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举例说明欧洲农产品保护现象

以德国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

举例说明欧洲农产品保护现象

德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1、德国的农业支持政策的基本框架。作为欧盟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德国的农业支持政策始终是处于欧盟统一的农业支持政策框架下,与之保持一致,并随着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而变化发展的。目前德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欧盟提供对农场主的直接补贴和市场政策补贴,目前德国农场主平均每公顷得到欧盟直接补贴300欧元左右;二是联邦政府提供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社会事业补贴,如:农业保险、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三是州及州以下的地方政府提供农业科技推广、农民培训、结构调整、救灾、环保、救灾、以及支持农场合并、平衡自然条件不同农场的经济利益等支出。据了解,2005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农业预算来源为:欧盟39%、联邦政府41%、州及州以下20%。

2、德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CAP实行以后,德国的农业政策有了较大调整,主要是农业补贴与产量脱钩,推行休耕补贴,将各项补贴和环境、食品安全以及动物福利等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其农业政策有从“蓝箱”、“黄箱”向“绿箱”政策倾斜的趋势。

一是环境保护补贴。为鼓励在农业生产中采取行动,使得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在农民自愿遵守有关环境保护规定的情况下(参加期限至少5年),政府给予补贴。补贴分三种:生态农业、粗放型使用草场、对多年生作物放弃使用除草剂。

二是种植业、畜牧业和休耕补贴。这类补贴由欧盟提供,种植业和休耕补贴主要是依据土地面积测算;畜牧业补贴按照单位面积承载量测算,德国可享受补贴的牲畜只有牛和母羊,主要包括:粗放化经营补贴、公牛补贴、母牛补贴、牛的屠宰补贴、补充款项补贴和母羊补贴。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德国政府主要通过补贴和贷款的方式对农民实施的水利、道路、土地整治等农村基本建设工程给予资助,并且对不同的基础设施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补贴额。

四是农业科技投入、农村社会保障和农业保险补贴。德国对农业的间接补贴资金的很大部分是用于支持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目前每百万农业人口中科研推广人员13人(我国只有1人)。同时德国全面推行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进行农民和农民家庭的养老、工伤、医疗、意外死亡等社会保险制度,所有农场主、被雇佣的农工、农机生产及农技服务企业的职工都必须参加该保险体系,保费缴纳由政府补贴和农民个人缴费共同组成。

3、德国主要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的演变预测。一个国家的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自然条件、外部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并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德国来讲,由于受欧洲一体化进程、WTO农业政策以及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也正处于转型时期。根据我们在德期间对有关政府部门、学校、经济分析机构及行业协会等的走访,综合起来,其主要演变的趋势如下:

一是在政策指向上,由提高农业及食品工业劳动生产率、保障供给、支持农民收入,向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人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向转化。重点是在保护农业生产潜力、稳定农民收入的前提下,一方面将农业作为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乡村文化遗存的载体,鼓励旅游、手工艺、农业培训等农村服务业发展,保护乡村遗产、原生态环境以及田园风光;另一方面将农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生物能源(根据专家预测,生物能源的开发将成为今后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是在支持方式上,由直接补贴向间接补贴转变。今后对农业的补贴将与产量、面积等生产指标脱钩,而是将其作为某种专项补贴的形式出现(间接补贴),如科技推广、设施改善、人性化的饲养、提前退休、青年农场主培训,对农民因采取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措施而增加的成本给予补偿,以及由于环境差别导致生产成本差异给予支持等。如:对山区、低产区及受地理条件限制、种植面积较小的农业企业进行补偿。根据作业难度以及上述土地所占比例,每公顷补贴额在25-180欧元之间。手工劳动比例高的山地,每公顷可达200欧元。为保证受益企业的普遍性,一个企业每年最多可领取1.6万欧元补偿金。雇用员工二人以上的,每多一个雇员,可额外得到8000欧元补贴。

三是基于多哈回合的谈判承诺,对扭曲市场价格和贸易的国内支持政策将大幅度减,主要包括:出口补贴、进口关税,以及与产量、面积挂钩的直接补贴政策等。

四是在支持对象上,由支持农业生产,向支持农村、农民的方向转变,除了扩大前面提到的“绿箱”政策的有关措施外,主要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因为从WTO规则来看,各国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投入不统计在农业国内支持范畴之内,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国内人口老龄化以及青年农民减少的趋势,预计德国联邦政府对农民养老、医疗的社会保障的补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欧盟于1960年成立了农业特别委员会,于1962年达成了农业协议,标志着共同农业政策的诞生,当时的政策要点在于,五个目标、三项原则和两个组成部分。欧盟在“2000议程”中为共同农业政策又制定了新的目标,提高欧盟农业的内外竞争力,继续削减价格水平,让消费者受益,同时为高质量的农产品提供价格空间,扩大共同农业政策的市场取向为新成员加入欧盟创造条件,为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做好准备,也有助于强化欧盟作为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市场地位。

共同农业政策的运作过程与具体手段。

共同农业政策的运作过程与采用的具体手段是非常复杂的,包括人们所熟知的支持价格制度,对与第三国贸易的管理制度,对成员国间贸易的管理制度以及多种生产管理制度等。

1、支持价格制度-共同农业政策中的主要手段。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是以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制度为基础的。在这一价格支持制度中共有三种价格,即目标价格、干预价格和门槛价格。

目标价格是指欧盟为主要农产品制定的价格,体现了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与指导思想,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及结构性调整,同时为整个制度提供了一个基点。门槛价格是指欧盟确定的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一般是以进口商品在荷兰鹿特丹港的到岸价格为基础,征收进口税,即在国际市场价格之上征收进口关税,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一般会高于欧盟的目标市场价格,体现出共同体农产品供应优先的原则。干预价格或市场支持价格是指欧盟内部市场价格的某种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欧盟将启动干预收购机制,对相关的农产品进行收购,以避免市场价格低于该价格水平,以保证农业生产者能够在出售其农产品时获得由共同农业政策保障的价格。干预收购由各个成员国的干预机构实施。

与干预价格相应的是农产品的公共储备。通过干预价格收购进来的农产品贮存在政府指定的地点,通过公开拍卖给出口商,欧盟为此向出口商提供出口补贴,销往世界市场。

由于欧盟主要通过支持价格制度对其农业市场进行管理,这三种价格与欧盟内部市场价格和世界市场价格之间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关系。

正是由于这样一组价格关系,构成了共同农业政策的市场机制。欧盟部长理事会每年都会针对主要农产品设置相应的目标价格,用于指导生产者的决策,并为政策实施提供一个基点。当内部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即欧盟农业生产者提供了较少的农产品,表现为在目标价格水平下少于可以在欧盟内部销售的数量。为使内部市场价格向下接近目标价格,欧盟对从第三国进口的农产品征收关税,其高低取决于最低进口价格,即门槛价格。换一句话来说,关税大体等于门槛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的差额。这样,只要在欧盟内部不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对进口的农产品征收关税,使该农产品的内部市场价格接近目标价格。当内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即欧盟农业生产者提供出过多的农产品,表现为在目标价格水平下多于可以在欧盟内部销售的数量。为了使内部市场价格向上接近目标价格,防止过剩的农产品对生产者价格形成冲击压力,干预价格为市场价格提供了一个支撑点。如果内部市场价格跌落到干预价格水平,就会由官方干预机构按照干预价格进行的收购。然后通过拍卖的方式由贸易商出口,并由官方机构提供出口补贴,等于干预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2、结构政策-共同农业政策中的辅助手段。对农业进行结构性改造的实施主体是各个成员国,所需资金也主要由成员国政府安排,欧盟仅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共同农业政策中的结构政策在许多成员国中是以环境项目为名设立的。在环境项目下,各种支持国内农业发展的可多达20-30个项目。

结构政策为欧盟各成员国提供了一个根据自身情况,支持本国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空间。作为共同农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结构政策与市场政策不同,市场政策集中在对市场价格的管理方面,而结构政策涉及面非常广泛,并可以不断地进行开发,提出新的项目,许多项目不但不易引发国际摩擦,甚至是国际组织推动与鼓励的对象,如发展生态农业的国内政策。在世界贸易组织将国内农业政策纳入其规范的背景下,结构政策的增长日益成为促进成员国更多地采取以下不会引起农业生产及贸易扭曲的绿箱政策来扶持本国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有助于在国际范围内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3、货币工具-处理成员国之间市场政策的重要手段。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中,要在成员国之间保持共同农业政策的统一,货币工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涉及到农业转换率、货币补偿、汇率机制以及绿色埃居。

1979年,所有共同农业政策的支持价格都开始以欧洲货币单位表示,在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浮动的条件下,各成员国的干预机构在共同农业政策下与农民或贸易商进行交易时仍然是以本国货币支付的。因此,为了保持欧共体内部共同价格的稳定,允许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在各国货币上表现出差异,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转换率即所谓的绿色货币,把以埃居表示的农产品价格转换成各国的货币,从而形成了在各成员国中保持支持价格的复杂体系。

为了避免由法朗和马克汇率变动引起成员国间贸易的扭曲,导致了货币补偿的实施即在成员国边境上对农产品贸易的补贴与税收。但是,这就使得共同市场的概念变得毫无意义。此外,为了消除成员国之间的价格差异,提高货币贬值国家的农产品价格总是要比降低货币升值国家的价格水平容易得多,导致支持价格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对于欧共体来说,边境上的货币补偿措施虽然能够减少成员国间的贸易扭曲,但是,欧共体总是力争取消这些货币补偿措施。

为管理成员国的汇率,“汇率机制”取代了“联合浮动机制”,在部分成员国之间保持固定的汇率,允许固定的中央汇率窄幅波动。由于马克的持续升值,成员国间的农产品贸易中发生了大量的货币补偿,使共同农业政策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于是又引入“转变机制”,对共同农业政策中使用的埃居进行重新定义,产生了绿色埃居,其价值高于在其他领域中使用的埃居即所谓的商业埃居。这更增加了共同农业政策的复杂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6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