称号,并被命名为“山东省食用菌生产基地县”。
基础设施建设再创新佳绩。引入以地生财、经营城市新理念,五年全县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1亿元。先后对永莘路、庆淄路、乐胡路和县城东出口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打通了城区五条新街,建成了样板街,多年来一直未能实施的永莘路取直工程进展顺利,县城面积由1997年的9平方公里扩大到13.2平方公里。完成了以新行政办公区、工业园区、文化旅游区三大功能区为主体的县城新的总体规划。实施“一河两海”工程,对护城河、 城东海进行了清挖。投资3200万元开工建设城市供气工程,春节后投入使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县城脏乱差问题,集中对城区环境秩序进行整治,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和乡镇工贸园区建设成效显著,11个乡镇工贸园区累计投入达10亿元,李庄、姜楼工贸园区被命名为省级工贸园区,魏集等8个工贸园区被命名为市级工贸园区。圆满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开始实施。对土马沙河、白龙湾东干渠、侯王店干沟等骨干河道、沟渠进行了疏浚治理,对18.2万亩中低产田进行了高标准改造。邮政、通讯、信息网络等设施进一步完善。
旅游开发迈出新步伐。作为孙子故里,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完成了以孙子兵法园、孙子故园、魏氏庄园为核心,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态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建成了惠民博物馆。特别是孙子兵法园、魏氏庄园周边开发和护城河治理的全面开工,标志着我县以孙子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已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的新阶段。
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五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8.2亿元,其中引进境外资金1252万美元,外贸出口总值累计实现4460万美元。目前已与德国、美国、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并与韩国高阳市一山区结为友好交往关系。
惠民县作为黄河三角洲对外开放区和环渤海经济开发带的结合部,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惠民人民正伸出挚诚的双手,迎接世界各地有志之士到这片灵秀的土地上,创造自己的伟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2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