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再缩量续作MLF,释放了什么信号?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上已经不缺钱了,央妈不再放水了。
新闻背景:10月17日央妈表示不再缩量续做MLF,人民银行也声称开展5000亿MLF操作以及20亿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先来说一个知识点:什么是MLF?MLF就是中期借贷便利,这是一种常见的市场货币工具,作用是来维稳市场的流动性。人民银行就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把自身的一些金融抵押物抵押给他,然后央行再供给这些商业银行用来扶持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这类指定企业的贷款。这里所谓的中期指的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借贷期限,一般是三个月、半年、一年期。
每三个月调整一次利息,通过调节利率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的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本质上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再来说一下为何不再缩量续作MLF?缩量续作MLF是央行在需求偏弱局面下的顺势而为,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的基调,说白了就是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进行放水。那么不再数量续做MLF的意思就是本月MLF的到期量为5000亿,但银行存款多,不缺这部分资金,就把这部分钱再投放到市场来加大市场流动性,所以就是不再缩量续做。
那么这释放了什么信号呢?释放的信号就是在稳定市场流动性的前提下,还在继续推动市场经济的增速,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不缺钱啊,缺的是进行流动周转的钱,也说明了市场大部分人都是握紧钱袋子,不敢随便进行消费和投资啊。所以要盘活市场经济,那还得针对性的下大功夫才行。
有专家分析:十月MLF不再缩量去做,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为充裕的水平,支持商业银行四季度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将会开闸放行,并于当月发行完毕,这将在短期内对银行信贷投放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企业贷款的撬动效应会持续显现。
另外,伴随经济回升,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也在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四季度新增贷款有望延续同比多增的态势,并成为推动宽信用进程的主力,为四季度乃至明年年初宏观经济增速进一步向正常水平靠拢提供必要的金融环境。
其实,市场货币工具仅仅是稳定市场的一种手段,作为企业来说还是要有自己的实力和产品竞争力才能突出重围。市场经济靠的还是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的环境,我国有良好的生产能力和庞大的市场,我们作为这些经济参与者做好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做好自己的生产规划,不保守,不冒进,踏踏实实做实业,稳步增长是不成问题的。
三农企业是指直接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企业,比如种子公司、农药公司、化肥公司、杀虫剂公司、除草剂公司、农业机械生产公司、农业科技服务公司等。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一、关于三农
近年来,组织一号文件多次强调三农,把三农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国家通过开放政策来吸引企业发展三农,借助各企业的影响将社会闲散的资源聚集到三农。三农金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引入“互联网。
三农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村覆盖面积广,农民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制约。由于农民缺乏融资贷款的有效抵押担保物,贷款成本高、门槛高、手续多,致使很多传统金融行业无法满足农民、农业的金融需求。
二、三农优势
1、服务覆盖面广:从服务对象角度上看,传统金融主要面对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等生产经营户。而三农金服服务则面对广大的中低收入者、农民、中小微企业,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都于相同的服务方式对待,这是三农金服金融服务的基础。
2、生于农,长于农:三农金服是专注于服务三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农商行多年来服务三农的理念,是真正具有创新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它与生俱来的就是银行制度上的优势,这种制度在很多平台无法拥有。运用传统银行的理念加上互联网的创新把借款制度、贷款制度、组织制度和风控制度更完善,所以,农户的资金需求三农金服基本都能满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0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