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以色列为什么能创造了农业的奇迹?我所见到的资料大多从某个侧面去谈,但我需要能够比较全面系统的答案。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环境差,被逼无奈;二是民族顽强聪明,没被逼死。

以色列为什么能创造了农业的奇迹?我所见到的资料大多从某个侧面去谈,但我需要能够比较全面系统的答案。

犹太民族从亡国到复国,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单单这一点就令人无比敬佩,比起慕容复之流不知强了多少倍。但是敬佩归敬佩,复国毕竟不是到百度上提问,总体上说还是一个难度比较高的任务。所以尽管犹太民族非常优秀,也没牛到复国时满世界随便挑地理位置的地步。费了半天劲搞到最后,只好免强占了一片三不管的不毛之地地带落了户。即使这样,这片基本是沙漠的贫瘠土地占的也不消停。因为这块地处于阿拉伯世界的包围之中,经常有国家上门来添堵。所以以色列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国土狭窄贫瘠,严重缺水,邻居们根本指望不上。我猜想,即使邻国能指望的上,大部分粮食和农产品可以随便进口,以色列也不会放弃发展本国的农业。因为粮食安全毕竟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这么聪明的一个民族不可能任由别人掐住自己的脖子。

被逼到这份上,没有其它方法了,于是以色列动力充沛,就只好创造了农业的奇迹。不仅实现了95%的农产品自给自足,而且农产品和农业技术还大量的出口。

光有充沛的动力和美好的愿望其实是远远不够的。非洲土地贫瘠的国家和地区多了去了,据说还经常饿死人,动力应该也不小,但为啥这些地区没有变成以色列呢?这就要从另外一方面去分析。

我认为那就是犹太人有钱、团结、聪明、够狠。其实犹太人的这些品质之间也是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简单说,聪明的人容易发财。复杂的事利润高,但复杂的事单干不行,必须靠团队,所以团结的民族能干大事,容易发财。有钱的民族可以投资教育,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或者叫更有智慧。当然,也必须有足够的智慧,才肯投资教育。教育投资的回报毕竟有点慢。还有就是够狠。这点就不用特别说明了,想想犹太人追杀纳粹残余的那股劲就行了。够狠的民族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这样创造出来的财富不会被别人轻易掠夺走。

综合起来看,现实问题虽然很多,但有动力解决,有资金解决,有聪明的人去解决,于是这么多问题就挨个都解决了,顺便还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农业上的奇迹。

具体讲,由于缺水,所以建立了完善的水利设施,国家统一管理。发展了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了微喷灌和滴灌技术。开发了能够使用微咸水灌溉的作物品种。由于土地贫瘠,所以大力发展了设施农业,自动化农业,建立了农业工厂,生产效率得到成倍提高。由于土地狭窄,所以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经济作物、花卉、蔬菜和水果,还有乳业和养殖业。

另外国家对农业非常重视,持续大力度投入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人才培养。在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农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作物育种、转基因与克隆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化工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各个学科之间技术的综合应用,更是产生了无穷的威力。

再有就是管理方面,生产形式上创造了共产主义式的公社。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使得分散的公社和农户能够组织起来,有序生产,一致对外,减少了内耗和浪费,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谈判优势和经济利益。

总之,以色列是创造出了农业奇迹了。那么中国是否也能借鉴这种模式呢?我认为客观上讲很有希望,主观上讲非常渺茫。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中国的西北部地区,与以色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相似。这些都是模仿以色列农业模式的客观基础。在河北廊坊中以示范农场和陕西杨凌农业基地等地,也成功的引进了以色列的各种农业技术。但是要在广大的西北地区普遍推广这一模式,还有几方面的困难。首先是土地的长期使用权。这种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如果不能保证长期稳定,是不可能有人去投资的。但国内气氛普遍浮躁,只关心自己任期内工作的领导大有人在,国家也没有相应的土地流转合并和使用政策。其次是资金,前期投入大,资金要就位。项目周期长,投资还要有耐性。最后是人力资源,高水平的项目需要高水平的人力去支持。人如果不行,我看再好的事情也得办坏喽。所以这种模式在中国推广应用,难!

(一)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差距

有一种观点是:农业是弱质产业,是比较效益低的产业?!这种观点是对还是错?

支持该观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业依存于土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力巨大;二是农业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自然再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

而大量事实证明:如果从基础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产业化综合效益计算,农业是非常有前途,获利相当高的投资产业之一。

例如:

美国:一个农民能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外国人;把农业生产“前部门”和“后部门”,与农场生产一并考察,即美国的广义农业,其产值约占整个经济的20%以上,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部门

法国:农业对GNP的贡献是汽车工业的1.5倍,食品工业则几乎是汽车工业的2倍,食品工业占法国出口总额的70%左右。

荷兰:不包括园艺类产品和渔业产品,农产品净出口额仅次于美国;人均创汇率为世界之最,每个农民年均出口值超过14.06万美元,按同样口径计算,法国3.92万美元,澳大利亚3.53万美元,美国1.99万美元。

美国最大的500v家企业中也有24家经营与农业相关的业务。

因此,只要选准项目,经营得法,投资农业就可以获取丰厚的回报。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迥然不同的结论,或者说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的农业是弱质产业,而外国发达国家的农业并非如此。正如我国加入WTO,农业是受冲击较大的产业之一。这种冲击主要来自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发展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表现在农产品竞争力弱。

第二,表现为农业经营水平低。

第三,表现为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第四,表现为生产流通体系不完善。

1.农产品竞争力弱

(1)发达国家产品质量具有高水平的统一标准。

如美国的食品FDA标准。法国,多年来形成一整套良种繁育体系及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2)我国农产品生产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统一标准。

(3)发达国家(美、法、日、以色列等)对农业高额支持,产品价格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4)我国出口国外的农产品多为中低档,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2.农业经营水平低

(1)经营规模小我国的“十亩”农户与美国的“千亩”农户,欧盟的“百亩”农户相比,规模太小,竞争力差。

(2)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难以从加工和销售环节获取经营利润,难以从可共享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上降低生产成本。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谓的“两头笑,中间叫”,代表的是提供生产资料和加工、销售农产品远比单纯搞生产来得利润丰厚。如果一体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就不能获得农资供应和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也就不能把蛋糕做大。

(3)社会化服务水平不够农产品市场中的商业组织发育程度偏低,社会化服务水平不够。法国工商企业广泛参与农业经济活动。既有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从事食品加工、制造、储运、保鲜等经营活动,又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级市场和餐饮连锁店从事食品营销服务,还有中小工商企业参与餐饮服务。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难以从有效的服务组织中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而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系统都很完备,如日本农协有一整套快速、高效的信息系统。

3.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教育、科研、推广是支持农业发展的三个支柱。以色列,一个只有2.2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却是以技术立国。再如荷兰,用5.7%的农用地生产出了39.5%的农业总产值。

4.生产流通体系不完善

发达国家现行农业制度已经历经上百年,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形式早已成熟,农业生产高度企业化、市场化,生产有统一标准、统一价格,销售都有固定渠道、固定网络,农业的产销全过程及政府的行为与责任,都有法律的保障或约束。

我国农业标准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卖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二)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

1.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

2.单位生产规模小

3.组织化程度偏低

4.很难与销售地区建立相对固定的渠道,从而取得相对稳定的市场销售份额

5.很难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

6.很难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标准并获得相应的指导

(三)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

1.小生产方式怎么与现代大市场大流通对接?

2.怎么应付由于农产品数量过剩造成的激烈市场竞争?

(四)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依靠农业合作社

在农业发达国家,中介组织发育程度比较高,非政府性民间农业协会有效地发挥着生产和市场之间协调与组织作用。

美国:80%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组织购买农用物资、销售农产品或得到所需的服务。存在着众多的农业专业行业协会:如美国新奇士协会、华盛顿苹果协会、美国小麦协会、美国马铃薯协会等。

日本:80%的农副产品由农协销售,9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由农协提供,农户所需资金的绝大部分也靠农协信用部门提供。政府的农业政策,也需要通过农协系统来贯彻实施。可以说,从生产到流通,从婚丧嫁娶到生老病死,凡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有关的一切方面,都是农协的事业范围。

法国:农业合作社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成为法国三种经济成分之一。

荷兰:95%的花卉和80%以上的水果、蔬莱是通过合作社分销的,不仅实现了真正的高效率,还推动了荷兰农产品的出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4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