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探寻研究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生产链条,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产业联动,搭建起城乡之间文化流动的通道
休闲观光农业,载体是农业,落脚点是优美的都市现代农业景观,而支撑其发展的动力在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一方面,作为城市功能区的一部分,地处城市近郊的休闲观光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体验农事、寻找文化记忆的场所;另一方面,休闲观光农业也串起了新型城乡关系的新纽带。作为立足农村、面向城市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延长了农业生产链条,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产业联动,解决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治理等难题;同时,使城乡居民在历史与现代文明、都市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搭建起城乡之间文化流动的通道。
其模式包括:
一、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田园农业旅游主要包括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几种模式。
比如田园农业游示范案例——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本着“国外先进农业与中国农业接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前瞻性发展理念,重点发展六大主导产业: 以蔬菜、花卉为主体的种子种苗产业;以绿色蔬菜、食用菌、花卉为主体的设施农业产业等,主要园区有玻璃温室、水灾种植区、育苗温室、瓜果园、农业展览馆、嘉爱宠物乐园等,来到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不但能够领略到农业生产高科技,还能在桔子成熟期间参与这里的桔子采摘活动。
漫步在桔园内即可感受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又可分享收获的喜悦。
二、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最典型的就是傣族的泼水节,泼水节不仅仅只有泼水,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的内容,比如文艺表演、丢包等活动,“丢包”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丢包丢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悄悄交流感情了。
赶摆也是泼水节的主要项目之一,赶摆场一般设在江河岸边平阔之处或田坝中央,场边置高升架,有专门用来燃火花和放火飞灯的场地。
三、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比如位于安徽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三瓜公社,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特”的思路进行产业规划,重点打造了南瓜农特电商村、冬瓜民俗文化村、西瓜民宿美食村和印象半汤度假村,开发茶、泉、农特、文化四大系列一千余种半汤优质农特产品,建设各类产品基地,通过各类专业合作社促进农特产品产业化发展,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形成了以农特产品种养、生产加工、电商物流、餐饮住宿、休闲旅游为主,三产融合发展的“三瓜公社”新模式。
四、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比如位于湛江市东海岸的破头区龙头莫村的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分炭乐区、旅业区、旅游餐饮区、炭烧烤区、垂钓区和炭文化展示区6个功能区。 炭疗理休闲山庄主要是以高温度烧炭过程炭窑余留的远红外线、负离子、纯氧热能对人体有益的物理作用,刺激皮肤出汗,促进人体和细胞新陈代谢。
五、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航天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比如英国EDEN伊甸园,植物展示+科研教育+特色活动,通过环境再生,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伊甸园"。
这里目前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是一个集科学与娱乐为一体的博物馆,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一个开展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 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它是后工业时代环境再生的绝佳范例。
六、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七、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乡村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兼顾有物质生产和精神层面的休闲活动,农旅融合也不仅是单一的固定模式,而是有主有次各有特色,在专攻的基础上相辅相成。
本文选取几个农村发展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试图找到他们的成功之道。绿维文旅发现,这几个成功的村庄,甚至有的被称为网红村,我们能否复制它的成功。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几个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农科村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农家乐 旅游 发源地,在花卉产业的基础上,嫁接出了农家 旅游 业,成为全国乡村 旅游 的典范,名声更是享誉中外。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被称作“亿元村”。
一、创业史
农科村发展史—四次艰辛创业经历,概括为十六个字 “扬雄故里、农家乐土、花木之村,盆景之乡”
二、创新发展模式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找人
在政府的指导下,为实现农科村核心景区提档升级,友爱街道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徐家大院旗下的"四川徐氏智慧文化 旅游 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公司"成都海棠富农农业 科技 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成都农科村景区管理运营有限公司,于2018年3月2日正式挂牌启动。
聘请了乡贤院士10位专家顾问导师18位,致富带头5人、返乡创客24、技艺匠72人、新老村民2386人,经营户&公司共计56家。
2、三权分置,共享村庄
结合三权分置采取转让、联建、入股、租赁、托管 等多种模式,引进平台基金和实力投资人,对现有经营户进行"腾笼换鸟",推进农家乐(乡村酒店)转型提升,打造"国际乡村会客厅·主题民宿聚落群"。
3、解决钱谁来出的问题
以一村带十村多元混合制模式, 引进36个业态超级品牌IP ,吸引 文创、艺术、国学、陶艺、汤道、网红、茶道、原木、奇石 等多个主题特色民宿聚集,72种细分类别产品,500创客汇集一堂。
三、整村运营模式
当地龙头企业徐家大院旗下的“四川徐氏智慧文化 旅游 有限公司”占股35%,与村集体公司“成都海棠富农农业 科技 有限公司”占股65%,合作成立了成都农科村景区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整体实施策划、包装、营销、招商、运营。
在整个过程中,村民首先是有保底租金收益,其次参与集体分红。还可以参与景区岗位打工做服务。据农科村“荣誉村长”范国辉先生介绍:刚开始,在吸引项目和资金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组建运管公司时我们的启动资金只有20万,这个钱连做考察接待费都很紧张。
一年后,农科村吸引了160多组投资考察组,成功引进返乡创客十几个特色主题业态:有艺术设计、中医汤道、茶道禅修、国学文创、亲子乐园等,带动了4组原住民村民返乡创业提档升级,实现总投资过亿元。
高桥街道下浦郑村位于高桥街道东北面,全村共有393户、1265名村民。 下浦郑村制作米面已有100多年 历史 ,米面口感爽滑、米香浓郁,销售量占台州市米面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下浦郑村的米面产业以低、小、散加工作坊为主,整体加工程度不高,生产设备及技术落后,品牌、质量效益不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助推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转型升级,高桥街道借助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产研结合、农旅融合三股合力打造集生产加工、参观体验与三产融合于一体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示范高地。 项目按照一堂一坊一园一区一馆(文化礼堂、制作工坊、米面公园、体验区、展示馆)的规划 ,兴建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特色米面产业园区,内设10个生产车间,统一配置米面加工设备,建造废水处理设施,全面杜绝米面加工废水入河,保护村庄环境。
园区顺利建成后,先后有十余家米面加工作坊入驻,通过共享厂房、设备、水电等,实现米面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通过塑造米面生产基地、米面文化展示馆、米面文化节等米面主题文化,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以米面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随着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规模化进一步成型, 米面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1.3万人次,新增经济效益400万元 ,实现了米面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振兴。
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是合肥 旅游 发展的重要节点。该项目由安徽淮商集团与合巢经开区联手打造, 早期规划总投资3个亿,历时3年打造。 三瓜公社的三个村,定位各不同,冬瓜为民宿村,西瓜为 美食 村,南瓜为电商村。 企业带钱入乡,和村集体一起开发乡村资源,帮助村子做项目、卖产品;创造出了很多机会,资源资金人才的聚集,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南瓜电商村, 定位为电商村、农特产品大村、互联网示范村。
目前已经入驻的电商企业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舰店、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甲骨文等。还吸引了微创全国联盟、创客空间,以及大量文创基地、乡村酒吧和特产销售门店入驻。
已开发出 茶叶、温泉、特色农副、乡土文创四大系列 千余种特色商品和 旅游 纪念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的认可,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
冬瓜民俗村, 主要产业为半汤6000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
挖掘还原巢湖地区6000年的农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设半汤6000年民俗馆、有巢印象、冬瓜传统手工艺坊等。
引入客栈、民宿、温泉 养生 、 旅游 度假等乡村 旅游 服务业,打造以体验半汤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
西瓜 美食 村, 主要产业为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酒店。
与经典温泉品牌汤山共同组建汤山 旅游 公司,通过村集体入股和持股,共同开发温泉康养民宿,拓展村集体经济路径。
三瓜公社采用“企业 + 政府”的开发建设模式 ,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安徽淮商集团共同成立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 美食 村”和“南瓜电商村”三大主题定位,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 探索 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 + 三农”之路。而实现的路径则是文旅、农旅和商旅。
文旅是三瓜公社的核心。
三瓜公社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地理位置上,坐落于中国四大古温泉之一、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半汤。
三瓜公社以农旅为主营业务,引领三瓜公社的建设发展。
在春天,三瓜公社举办油菜花节,成功地让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转成 旅游 业的从业者。农民,在花田里面卖起了油菜花蜜,也有人卖起了菜籽油、菜籽饼等等。
以前农户种的这些农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农旅改造,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以前当地的西瓜,也就卖到一块钱一斤,甚至几毛钱一斤,还要想办法搞个车拉到城市里面才能卖掉。通过对产业的调整,三瓜公社举办了三瓜公社西瓜节。西瓜卖到三块钱一斤,并且一售而空,根本不愁卖。
商旅是夯实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
在三瓜举办过多场峰会:农村电商峰会、农旅峰会和美丽乡村建设大会等。三瓜公社的各类商贸活动越来越多,和 旅游 产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
在产业上,三瓜自2015年开始,就已经梳理出四大系列产品。
这四大系列产品,全部是依据本地文化开发的,分别 是茶、泉、农特系列和文化系列 。根据四大系列,已经成功开发出200多款产品。比如说茶,就深度开发了半汤红茶、半汤绿茶和半汤烤茶。烤茶工艺早已失传,根据古籍记载,深度还原了这种具有两千多年的烤茶工艺。
三瓜公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种养、生产加工和电商销售有机整合,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开展订单式农业,快速实现致富。
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种植标准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打造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依托已经成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负责规模化的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引导农民或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
我认为,上面的村庄都是成功的,甚至有的被称为网红村,但是你很难完全复制它的成功,只能说他们的成功都不是突然的,都是不断积累之后的突然爆发。农村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所有的成功都是依托本地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做好基础设施,做好发展规划,进行市场化的运营的结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3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