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年吃什么
彝族人民凭借这里的多彩的自然环境、丰厚的资源,用勤劳的智慧,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传承着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书写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凉山彝族年食俗,欢迎大家阅读。
? ?凉山彝族年食俗介绍
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土豆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为辅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滇西北小凉山彝族聚居区及贵州的威宁县一带,最古老的农作物为荞麦,次为燕麦、水稻、小麦、大麦、土豆等。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才是萝卜、青菜、白菜等。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凉山、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来族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彝族在烹饪方面以滇南、滇中、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的彝族包含很有特色。滇南是彝族人口分布较多的地区,而石屏、建水、开远等地彝族的农作物生产水平发达。农业主要是以水稻为主,玉米、小麦为辅。沿湖地区兼事捕鱼,以大米为主食,也用麦粉做成面条、烤饼食。肉类食物主要的有猪肉、鸡肉、鸭肉、鱼肉。进入冬季后他们多杀过年猪腌成腊肉供常年吃。
凉山彝族年食俗一、食鸡
彝族吃鸡以砣砣鸡回锅、清炖为主。凉山彝族和贵州威宁的彝族吃鸡一般砍成砣砣,拌上佐料。凉山彝族还常用砣砣鸡回锅、辣子鸡待客。云南彝族过去用陶锅煮鸡,一般不用刀切,而用手将鸡肉撕成条块。特别要准备一碗,用鸡汤做成辣椒水,辣椒水内还要放少许花椒、大蒜以及炒过的盐。吃时,将撒成条块的鸡肉蘸着辣椒水吃。此外,鸡头一般老人吃,鸡翅膀给小女吃,老人说她们吃了会梳头,鸡腿一般给小孩吃,但小孩不能吃鸡爪、鸡血。
云南彝族吃鸡还有一个习惯,杀鸡前先要备好一个放凉开水和盐的碗,使鸡血凝成块,然后将花椒面、辣椒面、醋、香油倒在鸡血里拌着吃,味很好。在彝族宴席中最有名的菜肴,首推“四滴水”,其程序是先陈上凉菜4盘:火腿、卤猪肝(或者吹盘)、灰蛋、紫介肉(或凉鸡)。其次陈上八样锦8盘:桂花蛋、炒尤鱼丝、炒公爆肉(或火爆鸡丁)、红烧肘子、炖鹿筋、清蒸鸡、烧海参、脆皮鱼。
再次陈上三鲜汤、八宝饭(八宝饭是以香糯米为主,加冬瓜蜜饯、大枣、莲子、皂角米、桂元肉、洗沙、艺麻、红绿丝、核桃片、艾苡仁)。最后以铜锅陈上连脚带肘的煮熊掌4只,使爪子抓露搭铜锅边,伸扬四方,名为“熊爪会”,象征“招财抓喜”。燕窝汤1盆,以燕窝为主,加龙眼、冰糖,象征银浪滚珠,名为“聚宝堆银”,客人食此,互相祝贺财源茂盛,吉祥临门。
凉山彝族年食俗二、食猪
川、滇、黔、桂彝族一般都要杀猪食,特别是杀过年猪。按照彝家的食俗规矩,猪头要分成两半腌帛好,一半是留着主人家自己吃或者招待客人,另一半过年后的几天内,算吉日由女婿送给自己的岳父母。共它部位的猪肉除过年吃的外,一般全部腌成腊肉慢慢吃。昆明郊区和宣威、威宁(贵州)、冕宁(凉山)的彝族人杀猪后还要自腌火腿,其中宣威的火腿驰名全国。
凉山彝族年食俗三、食羊
居住在川、滇、黔、桂山区或者半山区的彝族人普遍喜欢饲养山羊、绵羊。羊是他们肉食来源之一,彝族无论杀或吃羊肉,都有些特殊的饮食习俗。杀山羊可以用刀;而杀绵羊禁用刀,只能用木棒将羊脖打断,再用手掐死。羊肝和羊胃要单独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烯来吃。羊身、四肢和内脏、头、蹄均煮熟待客。有的地区羊头和4只羊蹄第二天煮着吃;羊脑在彝家的习惯上全归老人吃的。处于生育期的青年妇女禁止吃公羊,仅能吃母羊和阉羊,牧羊人禁吃羊尾巴。还有一些地区彝族杀羊食时,将羊血拌萝卡丝腌起来,要吃时用瓷碗盛着,放在饭上蒸熟,其味特别鲜美。云南彝族还喜欢饲养奶羊,他们饮用羊奶,用羊奶加工制作多种乳制品。
凉山彝族年食四、粮食
居住在经济发达的滇中、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的彝族,大米、玉米、小麦都以不同的比例作为主食,一年四季有蔬菜,畜牧业产品也占有一定的份量。粮食和菜肴的品种及其食用习俗也多类似。分布在滇池湖盆地区的昆明彝族(于郡),因受四周汉族的影响,食俗与汉族相同之处甚多。主食以稻米为主,他们用木甑蒸饭,佐以面食主,产鱼季节,以捕鱼当菜。所吃的蔬菜主要有白菜、青菜、南瓜、萝卜、乔豆、茄子、辣椒、刀豆等。滇中地区的彝族喜用青菜腌菜和晒萝卜干,供缺菜季节吃。还利用
彝族特色菜有哪些
能种。会理市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黄花菜是一种非常好种植的品种,对土地没有太大的需求,且只要是在土地中撒入种子即可,因此是能种的。该菜又叫金针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制的花蕾供食用,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适应性强。
摘要:彝族菜的特色就是以肉食为主,菜种必不可少的就是辣味,这大概与其民族分布的地域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彝族人能歌善舞热情豪爽,而且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无论时间地域如何变化,一个民族骨子里的特性是绝对不会改变的。以下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彝族饮食文化特色吧,看看彝族特色菜有哪些。彝族饮食文化特色
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洋芋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为辅。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滇西北小凉山彝族聚居区及贵州的威宁县一带,最古老的农作物为荞麦,次为燕麦、水稻、小麦、大麦、洋芋等。
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才是萝卜、青菜、白菜等。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凉山、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彝族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彝族人的饮食文化,因为有特别的民族习惯,更具有山里的芬芳。回味无穷的风味小吃令人馋涎欲滴、乐而忘返。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是个好饮而痛恨酗酒的民族。彝族人最爱用的调味料有:辣椒、木姜子、花椒、盐巴等。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又不腻心,味美无穷。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喜种杂粮,以玉米、小麦、荞麦、大麦为主食。蔬菜、猪、羊、牛、鸡、野味是他们主要烹饪原料。彝族多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山中森林茂密,栖息着许多珍禽异兽,出产熊掌、鹿茸、麂、岩羊、野猪等山珍野味。
奔腾于高山峡谷之中的大渡河、金沙江、南盘江、元江等大小河流又提供了鱼虾螺等水产品种。彝族擅长煮、烤、拌、烧、蒸、炖等。尤其长于羊、鹿子等皮毛类动物原料的烹制。口味嗜咸、香、辣、麻、嗜酒。
彝族居家饮食习俗餐制为一日两餐,沿袭已久今亦然。一般彝村,人们天明即出早工,九时左右歇工吃第一餐,十时左右食毕。休息一会又出午工,天暗才吃第二餐。农忙活重时节,正餐之间要有间餐,即随身粑粑、馍馍、洋芋等食物和臭豆腐、青椒香肠等带到田地,随时加餐。食俗一般比较简单、随便。以杂粮、洋芋为主食。
在春、夏季里,喜用酸菜或干板菜(白菜或青菜白水煮熟后晒干即成)拌豆米煮成酸汤作菜。也有将玉米磨成米粒,去麸皮,与大米合在一起蒸熟作为主食,还有是将各种面粉擀成粗面条,作为主食。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
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名吃“堵拉巴”的菜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菜肴。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主要是作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旧时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彝族饮食禁忌
1、禁食马、骡、狗、猫、猴、蛇、蛙等肉。
2、忌食搅拌时筷子折断的食物。
3、拉羊到堂屋备杀时,羊突然叫者忌食。
4、忌吃粮种。
5、鸡跳过的饭菜忌食。
6、忌用镰刀割肉而食。
7、男子忌食推磨时磨轴折断的面粉。
8、禁孕妇吃獐肉、兔肉,禁小孩吃鸡胃、鸡尾、猪耳、羊耳。禁吃鸡回肠。
9、忌烧荞面粑、包谷粑从火塘右侧(客位方)放入取出。
另外,彝族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等等。诸上种种禁忌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饮食主体,这些饮食禁忌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彝族禁忌的起源禁忌在彝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彝族人民心理活动和信念上的传承,也是民族内部相沿积久的一种文化现象。彝族禁忌是在彝族先民巫术观的支配下产生的,源于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彝族特色菜有哪些
坨坨肉
坨坨肉是一道彝族居住地区传统的美食,因其每一块肉的重量均在二三两上下,成“坨”状,故名。是迪庆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将猪肉或羊、牛肉砍好,用热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包括盐;肉熟后捞起,再撒蒜水,盐及花椒等即可食用。吃时需用双手拿肉。其味非常鲜美,因煮时不能烂炖,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候”稍过则肉硬,因此,一般人不会做。且要趁热即食。
血大肠
彝族风味血大肠,血肠是凉山彝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种食品,凡宰杀过年猪后,都要加工制作血大肠。把猪血、酒米、猪杂油用加上食盐、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调料佐料拌匀后灌进猪大肠,两头用细绳拴紧,放进开水锅里煮熟后捞起,待稍冷后切成节食用,味道鲜美,是招待客人和乡邻的佳品。风味特色:味道鲜美,待客佳品。
烤小猪
烤小猪是元谋一带具有地方风味的传统佳肴,以小猪为主要原料,宰杀后,去其肚杂,刮净猪毛,涂上香料、香油,以通杆由猪股部刺入,由眼部穿出,置于烧旺的炭火上烘烤,直至皮色呈**时为止。烤熟的小猪皮色金黄而脆、肉嫩醇香,是招待贵宾的理想佳品。
坛子牛肉
坛子牛肉是彝族在有贵客到来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有时用坛子牛肉招待。坛子牛肉是用牛肉的腿子肉色黄,香味扑鼻。肉外脆里嫩,味道鲜美无比。
连渣菜
连渣菜是一道很有彝族特色的风味汤菜。将黄豆用石磨磨成浆,放菜叶,点酸水制作而成,可吃原汁原味,不放任何作料,也可用湖海椒面等作料做蘸水浇在连渣菜上吃。特点是:清热解渴,色香味俱全,清爽舒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3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