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张家川红花牛是哪里的特产

张家川红花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张家川红花牛是哪里的特产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甘肃东南部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回族聚居区,地处东南、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边缘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在1486-2659米,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时数2044小时,无霜期163天。陇山巍峨,峻岭重叠,为温寒半湿润区和温寒湿润区,气候偏冷,雨量充沛,有大片宜牧草山、草场,放牧草地面积达到54.1万亩,野生牧草154种,饲草年产量1.4亿公斤,载畜量折牛单位9.17万头,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81年实施了全县黄牛改良项目,30多年来通过采用西门塔尔肉牛与当地秦川黄牛的杂交改良,形成了种群稳定的地方品种-红花牛。富有科学营养价值的蚕豆、箭舌豌豆和紫花苜蓿在全县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大回汉群众有着经营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草原保护、饲草料综合利用、畜种改良、疫病防治、接犊育幼、饲养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及人工种植牧草,为“张家川红花牛”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而且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张家川红花牛生产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了探索优质高效肉牛生产繁殖模式,引导养牛业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张家川红花牛”肉牛繁育生产基地。县委县政府目标明确,高度重视,全力扶持,一抓到底,抓出了成效。畜牧部门始终把以西门塔尔为父本的递进杂交改良作为基础性良种工程,制定长远的肉牛改良规划,确定科学发展目标,组织开展黄牛冻配改良,经过五十多年的黄牛冻配改良育种工作实践,累计完成西门塔尔杂交冻配改良牛18.36万头,建成了优质的“张家川红花牛”繁育核心群,形成了体型好,耐粗饲,生产性能高,牛肉肉质优良的特点。加强饲养管理,形成了集良种扩繁,冻配改良,养殖技术推广,良种繁育,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为一体的生产管理模式,为大力发展“张家川红花牛”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张家川红花牛”是张家川县畜牧产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

地域范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麓,属六盘地槽与陇西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位的过渡地带,为六盘山经向构造与秦岭纬向构造接壤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4′至106°35′,北纬34°44′至35°11′之间,全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略呈斜三角形。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张家川县属甘肃省天水市辖县,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毗华亭、庄浪县。人民政府驻地张家川镇,与周边市县均有公路相通,西距省会兰州市378公里,东经陕西省陇县至西安市388公里。张家川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以山地为主,最高点为秦家塬石庙梁,最低点为龙山镇马河村,海拔在1486米~2659.4米之间。畜牧业概况。2010年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115.8万头(匹、只),其中:牛17.33万头。畜禽存栏66.37万头(匹、只),其中:存栏牛12.01万头。出栏各类畜禽49.43万头(匹、只),其中:牛5.32万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9454.5吨,禽蛋产量1260吨,鲜奶产量235.4吨。全县有规模养殖户13402户,其中:养牛7249户;累计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5个,其中:养牛小区16个;建成规模养殖场92个,其中:养牛场37个;建成各类养殖专业村90个,饲养各类畜禽9.74万头(只),其中:养牛专业村72个;有以皮毛、活畜交易为主的专业交易市场7处,有各类草畜产品交易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1200多人(个),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17个。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9.9万亩,在适宜区域大力推广饲料玉米、豌豆等一年生饲料作物种植面积7万亩。累计建成青贮氨化池4425个,年青贮氨化饲草7.5万吨,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了36%。牧业产值达到1.8亿元,人均牧业收入660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张家川红花牛肉外在感官特征:宰杀后从胴体上看,新鲜肉肌肉有光泽,深红色均匀,即色泽、气味正常,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切口稍潮湿而无粘性。肉质紧密富有弹性,指压后的凹陷应立即复原,无酸、臭等异味,具有鲜牛肉的自然香味。腱紧密而有弹性,关节表面平坦而光滑,渗出液透明。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聚于表面,具有特殊香味。张家川红花牛放牧在高山森林草原,无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环境清新,再加上因气候生态条件特殊,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牧草营养具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热能高,粗纤维低的特性,生产的牛肉为无污染的“绿色牛肉”。2、牛肉内在品质指标:张家川红花牛牛肉中氨基酸组成齐全,氨基酸总量为14.4g/100g,甘氨酸0.881g/100g、亮氨酸1.17g/100g、蛋氨酸0.413g/100g、酪氨酸0.536g/100g、组氨酸0.57g/100g、苏氨酸0.648g/100g、丙氨酸0.799g/100g、异亮氨酸0.66g/100g、胱氨酸0.21g/100g、赖氨酸1.29g/100g、天门冬氨酸1.34g/100g、缬氨酸0.73g/100g、苯丙氨酸0.708g/100g、脯氨酸0.71g/100g、丝氨酸0.582g/100g、谷氨酸2.19g/100g、精氨酸0.957g/100g。以谷氨酸含量最高。新鲜牛肉中脂肪总量为2.82g/100g,水分含量74.6%。钙含量为5.48mg/100g、磷含量为0.24g/100g、铁含量为4.5mg/100g、锌含量为6.61mg/100g。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含量为1.8ug/100g、维生素B1含量为420ug/100g、维生素E含量为54.7ug/100g,维生素B12含量为1.5ug/100g,高于其它肉类。因此,张家川红花牛牛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独特的“绿色牛肉”。3、安全要求:张家川红花牛产地环境达到《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和《天水市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标准-Q/TNM0015—2003》;张家川红花牛生产管理严格按照《天水市无公害0肉牛育肥技术规范-Q/TNM0011—2003》标准执行;畜禽饮用水达到并保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饲料及其使用达到《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127—2002》;兽药及其使用达到《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2006》和《天水市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规范-Q/TNM017—2003》;张家川红花牛疫病防治符合《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339-2006》和《天水市无公害畜禽防疫技术规范-Q/TNM0012—2003》;产品质量达到《天水市肉品检疫技术规范-Q/TNM016—2003》的要求;张家川红花牛病害肉尸处理符合《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张家川红花牛种畜调运符合《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16567》。

渭河历史有名典故:《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北伐未揵 英雄洒泪》、《渭水秦岭多战事,诗满渭水大散关》。详细描述一下《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这个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在渭河中游。史典上却没有明确记载,但刘邦出大散关,还定三秦,定都长安是不争的史实。

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项羽在函谷关以东聚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秦朝灭亡。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的约定,刘欲称王关中,统治函谷关以西地区。项羽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取得诸侯上将地位,率军六十万大军直奔关中。刘邦军不足十万,自知力量不敌项羽,赴鸿门表示诚意。项羽以压倒优势,自封为西楚霸王,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巴、蜀、汉中三郡分给刘邦,称汉中王。分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称三秦。志在天下的刘邦,不甘心居于一隅,做着入主关中的梦想。

刘邦在退还蜀的过程中,烧毁所过栈道,一方面防止诸侯军追击偷袭,并表白天下无意向东,以麻痹项羽。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发兵攻齐,短暂休整后的刘邦乘项羽无暇以顾及三秦王立足未稳的时机,决策东方(向),争权天下(《史记,高祖本纪》)。

八月,汉军假意褒斜道,需要长时间的假象,吸引章邯主力于斜峪口。章邯率兵防刘邦出秦岭进关中的隘口斜谷,仓清姜谷,并在陇西侧护陈仓。汉军这时作了子午道,陈仓道等不同方向剑指关中的准备。另一方却亲率精兵走旨在取陈仓道,争取大散关。

为防御项羽,汉兵不走渭河南岸的陈仓道出峪的清姜河谷,却走渭河上游的香泉、赤沙一线,秘密集结了渭河北岸的玉涧河谷和金陵河谷,埋伏于贾村塬的密林之中,然后居高临下,一举夺取陈仓城。

章邯等做梦也没有想到,汉兵从渭河以北的贾村塬等地突袭陈仓,陈仓失守后章邯等退守废旦(今兴平)。第二年韩信派周勃引水灌废丘,章邯自杀。陕西,河南的诸候闻风而降,刘邦得到了关中,建立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根据地,拉开了建立大汉王朝的历史帷幕。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演绎在渭河中流的秦岭渭水间,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成为历史代兵家们战略战术的典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9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