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单门独户的怎么办白事儿的?
所谓的单门独户,也就是说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五服以内的家族人员,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和孩子,就没有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只是自己一个人顶门立户,这样的人家,在农村才可以称作是单门独户。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办白事儿,需要一个大家族的人相互帮忙。像这种单门独户的人家,怎么办白事儿呢?当然需要左邻右舍的帮忙,前提条件是人家家里有事情的时候,你也要主动的去帮人家的忙。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情况,朋友的父母一辈子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而且还是领养的。当年找对象的时候,他就跟女朋友说,我父母不是亲生的,将来结婚以后你可以对我不好,但是不能对我父母不好,我的父母对我有养育之恩。就因为这句话,女孩子嫁给了他,做了他的媳妇。
我这个朋友本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就是因为养父生病瘫痪在床,自己又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就把工作辞掉,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小商店,这样伺候父亲就方便多了。不曾想第二年,养母也瘫痪在床,一个床上两个病人,吃喝拉撒全靠他这一个养子。
我这个朋友,跟邻里之间的关系处得特别好,不管谁家有大事小情的,他都跑前跑后的帮人家忙。如果别人家有红白喜事,他更是早早的就跑到人家家里去帮忙干活。他开的小商店,更是给邻居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比如说邻居家里有红白喜事都要喝酒,从他这里拿一律按批发价,给了邻居方便和实惠,邻居们也都很感激他。他说远亲不如近邻,眼里不能只有钱。
就这样,他的养父养母去世的时候,虽然说他是单门独户,几乎没有一个家族的人,但是来他家帮忙的人很多。邻居们都说,平常他那么热情的帮助别人,轮到他家有事的时候,大家自然应该全力以赴的帮他。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知道,这种事情是相互的,不管是亲戚家族还是邻里之间,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才会去帮助你。无论你是不是单门独户,都应该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我的家就是单门独户,没有家族。
父辈时,是从外地撇迁来的。
在农业合作化以来,我家遇到红白喜事时,给生产队说一声,大家都象一家人一样帮忙。
改革开放后,没有了生产队,但又有了村民委员会,遇到红白喜事给村委说一下,村委就会通知全体村民帮忙或贺喜的。这就是我国在农村 社会 主义的优越性啊!
看来,你是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了。农村人,都很团结,很朴实的。在他们一个村子里,就像一家人,你帮我,我帮你,不收钱不谈回报,有一事一起扛,有肉一起吃。
在农村,每到腊月中旬就会开始杀年猪,这是一年中生活最好的日子。忙了一整年,省吃检用,可能一年没有吃过新鲜肉了,为了庆祝除夕,就会杀猪。
平时,大家都在忙农活,也不会在意饭菜,他们在杀年猪的时候,就会请寨上的人,几乎每家都要去请,杀一头年猪,当天就可能要吃几十斤肉。非常热闹,仿佛是办酒席一样。
农村人做事,没有什么套路,他们世代生活的家乡,风俗礼仪都是传统,遇到什么事都知道哪些要做,哪些不用做,每个人心里好象都有一个谱。什么事都一样,只要遇上了,就会放下手上的活,去帮助别人把急事处理好。
因为在农村,白事它不可能是一天的时间,至少三天,有的可能更长。他们会放下手上的事情,帮忙处理白事。根本不用去请的,而是听到消息后就来了。
长年累月的生活,潜移默化中,他们会默认一个总管,然后遇到白事,这个总管也会到场,他会负责调配村子里的所有人,安排得妥妥。不管老人小孩,都会听总管的安排调配,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农村有农村的朴实,城里有城里的规矩,人与人之间,只要生活久了,自然会有感情,身边有什么事,总会有人伸出手来帮一把的。
问:在农村,单门独户的怎么办白事?
在农村,族里户大人多的办白事,气势恢宏热闹,出一个大殡不算外人,族里几百人就能撑起门面,如果故去的老人辈份很高,那整条街白茫茫一片全是穿白带孝的。这户大人多的白事办的就特别体面,其实,户大人多的白事主要就孝子多,孝子多就得心应手,灵棚里和各个场面都有孝子维持,主孝子就可以腾出身来应酬主要方面的吊客和仪式。
但是在村子里是独门小户,就没有这么多人了,帮忙的人是不少,就是灵棚里或各个场面因孝子少而显得非常冷清,里里外外都是主孝子一两个人,来了吊客陪哭,磕孝头,献孝衣,饭棚里谢桌,送路辞灵磕孝头等全是忙主孝子一人,大总管有事还有找主孝子。白事一完,主孝子就累倒了。
在农村,单门独户的办白事若想办的热闹,自己还别累着,就要尽量破大孝,破大孝就是把所有远近亲戚,沾点边的亲戚,都给一身白裤白祆白帽白鞋,这样孝子就显多,晚辈亲戚可充孝子去趴棚,陪哭,磕孝头,这样,主孝子就能腾出身来应酬别的。
为了使白事办的很热闹,要多请几个戏班或音乐会或老道经做道场,跑方渡桥,舞狮子踩高跷,西洋的铜鼓洋号也请上,这白事就办的很体面了。首先你要有钱还肯花钱就行。
如果在年轻时多拜些盟兄弟,拜他三十六友,或一百零八友,这时的白事盟兄弟都是盟儿盟儿媳,都是孝子,一点不亚于户大人多的。
在农村,单门独户的办白事,如果想办的红火体面隆重热闹,就按上面说的去办,一定是行。只要有钱还舍得花钱。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农村一般都户大人多,家族兴旺,人口众多,绝大多数的村庄都是一个姓,是一个祖辈繁衍生息。但也有些农村家族人丁不旺,或家道中道落,而户族人口越来越少,当然还有些是外迁户,农村人俗称“外来户”的人家。当 然,家族人口多,办红白喜事自然都要去帮忙料理,显得人多势众热闹;而人口少的人家,或单门独户者,过白事就相对冷清些。 那么,在农村单门独户怎么办白事呢? 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本地农村事实,介绍农村风俗:
在农村户族大的人家血脉相近,过白事当然都要去帮忙;而户族人少的人家遇到白事,都主动邀请户族人家多的邻居帮忙,农村人在一个村庄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谁家没有个紧三慢五的事情,大家相互帮忙都成了生活习惯。况且遇到白事,也就意味着永远分别了,只要关系融洽,都会去帮忙料理;即使关系一般,或相互有纠葛的人家,也都因遇到白事而解开了心结而去帮忙。 这个传统在农村一直流传,且生生不息。
我们各地都讲究礼尚往来,在农村更是如此。户族人口少者,或单门独户的人家,不管邻居家遇到什么事,都会积极去帮忙,即使邻居家没来请,都会主动去寻问帮忙,这样就形成了“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农村良好风气。用农村人的话说,给别人家帮忙,也就等于帮助自己。这样到时自家遇到白事或其他困难,其他人都会不请自来,这样户族人口少者也就不用发愁了。 因此,户族人口少者更要多帮忙,给自己 多 修条路。
社会 经济的发展,农村人越来越富裕,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不管是家族户口多者,还是单门独户的人家,都基本剩下年长者呆在家里。遇到红白喜事,不管是家族人口多者,还是户族人少者,不管用什么、请什么,都要花钱去请人帮忙,这样由过去纯粹的乡里乡亲义务帮忙,发展到花钱请人来料理。 因此,现在农村不管是户族大者,还是单门独户者, 过白事 都一样要花钱去操办各种事情,不在以人多人少而论了。
总之,现在只要我们走到农村各地过白事,像过去那种纯粹式的相互帮忙已经越来越少,而都转化成了物质的交易,或者花钱雇用的形式,因为农村人经济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现在的农村,不存在户族大小,或单门独户过白事无人帮忙的烦恼了。 社会 的发展,农村人观念的转变,已经让农村一些原有的传统,深深烙印在当下农村人的心里。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 探索 “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在农村,单门独户办白事?在农村有总是有这样习俗,白事往往比红喜事的客人都要多一些,因为办红事可以不用请你家里的那些旧亲戚了,什么是旧亲戚呢,比如说你奶奶的娘家啊或是那些前辈的亲戚啊不请都可以,而白事就不同了,办白事首先要请的客是要同前辈老辈的亲戚,这样才叫不忘本不忘根,所以客就比较多一些,如果门前屋后又没一点空地平一点的,连落客的地方都没了非常的不好办事!
单门独户在农村是有的,却很少。至于办事方面,这就要看你的为人了。
在农村一般户小的人家都很随和,乡里乡亲的处着,都廷好的。以前的话,如果打起架来,单门独户的就注定吃亏了,关系再好也不行,农村就是有这流传下来的习性,三拳打的分远近。再一个就是,遇到红白大事上就显的非常明显了,在农村本门里人多了是有很大优势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如果你.足够强大,有钱有权,就是孤门独户也能横行乡里。邻村就有那么一个外来户,本身姓程,为了依靠陈姓旺门就改为姓陈了,竞然有幸做了村官,小人得志,听老人们说,文革时期整了这家整那家,村里没有人不恨他的。后来下马之后,后果可想而知,村里人没人看起他,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孩子们也陪着他受了不少气。还有一家,老家是河南的,九几年的时候来到河北,在村里干防水,几年拼搏下来挣到钱了,在村里无论谁家有事他都主动帮忙,村里人没有不夸他的,全家户口迁到村里了,现在村里土地征收补助款他全家也和村里人一样平等分,上上下下人家都打点到了,要不然,一个外乡人能在村里站稳脚吗。
所以说,做人不能太狂了,有钱不能仗钱,有人也不能仗人,人多户大也好,单门独户也罢,只要以诚待人都好说,关系处好了,什么事也都说了。
在农村单门独户办白事,家主都要亲自去别人家里去请,我们村就有的无论白事还是喜事,都要上门找因为他家是独户没有亲属,自己庄里的他都要去找来帮忙,独户就这样办白事的。
短枝红富士苹果着色为什么红
艾草,是我们农村野外最为常见的野草之一,过去农村人就有在端午节前后收割艾草的习惯。将艾草割回家以后晒干存放,一般是放个三五年以后,才会用石臼将艾草反复捣舂,制成艾绒。所以,农村老人们捣艾草就是为了制成艾绒,方便保存和使用。当然,最近几年随着艾草被广泛应用于保健行业,制成的艾绒还可以卖给专门下乡收购的贩子,换成钱,也算是一笔收入呢。
艾草多生长在农村的路旁或荒野之中,它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像一些沟渠或者是池塘、水库的溢洪道、坝基等地多有生长,而且这些地方由于泥土潮湿,艾草长得也都非常旺盛。
农村人收割艾草一般是在端午节前后,因为那段时间内艾草的叶子及纤维都已经是最佳时期,药效最好。而农村人收割艾草基本上不会连根拔起,都是用镰刀,贴着地面收割。这样,艾草的根留在地里,还能重新发出来,以保证第二年的时候,还可以收割。
艾草是陈艾最好,所以农村老人们都是将艾草收回家以后晾晒干以后收藏起来。他们捣舂的艾草,都是那些以前储存的陈年艾草,有的都能达到好几年以上,因为这艾草不同于其它的草药,放的时间越长,据说疗效越好。
捣舂艾草是有讲究的,要用木锤在石头上捣舂,所以农村人都会在石臼里捣锤艾草,以获取艾绒。过去每个村都有一个舂米用的大石臼,捣起艾叶来最方便。艾叶放进石臼中,反复捣锤,每捣锤几百下,就要翻个个儿,然后再捣。期间要用筛子筛几遍,去除杂质。
捣锤艾草叶是个力气活儿,反反复复要五六千下呢,这样捣出来的艾绒质量才好。经过捣锤、过筛等道道工序,这艾绒才算是制作出来了。农村人喜欢用坛子装艾绒,将坛子口扎紧,不容易受潮。
艾绒可以用来填充枕芯、坐垫等,如果是枕着一艾绒枕头,那股淡淡的艾香能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呢。过去人们还用艾绒卷成艾条,夏天的时候点燃以后当做天然的驱蚊蚊香使用,效果非常好。当然,艾绒泡脚比起艾叶来,更为直接,艾绒里的有效成分溶解快。并且艾绒存放起来体积比艾叶要小得多,也便于存放。
现在农村老人捣艾叶,除了自家使用以外,还可以卖给下乡收购的商贩,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一部分额外的收入呢。
艾草,主要用于妇科,调经止痛之类的,但是艾草也可以用来熏烟,一般用于居室,作用是消毒杀菌、驱除虫害、清洁空气的作用,对呼吸道和皮肤也有一定的好处。
农村老人捣艾草无非就是为了方便使用和变现(换钱)
为什么这么说呢?捣艾草无非就是两个目地,第一,可以制作成艾条,也是艾灸用的艾条。这艾条可是有经济价值的。第二,除了以上所述的一些作用外,艾草还可以用来煮汤服用。
它还有个最大众化的作用,就是可以止血。所以说有时成颗的艾草还不如捣过的好用、利于存放。成颗的艾草最主要的是存放时不方便,占地占空间。携带也是不方便。变现,就更不用说了。捣过的肯定比没捣过的值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再加工,从中可以多赚些钱。也就是工钱。农村的老人都是吃过苦的人,都比较会过日子。
所以农村老人捣艾草纯属为了方便使用和变现。用于生活,过日子。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艾草,相信很多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它都不陌生。春天的时候,农村的地头上会长出很多有特殊香味的草,这种草就是“艾草"。近几年,农村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农村发展的很快,农民依靠土地发展各种经济农作物,产量和收入不断提高,经济也越来越活跃; 且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生活理念的转变,出现粗粮细吃,野菜很受欢迎的状况。
村以前无人问津的艾草,都成了香饽饽,因此农村人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将这些野菜、艾草等带到城市销售,增加自己的收益,还有一些老人在端午前后采摘艾草,将其晒干捣碎,获得收入。那么, 你知道农村老人捣干艾草用来干嘛吗? 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本地农村老人的习惯,给大家作深入的介绍:
第一,用晒干的艾草燃着驱蚊。
艾草的药用价值很高,因为其独特的香味可以去除蚊虫。所以,农民将艾草带杆和艾叶一起,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干,绑成小捆,在夏天蚊虫比较多时,拿出来点燃,其慢慢散发出的烟雾气,就能驱除蚊虫的祸害 。 它燃烧时散发出的烟气味道 有点浓郁, 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既能清除室内异味,又能起到驱蚊的良好效果。
第二,用艾草来泡脚有良好的作用。
1、可以去虚火和寒火。
如果你患有口腔溃疡、口腔炎、中耳炎、咽喉肿痛等症状疾病,这些都是由于体内虚火旺盛,或者寒火旺盛导致的。这时,只要你将艾草和水一起熬煮之后,将药液泡脚20分钟左右,等全身出微汗就可以了,然后喝一些温开水, 连续泡脚三天以上,并且少吃一些寒凉食物,注意休息,那么,身体中这些疾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2、用艾草可以起到驱寒的效果。
如果身体畏寒,可以将艾草放在热水里用来泡脚,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赶走体内的湿寒症状;况且,艾草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经络通畅的人,气血就会跟着畅通,而气血 健康 的人,体内寒气自然也就无处可待。 对于艾草的驱寒作用,这里建议大家可以采用艾条熏灸的方法,效果会更加明显。
3、用艾草可以除脚气、脚癣等疾病。
艾草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以及加强抵抗力等功效,长期坚持可以去除脚气以及脚癣等症状,虽然艾叶泡脚有诸多好处, 但阴虚血热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泡脚方法,不仅不能够令身体 健康 ,反而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第三,用艾草洗头能起到止痒去屑的效果。
艾草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抗真菌药物, 我们用艾草水洗头,能起到止痒去屑的效果,而且效果非常好,关键是不伤发质及头皮;对于脂溢性患者,用艾草洗头,像油脂分泌过多,头痒等这些状况都可以去除的,洗过的头发清洗自然,对防脱发效果特别明显; 用它长期洗头,可以加快头部的血液循环,起到生发的效果哦!
第四,用艾草做枕芯起到安神的效果。
农民朋友在夏天采摘艾草,晒干后可以用来填充枕芯、坐垫等,如果是用来装枕头,每天有股淡淡的艾香能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我们看到,现在市面上好多 功能性 枕头。 其中,艾草枕头这几年令消费者非常青睐,而且价格可观,每天睡眠枕着这样的枕头,也确实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第五,艾草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现在,因为艾草的功效被人们所熟知,况且这种野草在农村到处可见,而且在城市很有市场,农村都采摘它拿到城里出售,增加自己的收入; 同时,一些农村老人采摘艾草,晾干后,捣碎艾叶,除了自家使用以外,还可以卖给收购的商贩,给自己带来一部分额外的收入。
总之,艾草是我们农村野外最常见的野草之一,农村老人在端午节前后,将艾草割回家以后,晒干存放,除了方便保存和使用,还可以卖给收购的商贩,增加收入,这是因为艾草的作用实在太广泛了 。但必须说明一点,我们在平时使用艾草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如果不懂,最好别用,毕竟身体 健康 最重要。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 探索 “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艾蒿的价值
1.食用
春天艾叶刚露出嫩芽时,各地的人们都喜欢采集来做艾叶青团等食品。淡淡的清香,有着春天的味道。
2.治跌打损伤
在农村磕磕碰碰,小的摔伤,刀伤是常有的事。人们会随手摘取路边的艾叶揉搓后敷在伤口处,能起到很好的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3.驱蚊防蚊
小时候的农村,蚊子特别多,每到傍晚时分,母亲便会把晒干的艾蒿扎成小把点燃,浓浓的烟雾及艾草的香味会将蚊子赶跑。哪怕如今有了各种的灭蚊剂,蚊香等产品,但在农村还是有不少的农户喜欢用艾草驱蚊, 健康 且廉价。
其实艾草对于养蜂的蜂农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哦。尤其是原生态养蜂法更需要,当你发现蜂箱中有巢虫时,(巢虫未上脾)用艾叶适当烟熏可有效防止巢虫。取蜜时用艾叶烟熏是很好的驱蜂利器,而且不伤蜂,熏后蜂会更温顺。当然熏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会致使蜜蜂缺氧。
艾草,可以泡脚,制作枕头,农村弄艾草基本都是防蚊虫。
农村平常不用来捣碎艾叶,也就是端午节的时候,或者是有些老人不喜欢用蚊香或者是不舍得花钱买蚊香才会捣艾叶。当然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面我们用艾叶做成一些装饰品,尤其我们这边在3月3赶庙会的时候将它制作成香囊。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农村用艾叶的习惯。
农村用艾叶的习惯
①用来做香囊:我们这里3月三经常有赶庙会的,在3月3这一天很多人都过来赶庙会,我们这边今年有可能还会举办。农村的一些老人喜欢做小生意或者是小首饰,他们将艾叶打碎以后包裹在香囊当中,然后再添加一些其他的香料,在庙会上出售。
②驱赶蚊虫: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捣碎的艾叶涂在身上这样可以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不过现在谁还会这样做呢?家里面都有了蚊香,以前的时候还将捣碎的艾叶儿晒干,然后做成一个丸子状或者是一个盆状,等到晚上的时候烧艾叶儿然后驱赶蚊虫。
③艾叶泡脚:现在不仅喜欢泡脚,还有一些所谓的针灸就是用艾灸,效果怎么样咱不知道,反正有很多人在尝试。有很多人将捣碎的艾叶晒干,然后包裹起来等以后泡脚用。
还有些人喜欢拿新鲜的艾叶插在门上,表示驱凶化吉,迎接新的一年的财运或者是喜皮的到来,很多地方也代表着它可以驱除屋内的一切污秽。
制作艾绒,可用木棍敲打的方法制成。其方法是:将晒干的艾叶平铺在平坦的石头或水泥台子上,用细长的木棍敲打(拖把上的木棍粗细正好),敲打的次数约在两千三百下左右即成艾绒,这是我通过实际制作得出的经验。把敲打后制成的艾绒用火纸卷起来就可用了。
可以烧火,可以烧成灰,弄菜什么的
五月端午节一大早,家乡的老人就割艾草。割一大捆,四五棵一把分好成小捆,用来插在门框上,防蚊虫、避瘴气。自然风干后,收存好。有小伤口的时候,就用艾草点燃烟熏,听老人说能防治破伤风和发炎,这是民间的经验;还有用艾草黑豆红糖或艾草卧鸡蛋补养产妇的;艾叶姜片泡脚的,凡此种种,都是民间最淳朴的应用中药治病的典范,不胜枚举。
弄艾绒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现在正是红富士苹果集中上市的季节,细心的消费者发现,红富士苹果外表色泽呈现两种形式,一种是片红,一种是条红。这两种色泽是晚熟红富士苹果最基本的表征。其实,这种情况对于果农,和果商来说,早都烂熟于胸。那么,题主问到片红苹果5年后变成条红的原因,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自己作业管理30年的经验,和广大果农交换意见,沟通技能,相互切磋,学习经验。
第一,苹果品相差异的现实情况。
作业管理过苹果树的果农知道,红富士苹果的色泽品相自然形成了片红与条红的性状。片红表现出的就是整个苹果都是红色,而条红苹果表面呈现出一道一道规则的条状红色。这种现象是由苹果树的基因,就是果农所说的嫁接的枝条决定的。一般情况,矮化红富士苹果短枝型嫁接而生长出的苹果呈片红状,而长枝型嫁接生长出来的苹果呈条红状。 这就是果农们所说的短枝型红富士苹果,与长枝红富士苹果的缘由。从果园实际作业管理来看,短枝型的片红红富士苹果相对早红,而长枝型的条红苹果相对晚红。
第二,红富士苹果色泽变化的缘由。
题主所说原来片红红富士苹果5年后变成了条红,乡村关中肯定地说,果农没有对果树嫁接,或更新品种的前提下,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果农对果树进行了嫁接处理。这是因为受市场因素影响,近年来条红苹果响市,大批果商收购时总是条红苹果优先,且价格相对要略高一些,而片红相对受到了冷落。于是,许多果农就将自家的片红苹果树通过重新嫁接条红品种,以求获得良好收益。这种情况,早前几年在乡村关中一带的果园里盛行。
第三,片红与条红红富士苹果的区别。
从本质上来说,片红与条件这两种色泽体系的苹果,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片红苹果在着色良好的情况下,整个苹果全部呈红色,是名副其实的“红苹果”。发展初期,刚上市后因红润的色泽深受消费者喜爱,而色泽较淡的条红苹果就逊色多了,一度出现冷落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品相没有片红醒目。但经过几年发展,消费者对苹果的选购风向标由过去注重外表,逐渐转向口感和营养,这下条红苹果因其良好的口感而 “意外”飘红。实事求是地说,二者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片红红富士苹果咬一口的结构性状呈“凹”型,而条红苹果咬一口呈“一”横型,且条红苹果口感相对优于片红。这是我们在长时间作业管理和对比而得出的现实结论。
总之, 出现片红红富士苹果5年变成条红苹果的可能性,只有我们上面分析到的第二点原因,除此之外,绝无可能,况且我们在30多年的作业管理中发现,苹果树也从来没有发生变异的情况。对于片红和条红苹果之争,而条红苹果的响市,这有市场的原因,也消费者选购的原因,还有媒体推波助澜的原因,至于选购什么样的苹果,消费者自主抉择。只有自己吃得舒心,吃得营养,才是最根本的。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0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