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千户万元致富工程的相关报道

商界·城乡致富2007年第8期报道:“从林间到椴木到地头,从固体菌种到液体菌种,每一次变迁,都带来一次产量和效益的飞跃。”

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千户万元致富工程的相关报道

“记者从重庆市云阳县政府获悉,该县“地栽黑木耳产业项目”已正式实施。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地栽黑木耳产业基地。据悉,5年内,该项目将建成15家日产5万包和50家日产2万包的液体菌种标准化菌包厂,年产菌包5亿袋,项目总产值可达10亿元。同时,可吸纳5万个农户20万人栽培,每户年收入超过一万元。

中国食用菌2006年第03期报道:2月23日100个入围项目机构的代表应邀来到北京,参加中国发展市场竞赛,展示和分享他们各具特色的项目创意。来自世行和其他机构,包括发展援助机构、私营部门、学术界和政府的70多位专家参与了对项目建议活动书的评审,负责评选的是由各界专家权威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朝阳市食用菌研究会、全禾菌业合作展示“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千户万元致富工程”赢得了与会领导、专家、新闻记者和观众的特别瞩目,不论是黑木耳的大地栽培、液体发酵制种、工厂化菌包制作技术,还是公司加农户的运行模式,都吸引着与会者。美国合众国际社北京社长爱德先生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报的记者专门采访了朝阳市食用菌研究会暨全禾菌业与会负责人。(王德林供稿)

宁安市马河乡 世行项目作表彰:2007年6月20日在黑龙江省宁安市马河乡,由辽宁省朝阳全禾菌业、黑龙江省宁安市马河乡政府共同举办了“世界银行地栽黑木耳宁安市马河乡总结表奖大会”,共表奖了12户高产栽培户和4名优秀组织者。牡丹江市科技局领导、宁安市政府领导都参加了表奖会。新闻媒体对此项目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并进行了宣传和报道。辽宁日报、朝阳日报、燕都晨报、宁安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七套聚焦三农节目组派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获得一等奖的前斗村农户王爱国说:今年我种植地栽黑木耳2.4万袋,产量每亩在550斤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5.28万元,获纯收入3.84万元。

获二等奖的后斗村农户尹士国说:今年地栽黑木耳2.5万袋,产量每亩在520公斤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5.2万元,可获纯收入3.7万元。

获二等奖马河村农户李宝勇今年地栽黑木耳4万袋,产量每亩在500公斤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8万元,可获纯收入5.6万元。

看着一个个先进种植户把彩电、冰箱等奖品搬回家,大家的心和获奖户一样高兴。

“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千户万元致富工程”项目是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会、朝阳全禾菌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宁安市马河乡政府共同合作承担的世界银行赠款项目,在美丽富饶的宁安市马河乡实施。该项目是从全国975个入围项目中经过了3轮评选,评审最后胜出的30个项目之一。获得了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的赠款,是民间组织、企业、政府合作实施农村致富项目的典范。

宁安市马河乡地处宁安市西南,全乡4,600户,人口17,000人,自然条件和资源适合黑木耳的发展。项目组织单位认真发动农户开展地栽黑木耳项目,开动员会,请全禾菌业专家讲授、指导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请全禾菌业地栽黑木耳学员典型、尚志市苇河镇车斌,到马河乡讲自己靠地栽黑木耳致富的成功经验。提高了全乡农户开展地栽黑木耳项目的积极性。

前斗村共有农户126户,其中有104户进行地栽黑木耳项目,占全村总户数的82.5%,全乡栽培黑木耳达到1200多户,栽培黑木耳数量达到1700万袋。全乡此项目可实现产值2720万元,人均为1600元,此项目可实现纯收入17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

项目单位认真抓好技术培训,开办技术培训班。宁安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此项目的实施,副市长任海祥参加了培训班并讲话。项目实施单位对液体菌种厂的建立十分重视,该液体菌种厂采用朝阳全禾菌业有限公司的液体菌种设备和技术,生产液体黑木耳二级种,能满足供应马河乡液体二级种的需求。

食用菌大王、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专利发明人刘永昶,亲自参加表奖会,并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先后7次来到宁安市马河乡,吃住在马河。他亲自讲课、培训、多次深入农户指导,把他的经验无私的传授给马河农户。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官员倪欢两次亲临宁安市马河乡检查、验收项目,实地深入农户调查,一户一户地验收项目。

马河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对该项目十分重视。党委书记王利祥亲自到北京申报项目,到成都开总结会,多次深入农户解决实际困难。马河乡各村级领导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后斗村书记李忠军、前斗村会计姜桂英不辞辛苦跑村串户宣传、组织、指导农户开展地栽黑木耳项目。

您好,亲,农村产业互联网发展其实红利也不大,新闻上说的大,事实上是很小的

第一点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的年轻人现在都去大城市打工了,农村没有年轻的劳动力,劳动力正在减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二,现在农村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很难学习,互联网很难在互联网上发展什么产业

第三就是农村寄个快递还是各种产业配套,比如产品的包装,或者是熟悉网络的人员都比较少,这些制约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产业互联网的红利并不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5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