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这个叫什么菜?

山蕨菜中国东北地区特产的野生植物,也是可以供人类食用的野生蔬菜,它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具有出色的保健功效。

这个叫什么菜?

山蕨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地下茎长出,为三回羽状复叶,总长可达100厘米以上,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对生,第2次裂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分裂,小裂片线状长圆形,无毛或仅在背面中脉上有毛,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有谁知道蕨菜的朋友

承德都有哪些土特产

 承德都有哪些土特产呢?下面随我一起看看承德土特产吧~

  1、黄旗小米

 “黄旗小米”又称“康熙贡米”产地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乐园乡及连桂乡,地理位置为北纬42度,北京正北230公里,坐拥潮河源,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凉,雨量适中,十分适宜谷物生长,全产业链有机种植,不用任何化农药(因为用化肥农药农民连种植的本钱都不够)黄旗镇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下短、寒暑悬殊、每年中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全年无霜期110-140天、避免了谷子能量损失、这里日照充足、生长周期长、一年只收一季、周期高达2700小时日照,昼夜温差大,利于谷子中干物质的积累与保存,使小米营养丰富,颗粒饱满。平均深度达2米的沃土,为小米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和不可复制的自然条件。

  2、板城烧锅酒

 板城烧锅酒以其独特的淡浓香型,饮后不上头的特点畅销燕赵大地,成为北方浓香型白酒的代表。2005年,“板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板城烧锅酒获得商务部“中华老字号”、“中华文化名酒”等称号。板城烧锅酒这一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正快速走向全国。承德乾隆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板城烧锅酒)重建于1956年,前身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承德下板城庆元亨烧酒作坊。“板城烧锅酒”先后被评定为 “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华文化名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了“中国名酒” 。新厂区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乾隆醉酒业成为集白酒生产经营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酒业集团公司。板城烧锅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河北省承德县板城镇现辖行政区域。

  3、兴隆山楂

 兴隆县,位于河北北部,古长城脚下,是我国著名的山楂之乡。兴隆山楂是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特产。兴隆山楂以其树势强健、品质优良、果实色泽鲜艳、耐贮藏、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高、适于加工而驰名全国。兴隆山楂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隆县的山楂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嘉靖年间,兴隆山楂就被视为贡品、珍品。由于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如今在兴隆,百年以上的大山楂树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现在全县山楂栽培面积15万亩、831万株,常年产量18万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首位,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山楂之乡”。山楂树适宜于年平均气温在4.7-16℃的地区发展,最适宜的年均温为10℃,左右,兴隆县大部分乡镇属最适宜栽培区。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使山楂的`含糖量提高,糖酸比也相应提高,山楂的口感比低海拔地区偏甜,适口性大大提高。兴隆山楂5月开花。

  4、围场马铃薯

 昔日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围场土豆,如今堂而皇之地走进了“麦当劳”餐厅,成为“金蛋蛋”。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时差蔬菜生产基地,“金蛋银蛋”比不上俺围场“土豆”。 这里的土豆以纯天然、无污染闻名于国内外。。 1979年,围场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马铃薯(俗称土豆)种薯基地。为加快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他们成立了马铃薯研究所、马铃薯脱毒中心、建成了全国先进的马铃薯病毒检测化验室。1994年,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实现了工厂化生产。1995年,中美合资承德辛普劳种薯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该县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农工贸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围场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5、平泉香菇

 承德市平泉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平泉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有效提高平泉香菇品牌的知名度,为打造食用菌之乡奠定基础。近几年,平泉大力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强力推进绿色食用菌产业发展。不断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发展自身特色新品种,形成了香菇、滑子菇、黑木耳、平菇等多品种相补充,长短周期相结合,多模式周年生产的发展格局。成立了食用菌科研所、食用菌研究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机构4家,并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后引进新品种10多个,研发、推广新技术20多项,如反季滑子菇栽培、废料再利用开发草腐菌、香菇免割保水膜、无害化防控技术等新技术10余项,大幅度提高了菌业科技含量。培育打造了“森源”、“润隆”、“乾岁”、“三棵树”等知名品牌。通过食用菌加工科技示范园、菌类标准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和周边地区,有效提高了新技术普及率。

  6、宽城板栗

 宽城板栗,中国著名特产,产地是河北省宽城。有“东方珍珠”之美誉,荣获“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称号”。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健脾胃、益气、补肾、壮腰、强筋、止血和消肿强心的功用。宽城地处燕山深处,土壤富含铁、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适宜板栗生长。果面褐红油光,果肉黄白适宜,果实饱满,粒大均匀,平均每公斤130粒,单果重7.35克,最大果重10.08克。食用甘甜适口,果皮炒熟易剥,有“东方珍珠”之美誉,荣获“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称号”。.营养价值宽城板粟含油脂,淀粉很高。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77%,与粮谷类的75%相当;鲜板栗也有40%之多,是马铃薯的2.4倍。鲜板栗的蛋白质含量为4%~5%,虽不如花生、核桃多,略高于煮熟后的米饭。

  7、承德国光苹果

 承德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适宜苹果生产。当地发展国光苹果近4000公顷,覆盖县内22个乡镇,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1.1亿元。国光苹果酸甜适口,色泽艳丽,肉质细脆,硬度大,耐储运,已连续两届获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承德国光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北省承德县东小白旗乡、安匠乡、刘杖子乡、新杖子乡、上板城镇、孟家院乡、下板城镇、八家乡、大营子乡、满杖子乡、上谷乡、甲山镇、石灰窑乡、六沟镇、三沟镇、仓子乡、五道河乡、岔沟乡、高寺台镇、头沟镇、岗子乡等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8、平泉滑子菇

 平泉滑子菇,河北省平泉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平泉县燕山山脉末端,有丰富的适合食用菌生产所需林木蓄积,玉米芯及麦麸、稻壳、豆秸等农副产品充足;生产地处年均气温7.3摄氏度,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大力发展错季食用菌生产,是“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滑子菇是平泉县食用菌当家品种,也是在全国已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种,同时是中国滑子菇价格形成中心地区。滑子菇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西欧、东南亚等国家。 平泉县是河北省的东北门户,东与辽宁接壤,北与内蒙古毗邻,素有“京冀门楣,通衢辽蒙”之美誉。全县总面积3308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森林覆盖率52%,辖20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平泉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使食用菌产业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该县背靠辽蒙,面向京津,为食用菌产品外销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9、杏仁露

 承德地区盛产杏仁,个大味甜,俗称“大扁”。避暑山庄中的御厨房很早就用山庄中的矿泉水与杏仁一同配制出杏仁露,以供皇帝、后妃以及王公大臣们享用。杏仁露具有降脂养颜的功效。专家对杏仁露已作了动物实验,人群饮用实验,证明对动物与正常男性均能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具有防治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现对杏仁美容养颜的功效谈谈个人的看法。美容养颜是人们最重视和最喜爱的养生行为。杏仁露,是以天然野生杏仁为原料,配以矿泉水制成的植物蛋白饮料。洁白如奶,细腻如玉,香味独特。杏仁露营养分析:杏仁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亚麻酸、多种维生素及钾、钙、锌、铁、硒、碘等矿物质,具有止渴、润肺、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调节非提特异免疫功能等功效。

  10、隆化肉牛

 隆化肉牛隆化县特色农产品开发协会隆化县素有养牛传统,发展养牛生产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早在1978年就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8至2012年间,先后三次被列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成功跻身全国肉牛生产强县,2012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民发展养牛的氛围已经形成,肉牛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品质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增收渠道,很多农民养牛由小到大滚动发展已成为农村富裕户。2014年全县养牛业产值将达到17.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4%,养牛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7.4%,涌现出了一批肉牛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

;

基本介绍

种类

营养分析

适宜人群

烹饪指导

田间管理

采集与加工蕨菜的采收

蕨菜的加工

野生蕨菜的生产方法

保鲜技术

繁殖技术

栽培要点

食疗作用

药用价值

医疗作用

历史资料

食疗价值:

致癌作用 基本介绍

种类

营养分析

适宜人群

烹饪指导

田间管理

采集与加工 蕨菜的采收

蕨菜的加工

野生蕨菜的生产方法

保鲜技术繁殖技术栽培要点食疗作用药用价值医疗作用历史资料食疗价值:致癌作用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还有部分地区叫“狼几头”)。学名:Pterid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中名:蕨,别名又叫作龙头菜、如意菜等。属于凤尾蕨科。 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蕨菜野生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植物学特征 蕨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地下茎长出,为三回羽状复叶,总长可达100厘米以上,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对生,第2次裂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分裂,小裂片线状长圆形,无毛或仅在背面中脉上有毛,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蕨菜每100 g 鲜品含蛋白质0.43g 、脂肪 0.39g 、糖类3.6g、有机酸0.45g,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既可当蔬菜有可制饴糖、饼干 、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 。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性味甘、寒涩、无毒。

归经入大肠、膀胱。

主治痢疾,脱肛。

说明蕨菜,根茎粗壮,富含淀粉,故名粉蕨或蕨粉,可做粉条、粉皮食用。其嫩苗似拳卷曲,故又称“拳头菜”。生于山林阴湿处,是我国南方山区群众喜食的一种野生蔬菜。食用时,去掉叶子和老化的根部,开水焯1分钟,用清水浸泡十分钟,泡去涩味,切断加油盐调料回锅炒熟食。因其味带涩,故有收敛治脱肛的功能。

[编辑本段]种类

蕨菜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品种各有特色,一般按产地可分为以下几:

(1)河北承德蕨菜 河北承德蕨菜是河北省著名的野生蔬菜,承德地区面积有3.3万化顷以上,主要分面于隆化、丰宁、平泉、宽城等地。全区年产量1000吨,是国内蕨菜主要出品基地。

(2)辽宁蕨菜 辽宁蕨菜在辽宁省山区都有分布,尤其以东部山区分布广,数量多。主要出口日本和其他家国,国内市场也很畅销。

(3)内蒙蕨菜 内蒙蕨菜在内蒙古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产区在赤峰市、兴安盟等地,年产量约200吨。当地采摘期在6月份。

(4)黑龙江蕨菜 黑龙江蕨菜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山地带都有分布,多与杂草混生。5月中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到初月上旬即可采收。

(5)贵州蕨菜 蕨类植物在贵州分布广,种类多,食用蕨类植物有种左右。其中蕨菜在当地的采摘期为3月中旬至8月。

(6) 湖南蕨菜 在岳阳山区也有蕨菜分布,像汨罗,张谷英等山上都有,当地春天的时候是蕨菜的采摘期,过了6月左右蕨就成型长大了不能吃。本地的蕨菜分布很散,一般都是农户自己摘些用于食用和招待客人。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1. 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 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 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4. 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5. 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编辑本段]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编辑本段]烹饪指导

1. 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2. 鲜品在食用前也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3. 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编辑本段]田间管理

(1)施肥 露地栽培需3~4年更新1次,因此栽植前要施入充足的农家肥及磷肥,施用量为有机肥l000~1500公斤/亩,磷酸二铵10公斤/亩。第2年后,每年秋季要施入鸡、猪、马粪等做盖头粪随着松土,翻到土层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疏松了土壤,而且还可起到保温防寒及保湿作用。如果粪源不足,也可以覆盖落叶,也有一定作用。

(2)浇水排水 栽植时应在栽植沟内灌透水,以保证栽植成活率。雨季地内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涝害。

(3)覆盖 蕨菜的根茎栽植后,为防止干旱,提高成活率,在地面上应覆盖稻草、落叶、厚度2~3厘米,有条件的可试用地膜覆盖。这样做不仅保温,还可防止杂草丛生。

(4)松土除革 为防止土壤板结和草荒,每年生长期可松土除草2~3次,尽量做到田间无杂草。

(5)更新根茎 蕨菜的根茎主长几年后便逐渐老化而枯死,因此要进行更新。一般在3~4年生的田间,于秋季用带犁刀的轮式拖拉机将切断蕨的部分根茎,这样可保障连年收获而不致大幅度减产。[5]

[编辑本段]采集与加工

蕨菜的采收

山区蕨菜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间可陆续采收,低山缓坡可稍早,中高山区迟些采收。采收适期宜在蕨菜长出土面约20厘米长,顶叶尚未展开像“拳头状”时为适时采收期。过早采收产量低,过迟采收茎杆纤维素老化影响品质。

蕨菜的加工

腌制加工

1.第一次腌制:将清洗整理好的 蕨 莱按10:3的比例用盐胶制。先在膝 制器具的底部撒一层厚约2厘米的食 盐,再放一层蕨菜,厚约5厘米,随后 一层盐一层菜地依次装满腌制器,最 上层再撒2厘米厚的食盐,上压石头, 腌制 8- 10天。

2.第二次腌制:将菠菜从脑制器 中取出,从上到下依次码放到另一格 制器中,蕨莱和食盐的比例为20:l,一 层盐一层菜地摆放;用质量份数35% 的盐水灌满腌制器,蕨菜表面压一重 物,腌14-16天即为成品。

盐渍加工将清理分级好的蕨菜装桶盐渍。 盐渍液的制备:将质量份数42%的柠 檬酸、50%的偏磷酸钠和8%的明矾分别研碎,充分混合后用10倍水调成溶液待用。在饱和盐水中加入调酸水,使盐渍液的pH值达3.5-4.5,待用。桶内先加入蕨菜质量份数5%的食盐,再加入蕨莱,在蕨菜表面再撒上蕨菜重量10%的食盐,在桶内加满盐渍液,排尽桶内的空气,将盐渍桶密封即得成品。

干制加工

将清洗整理好的蕨菜投入沸水中烫7-8分钟。热烫液中一般加入质量份数0.2%-0.5%的柠檬酸和质量份数0.2%的焦亚硫酸钠,有条件时使用洁净的硫磺,先经熏硫后再进行热烫。每100公斤蕨菜的硫磺用量为0.2-0.4公斤,蕨菜与热烫液的比例为1:1.5-2;热烫结束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将蕨菜冷却至常温,然后晾晒或烘干。为防止蕨菜内外部水分不均,特别要防止过干使蕨菜表面出现折断和破碎,应剔除过湿结块、碎屑,并将其堆积l-3天,以达到水分平衡。同时使干蕨菜回软以便压块或包装。

蕨菜成品采用低温低湿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以0-2℃为宜,不宜超过10℃,相对湿度在15%以下。

[编辑本段]野生蕨菜的生产方法

以往腌制蕨菜加工简单,不易贮藏和长途运输,影响档净与销路。近年来,一种采用铝塑复合袋包装的新工艺问世,在保持蕨菜色绿、脆嫩、清香爽口等基本特色的同时,外观精美,保存期长、携带方便、卫生,产品附加值高。

一、盐腌:按7份菜、3份盐备料。先在浸腌池内撒层底盐,然后一层菜,一层盐放匀,最后再用盐层封顶,压紧10-15天后出池。

二、脱盐:将浸腌好的蕨菜投入水池中,清洗6-7小时,然后换水,再次清洗3-4小时。为缩短脱盐时间,可作适当搅拌,但要避免破碎。

三、复绿:取试剂级硫酸铜作复绿处理。复绿时,溶液温度一般控制在65℃-70℃,硫酸铜添加量以PH值在6左右为宜。复绿过的蕨菜基本接近于新鲜时的色泽,之后再清洗2-3遍,使粘附在蕨菜上的铜的残留不超过10ppm。

四、脆化:将复绿后的蕨菜浸渍于0.6%的氯化钙溶液中,润湿后投入密封容器进行抽真空脆化处理,抽真空的真空度保持在0.08MP2,温度50℃-55℃,时间20分钟。因蕨菜内含果胶类物质,受热会产生果胶酶,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凝胶状态的果胶酸钙,从而维持脆性。

五、装袋、杀菌:汤汁以3.5%的食盐溶液为主。适当添加其它调味料后用柠檬酸调PH值至6左右。按每0.5公斤袋加汤汁75-85毫升装袋,热压密封,随即在105℃蒸汽中杀菌20分钟得到成品。

[编辑本段]保鲜技术

蕨菜宜在萌芽后不久采摘,季节性较强,而此时正值春夏高温高湿季节,蕨菜很快就会褐变、老化及变质。对于山区居住分散且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户来说,蕨菜保鲜贮藏非常困难。而一般的保鲜方法中,均含有高温杀菌、真空包装及铜盐护绿等工艺过程。因其所需生产设备多、加工速度慢、保鲜成本高、营养损失过大及有一定的附加污染,结果造成蕨菜因来不及处理或处理不当而使品质严重下降,农产的经济损失重大,蕨菜资源浪费严重。

工艺流程:新鲜蕨菜→挑洗→漂烫→护绿保脆处理→热酸(醋酸溶液)包装→速冷→检验→成品。操作要点:①挑洗:将适时采摘的新鲜蕨菜按长度不同分堆整理,清洗干净;②漂烫:将蕨菜置于85-90℃的1%盐水中漂烫约3分钟,捞出,沥干水分;③将漂烫过的蕨菜投入0.02%氯化镁、0.03%乳酸锌、0.40%氯化钙、0.02%天然护色伴侣(f型)组成的复配护绿保脆剂处理浸泡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捞出,用清水漂洗,沥干水分。④热包装、速冷:蕨菜装袋,加入90-95℃的0.18%醋酸溶液,常压封口;8分钟后投入凉水中速冷至室温。⑤检验:室温观察,180天后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即为合格。

[编辑本段]繁殖技术

1.有性繁殖

1.1收集孢子 选择外观棕褐色,孢子囊未开裂的孢子囊群,用干净的剪刀将带孢子的叶片剪下,放入纸袋中风干待用。

1.2制作培养基质 用混合土壤播种孢子,既经济又方便。用泥炭土、河沙和草皮灰按比例混合,拌匀、过筛,制成混合土,然后蒸气灭菌半小时。

1.3孢子播种 播种前一天把准备好的混合土培养容器放在浅水中充分湿润,将孢子均匀地撒播在培养基质上,再盖好盖子,浸放在浅水中,第二天取出培养。

1.4孢子培养 将播种好的容器移到温床或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保持在25℃,湿度80%以上,光照每天4小时以上。1个月后孢子萌发,长出幼小原丝体,然后长成扁平心脏形或带状的配子体。在配子体的腹部长出颈卵器和球形精子器。这时每天喷雾2次,连续1周,精子借水流动出来与卵结合形成胚。一周后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

1.5孢子体的移栽 孢子体长出3~4片叶后进行第一次移栽,仍倾向用混合土作床土。1~2周后移到温床外,小苗长大后,进行第二次移栽或定植。

2.无性繁殖技术

2.1无性芽孢繁殖 有些蕨类植物在羽片腋间和叶轴顶部下面会长出芽孢,有的轴顶端分生组织着地而产生新株,或营养叶顶着地也能产生新株。

2.2营养体繁殖 是将匍匐茎进行分段栽培,也可将直立的根状茎纵切为2份栽培,但每段上必须带根带叶才易成活。

2.3组织培养 蕨类植物的体细胞同样具有再生能力。采用这种方法只需采集一小部分营养器官就能培养大量蕨苗。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

①繁殖 蕨菜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在生产上多肜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将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者分株栽植,行距70~80cm,株距50~60cm,苗高10~15cm时定植。

②整地作床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整地时施入落叶堆肥、厩肥,做成宽1m的平畦或高畦,待土壤解冻后即可栽植。

③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应勤中耕除草、浇灌,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可采收一次施一次肥,施肥在采收2~3天后进行;入冬以枯草覆盖,以保湿防寒;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

④采收 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0多年,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cm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而呈拳钩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一次后,10-15天可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

蕨菜保护地栽培的要点

1、整地与栽植:亩施5000㎏优质腐熟农家肥,深翻整平做畦,按70×50㎝定植,每穴2株。栽植要求:苗根系完整,尽量不伤根系,栽植时理顺根系,不要窝根,栽后浇1次透水,水渗后如有定植穴渗土现象,再用手抓土填平。

2、扣棚及管理:土壤封冻前扣棚膜,温度掌握在20℃左右,高于30℃要及时放风。此期为休眠过渡期,苗畦不要浇水,只要严格掌握住温度即可。15天以后可升至25℃。

3、采收与加工:扣棚至萌芽需要20天时间,萌芽至第一次采收需要10-15天,当幼茎长到10㎝时即可采收幼芽。采收标准以嫩叶未展开为宜。每7天采收一次。亩产可达1000㎏。如果离市场较近,采收完绑成小捆,立即出售,一般不超过12个小时。如果量大来不及出售,可用沸水焯2-3分钟,连续翻动,使其均匀受热,捞出浸入冷水中定色,然后阴干或风干,理直包装入箱待售。

[编辑本段]食疗作用

蕨菜性味、甘寒;

具有清热、健胃、滑肠、降气、驱风、化痰等功效;

可治食隔、气隔、肠风热毒等症。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蕨菜嫩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

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现代研究认为蕨菜中的纤维素可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对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药有解毒、清热、润肠、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失眠。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清肠排毒的作用,还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痢疾、咳血等病。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4.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5.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编辑本段]医疗作用

蕨的根茎供药用。性味:甘、寒。功用:清热、滑肠、降气、化痰。治食嗝、气嗝、肠风热毒。

中医临床用法:

(1)治肠风热毒 蕨菜花(叶)焙为末,每服10克,米饮下(《圣惠方》)。

(2)治泄痢腹痛 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浙汇天目山药植志》)。

(3)治发热不退 鲜蕨根50~100克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志》)。

(4)治湿疹 先将患处用水或酒洗净,将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编辑本段]历史资料

1. 食用蕨菜始见载于《诗经》:“陟坡南山,言采其蕨。”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蕨薇于首阳山的故事,所以后世以采蕨薇作为清高隐逸的象征。

2. 《尔雅·翼》载:“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蕨菜已作小儿拳”之句,宋朝诗人黄庭坚也有诗曰:“嫩芽初长小儿拳。”此皆指蕨菜。蕨菜产区,群众一般把蕨菜俗呼为“拳头菜”、“拳芽菜”或“佛手菜”,“佛手鱼翅”由此而名,实即“蕨菜鱼翅”;

3. 蕨菜为山珍,入馔历史极其悠久。《诗经·召南》:“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唐朝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商朝末年,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灭蕨菜后发誓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饥,最后都饿死在首阳中。西汉初年,有“四皓”之称的角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志行高浩,寿长德劭,因逃避秦乱,携妻将子,隐居今陕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汉高祖刘邦听说后,非常敬仰,遂下诏请他们下山做官,但他们拒不应诏,继续过其清贫的隐居生活。故商山一带至今称蕨莱为“商芝”。“商山芝”或“紫芝”。《本草拾遗》又载:“四皓食芝而寿”,是说这四隐士食蕨而长寿。“四皓”所写的《商之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充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优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由此可见,蕨菜有延年益寿的食疗功效;

4. 伯夷兄弟和四皓隐士食蕨的方法,尚有待考证。据《齐民要术》记载,后魏年间,甘肃天水人吃蕨菜的方法是,二月间采集,制成干菜,放到秋冬时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明人吃蕨菜的方法是,采取嫩茎,用灰汤煮去粘液,晒干当菜吃。清人则是用滚水泡软,择去根叶及粗梗,选取极嫩部分,用鸡汤煨熟而食。当代,蕨菜可煮,可烧,可煨,可炖,可炒,烹制方法甚多,菜肴品种不胜枚举[1]。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蕨科草本植物蕨菜的幼嫩的叶。又称为蕨、蕨萁、龙头菜、蕨儿菜、猫爪子、拳头菜、娃娃拳、鸡爪菜。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山野。春季采收,洗净略煮,去涩味用;或晒干,临用前先用开水浸泡或水煮,漂去涩味。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湿,滑肠。

[参考]含麦角甾醇、胆碱、甙类、鞣质、淀粉等。

[用途]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小便小利,或妇女湿热带下;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

[用法]煎汤,研末,或煮食,炒食。

[注意]用以滑肠通便,须作菜食。炒肉或煮汤甚美。作菜食,因经过浸、漂、加热,清热解毒、利湿作用较弱。素食、久食能伤人阳气。

[附方]

1,蕨菜散:蕨菜研末,每服3~6g,米饮送下。

源于《圣惠方》。本方取蕨菜清热解毒及利湿之功。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

2,蕨菜木耳肉片:蕨菜15g,以水浸漂后切段;木耳6g,又水泡胀;瘦猪肉100g,切片,用湿淀粉拌匀,待锅中食油煎熟后放入,炒至变色,即加入蕨菜、木耳及盐、酱油、醋、白糖、泡姜、泡辣椒等翻炒均匀食。

蕨菜、木耳质滑润而能利肠道,便性偏寒凉,唯与肉同炒,则较平和而味而鲜美。用于老人、虚人津血不足,肠燥便秘或大便不利。

[编辑本段]致癌作用

用新鲜甜蕨和苦蕨、处理甜蕨和苦蕨干粉饲养大鼠7个月后,4组动物中分别有6只(33.5%)、3只(18.75%)、2只(12.5%)、1只(6.25%)动物发生肠腺瘤;同时新鲜甜蕨、处理苦蕨两组,各有1只动物发生乳腺腺瘤。另外,用上述四种蕨菜匀浆分别给已接种艾氏腹水实体瘤4组小鼠灌服10天,结果显示,服用后瘤块增大,增重率分别为30.27%、11.01%、4.59%及1.83%。表明蕨菜有诱癌作用和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6]?

一百多年前,人们注意到这种植物能使牛中毒。大量食用蕨的牛,最快的会在几周之后死亡。即使吃得不多,骨髓功能也会逐渐丧失。吃蕨的羊,则会逐渐失明。20世纪60年代,更有研究发现蕨还会导致癌症。2 0 世纪8 0年代初,一位日本科学家成功地分离出了一种叫做ptaquiloside的东西,中文的翻译是“原蕨苷”。除上述动物反应外,生化实验发现它还可以跟氨基酸反应,也可以破坏遗传物质DNA。也就是说,它的毒性比想象的还要强。最糟糕的是,它可以从母牛的食物转移到牛奶中,也能够分散到水和土壤里。如果母牛吃蕨,小牛即使只喝牛奶也会出现蕨中毒的症状。这可能也就解释了蕨生长旺盛地区的人,哪怕不吃蕨菜,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依然要高得多的原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9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