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前提下提出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2005年10月11日,中国***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首次提出。并在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
1、《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相关原文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2、《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共分为14篇。第二篇的题目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且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等六个章节来详细描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谈谈互联网为三农带来了哪些机遇
法律分析:
1、鱼苗补助标准
水产养殖中,并不是所有鱼苗都可获得补助,需满足一定条件,且各地政策不同,补助标准也就不一样,具体的可参考如下:
(1)罗非鱼种苗补助标准:池塘养殖罗非鱼,每亩补助120元,以每亩2000尾计算,每户最高补贴规模12000元,水库养殖罗非鱼每亩补助60元,以每亩1000尾计算,每户最高补贴规模6000元。
(2)对虾种苗补助标准:对虾每亩补助160元,以每亩80000尾计算,每户最高规模补贴8000元。
(3)石斑鱼种苗补助标准:石斑鱼等海水鱼类每亩补助200元,以每亩1000尾计算,每户最高规模补贴10000元。
(4)东风螺种苗补助标准:东风螺每平米补贴20元,以每平米1000粒计算,每户最高规模补贴4000元。
2、渔用柴油涨价补贴
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强渔惠渔政策,是渔业历史上获得的资金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对渔民最直接的中央财政补助,是中央“三农”政策在渔业的具体体现。中央财政共下达渔业柴油补贴资金728.78亿元,占全部补贴资金的81.66%,在几个补贴行业中资金量位居首位。
但是在淡水渔业中,只有淡水捕捞渔船可以享受到这一政策,一般的淡水养殖业很少能享受该政策。
3、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财政项目
大宗淡水鱼涉及此项目的为其中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该项目以省及计划单列市为单位安排资金,对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严重或生态荒漠化严重水域,以及放流技术成熟、苗种供应充足、增殖效果明显、渔民受益面大的品种,在增殖放流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4、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
“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出台一系列推动农业政策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背景下,渔业保险的探索步伐不断加快。2008年5月,农业部正式启动渔业互助保险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工作。试点险种确定为渔船全损互助保险和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中央财政分别补贴保费的25%,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最高补贴保险金额每人20万元。渔船全损互助保险试点区域为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部分重点渔区。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试点区域为浙江省岱山县。
5、发展水产养殖业补贴
(1)水产养殖机械补贴
2019年,农业部和财政部预拨下达农机购置补贴款40亿元。补贴资金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其中,增氧机、投饵机和清淤机3类水产养殖机械首次纳入补贴目录。
(2)水产良种补贴
水产良种补贴目前在各地进行调研取证,一些地方的水产良种补贴已经启动,但大多数涉及的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所以具体的需去当地相关部门咨询。
(3)养殖基地补贴
山东省深入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8年时间,整理改造老旧鱼塘350万亩,新开发鱼塘150万亩,形成500万亩现代渔业生产基地。仅2007年、2008年两年省级财政投入就达3000余万元,改造池塘12万亩,新开发池塘2万亩。
6、渔业贷款贴息
水产养殖业贷款贴息目前只在局部地区自行开展,主要对灾害造成的再生产能力下降、对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固定资产投资等给予贷款贴息。
7、税收优惠
为支持引进和推广良种,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渔业,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用于培育、养殖以及科学研究与实验的进口鱼种(苗)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法律依据:
《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 (二)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推广
1.加快推动水产良种体系建设
内容:根据渔业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适当结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创建,以区域性重点养殖品种原良种场建设为重点,完善国家原良种体系建设。实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支持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开展原种采集、整理、保存和良种选育工作。推动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自主选育和品种创新。创新原良种场管理机制,提高良种繁育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鼓励优良水产苗种的引进、推广和使用。2006年的主要任务:
(1)建设一批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
(2)实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3)选择1-2个品种,研究确定我国自主选育和品种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4)开展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运行机制调研,探讨水产良种补贴方法。
谈谈互联网为三农带来了哪些机遇,机遇如下
一、为青年在农村创业创造了有效平台
电商创业,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注册一个淘宝账户就能开张,启动资金只需几千元,产品有农民生产,发货有物流公司代理,自己只需要用好网络就行,还满足了年轻人的要体面、收入好、挺时尚的创业心理。
二、提供了农产品市场对接的有效载体
网络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对接,有效缓解了农产品滞销现象。2013年11月25日,海南省农业厅联合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正式上线,仅椰子饭一项,三天销掉了以往线下全岛一年总销量的63%。阿里研究中心预计,2014年预计中国农产品电商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较2013年再翻一番。
三、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有效途径
目前,农村电商从业群体一般人均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而未上网农民收入则一般在1500元到2000元,前者已通过电商迅速成了“村里的白领”。特别是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有了电商平台后,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明显增收。“中国芒果之乡”广西田东县,已经有3500多家网店销售田东香芒,一般当天摘果,当天发货,3至4天就送到消费者手中,网店比实体店成本低,而且芒果附加值比实体店高,赢利空间更大。
四、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效切入点
电商把盲目的生产逐渐转向依靠市场来定位,拿到订单再生产,从根本上避免了卖难。安徽省绩溪县于2014年3月推出全国首例私人定制农场项目——“聚土地”,用户只要提前订购一定数量的土地份额,每个月能够收到土地产出的蔬菜水果,并免费到当地住宿旅行。项目发布短短5天时间,点击5亿次,参与购买3500多人,销售土地465亩、228万元,农民每亩土地增收2000余元。
五、开拓出农村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
全国2006个县域地区中,2012年超过3000万人上淘宝购物,花费1790亿元。研究表明,消费者通过网络零售消费的100元中,约61元是替代性消费,也即从线下消费转移到了线上;但是另外的39元,则是因网络购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消费增量;而三、四线的县域地区网络新增消费更高达57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为村民代理网络购物的淘宝客。大量网络和电商企业开始开拓农村市场,阿里巴巴开始密集调研农村电商,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开始设立农村配送点,兴起了一轮下乡热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6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