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菜篮子”如何持续保障?“蓉疫通”如何办理?热点答疑来了
9月7日晚,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2022年第8号)。通告中提到,全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分区分级实施社会面管控措施。那么,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如何持续保障?针对保障房小区的特殊困难群体,有何帮扶举措?就此,相关部门进行解答。
1.现在市场供应情况如何?“菜篮子”“米袋子”如何持续保障?
答:全市生活物资保供情况总体稳定,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供应充足,保供企业主要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各零售网点肉类、蔬菜零售价格总体平稳。红旗、老邻居、伊藤、家乐福等商超企业及朴朴、叮咚、京东、美团、盒马鲜生等电商外卖平台等全市重点保供企业在“5+2”区域营业网点5000余家,保供力量总体稳定。各区(市)县生活物资供应渠道畅通,各类生活必需品种类齐全、备货充足。
2.哪些人可以办理“蓉疫通”?
答:按照9月1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情况下人员电子应急通行证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级部门、区(市)县根据本行业领域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情况下保障城市运转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 向承担城市基本运行保障、医疗保障和防疫任务的市民发放《成都市疫情防控电子应急通行证》(“蓉疫通”)。同时禁止向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初筛阳性、密接次密接、集中隔离、居家隔离以及健康码状态异常等各类管控对象、风险人员发放应急通行证,禁止滥发、转让、倒卖电子通行证。
青白江区、新津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根据本辖区疫情防控形势评估情况,加强电子应急通行证的发放、停用管理。
3.“蓉疫通”在哪里办理?
答:需办理电子应急通行证的企业(个人),向所属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或区(市)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申请,各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区(市)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按照“谁核准、谁发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审核符合办理要求后,将人员信息录入平台,申办成功后申请人员可登录微信“蓉疫通”小程序,并经身份核验后,即可展示电子应急通行证。
4.现在一些区(市)县已经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那么是不是都可以开车出门?
答: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在我市全员核酸检测期间严格限制车辆流动,青白江区、新津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除保生活、保生产、保防疫车辆外,其他车辆原则上不出本行政区域。
5.目前对保障房小区的特殊困难群体,有什么帮扶举措?
答:近日,市住建局已印发通知,进一步对保障房小区内低保、特困、残疾、重疾、高龄独居等特困群体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掌握重点服务对象底数,更新形成帮扶对象台账,切实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针对高龄独居、特困、出行不便的残疾人等重点服务对象,也已经建立起跟踪关怀服务机制,每日实时动态掌握帮扶对象身体状况、现实需求;对行动不便、因身体原因难以下楼做核酸的,协调社区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对因隔离造成监护人缺失的及时向社区报告;对不会进行网络购物的独居老人、行动不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代购代买代办、送菜送温暖、协助就医等服务。
解惑丨猪肉、蔬菜都在降价,为何牛羊肉和鸡肉却在涨价?
今年蔬菜肉类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天气因素:天气变化对种植和养殖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都会影响蔬菜和肉类的生产和供应。
2. 区域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交通、种植技术等因素也会对蔬菜肉类的生产和运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价格。
3. 疫情因素: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供应链和物流,导致蔬菜肉类的生产和运输受到挑战,增加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4. 资源成本上涨:如水电等资源成本上涨,给生产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也导致了商品价格上涨。
总体来说,蔬菜肉类价格上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复杂问题,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不过,政府和相关部门会持续关注和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物价稳定和市场供应充足。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督系统显示,上周(11月14日至20日),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比上一周下降0.5%。
这其中猪肉价格每公斤33.27元,下降了1.0%,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下降了2.2%,降至4.49元/公斤。
但牛羊肉和鸡蛋的价格却迎来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牛肉价格上涨了0.1%,羊肉价格上涨了0.4%,白条鸡价格上涨了0.4%。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猪肉和蔬菜的价格都在降,而且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整体也在下降,牛羊肉和鸡肉却在涨价呢?
猪肉降价逻辑
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国内生猪和猪肉均价持续在走下坡路。
而猪肉价格的下降早在今年7、8月份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今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下滑,养殖户亏损日益加剧,最严重时出栏一头猪要亏损500元左右,但是进入下半年随着猪肉消费需求的回暖,猪价开始回升,由于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二次育肥猪场入局,收购160斤以上的猪进行二次育肥,这也是7月到10月我国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11月之后国内猪价“一跌不起”,养殖端压栏惜售,等待春节前行情的情绪开始松动,集团化猪场一方面想尽早完成年度出栏任务,另一方面响应国家号召,加速生猪出栏,使得市场生猪供应量持续增加,生猪出栏体重也因为大肥的集中出栏而上涨,叠加中央和地方储备冻猪肉的持续投放,猪肉供应相比之前明显提升。
而需求端,因为天气原因腊肉、腊肠的制作一直没有开始,终端餐饮消费又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而低迷,加上猪肉价格处于25元左右的“高价”,猪肉整体消费低迷。
在“供增需减”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回落。
蔬菜降价逻辑
上周蔬菜均价下降了2.2%,其中降幅最大的生菜下降了7.6%,芹菜下降了6.4%,大白菜下降了6.3%。
数据来看降幅并不明显,但是市场情况远比这个要糟。
据媒体报道,去年同期批发价2元的香菜现在零售价仅需1元,上个月还卖到1元/斤的大白菜现在批发价仅0.3元,之前批发价6元左右的贝贝南瓜现在仅需3元左右。
致使蔬菜价格的下降,主要是这么几个原因:
1、受疫情影响,饭店、餐馆等被要求停业,使得市场蔬菜需求量下降。
2、交通运输受阻,各地蔬菜滞销,只能低价甩卖。
3、部分菜贩子强行压价,促使蔬菜价格的进一步下滑。
4、去年同期蔬菜行情偏高,种植端对今年预期乐观,叠加晴好天气增多,蔬菜产量增加明显。
5、夏季高温导致部分蔬菜种植延后,多种蔬菜集中上市,形成踩踏现象。
虽然同属上涨,但牛羊肉和鸡肉价格的涨价逻辑是不一样的。
牛羊肉的涨价逻辑
下半年生猪价格在养殖端挺价惜售,消费端回暖的帮助下持续上涨,但牛、羊价格持续低迷,一方面是因为牛、羊养殖产能偏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牛羊肉的价格偏高影响到了终端消费。
而牛、羊的养殖成本则因为饲料价格的上涨持续上涨,致使牛、羊养殖户持续亏损,使得市场牛、羊的养殖产能持续下滑。
进入11月之后,随着各地温度的下降,牛羊肉的消费需求有所好转,而且此前猪肉价格一度高达25元左右一斤,猪肉同牛羊肉的价格差收紧,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牛羊肉的需求。
而之前产能的下降导致牛羊肉供应量减少,供减需增的背景下,牛羊肉的价格就迎来了小幅上涨。
白条鸡的涨价逻辑
同牛羊价格先降后涨不同的是,下半年我国白条鸡的价格一直保持涨势,受肉鸡价格的持续上调,肉鸡养殖利润已经达到了2.15元/只,同比涨幅高达211.98%。
而促使肉鸡价格上涨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肉鸡养殖周期短,饲料价格上涨对肉鸡价格的影响更大也更快,受近期玉米、豆粕价格波动的影响,近期肉鸡养殖成本环比上涨1.23%,饲料成本的上涨为肉鸡价格的上涨提供了高位支撑。
2、由于肉鸡养殖利润持续处于高位,鸡苗价格上涨,成本增加带动肉鸡价格上行。
3、作为肉类(猪、鸡、牛、羊)中价格最便宜的那一类,其他肉类价格的上行会带动鸡肉消费需求向好,进而带动价格。
4、受疫情影响,屠宰场开工和调运节奏被打乱。
5、近期居民囤货意愿增强,经销商也有提前备货的行为,进一步推动了白条鸡的价格。
接下来,蔬菜、肉类价格走势如何?
蔬菜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露天蔬菜集中上市将会结束,而后续蔬菜供应将转为大棚蔬菜为主,相比较而言,大棚蔬菜的产量没有那么高,成本也更高一些,叠加可能好转的疫情,以及春节等消费利好的到来,蔬菜价格有望回升。
肉类方面。
天气转冷后,将会进入肉类需求旺季,但供应端情况的不同,还是会导致各种肉类价格走势的分化。
1、猪肉会因为大肥、标猪和小标猪的集中上市,供应量处于高位而持续回落。
2、鸡肉会因为11月毛鸡补栏量不多,出栏量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加上消费需求的助推,价格将会持续维持高位,甚至有机构认为,2023年的鸡肉价格依然会长时间处于高位。
3、牛羊肉方面,考虑到冬季是牛羊肉的需求旺季,以及牛羊产能在此前的下滑,虽然其价格会因为猪肉价格下降的带动而下降,但降幅相对有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1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