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本人在农村承包了50亩地,我不怕累,种什么农产品一年能收入20万?

50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年收入20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很多作物可以达到,因地制宜就好。简单分析一下吧:

本人在农村承包了50亩地,我不怕累,种什么农产品一年能收入20万?

大田蔬菜类,葱姜蒜胡萝卜油菜菠菜... ...这些东西价格波动比较大,如果有利无利常在行的话,长远看年均收益有20万,前提是耐得住寂寞哦,守得住清贫。

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只要努力不怕苦,不怕累,找对路子,应该能赚到钱的,种常规的农作物肯定不行,你承包的了50亩地,只能种植经济作物才行,不然很难做到年收入20万,种那些经济作物好呢。

大棚蔬菜类,黄瓜,西红柿是代表,整体收益比较高,建管成本也很大,做好了年收益应该在50万以上,做好不好年亏损50万跟很平常,要命的是做好的真的不多。

大田粮油类如果有足够的资源做品牌还可以,常规种植就算了吧,花生给你算1000斤,3块1斤毛收益才多少钱,玉米小麦不提也罢。

水果类是聚宝盆和无底洞之间,天堂和地狱之间的事情,无法想蔬菜一样随时更换品种 和倒茬,理顺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理不顺处处是坑。

采摘和品牌农产品,咱不去议论了,资源决定收益,地域,环境,个人交际面,互联网... ...

做农业太难了,有资源尚且盈亏比一般一般,没有资源盲目进入的炮灰遍地都是,如果只看到光环的,基本会成为炮灰,如果认识炮灰多的,成为光环的几率有50%,觉得我危言耸听的基本是炮灰,觉得我饱经沧桑的,成为光环的几率也就50%,亲亲的宝贝,种葡萄,种阳光玫瑰,种蓝宝石,只有更多的炮灰才能见证光环的可贵

农产品的价格高低起伏太大了,怎么做才能盈利?

农产品成本一般由以下费用支出项目组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如农具、行李袋、生产建筑物的折旧费用等;种子、肥料、饲料、农药、燃料、电力、机器耕作费用等劳动对象和低价消耗品的费用劳动报酬支出;生产管理费用。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在进行农产品成本核算时,还应考虑农产品成本的空间(地区、地块)和时间(年)差异。要正确规定自行生产用产品的评价方法、工作、生产项目的共同生产费、周、副产品费用分担方法等。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一般早期投资可能没有利润,后期利润将逐渐增加,直到平稳。农产品成本的减少是增加农业企业利润、增加资金积累、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的重要条件。降低农产品成本的方法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畜禽生产率,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活劳动消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合理灌溉播种,提高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节约原材料消耗。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收益。

部分居民区超市销售的商品丰富,有来自郊区农场的农产品直销摊位,价格出人意料地低。白菜每斤0.55韩元,白菜0.9韩元,白萝卜0.7韩元,3,4韩元多,5,6韩元少,猪肉10多20韩元左右。

这是十年前的价格。农产品价格10多年不上涨几乎是不可能的,农场水果和蔬菜直接进入小区超市也可以跟随市场,这种定价很难盈利。农产品低价销售,没有钱,等于农民白白劳动,低价格最终伤害农民。农产品直接向市内销售不能只靠低价竞争,需要一定的利润空间。否则,为了低价销售,一定要追求量,忽视质量,最终对商家和消费者不利。

低价销售农副产品需要补贴。否则农民就没有利润了。如果没有补贴,就不鼓励低价倾销战略。第一,市长/市场需求有限,不能无限扩大,利润空间有限,第二,低价难以盈利,农民努力工作多年也无法获得丰厚的报酬,辛苦一辈子也难以休息。

商家经营需要充足的利润空间,高利润可以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在一定的利润空间进行有序的竞争是一种很好的市长/市场运营模式。以猪肉为例,市场上的猪肉大部分会发热4 ~ 6个月,养殖周期太短,饲料会产生体重增加的效果,这种猪肉味道不好,价格也不高。养殖周期适当延长,市长/市场猪肉翻倍,消费者也能承受。目前市场上猪肉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猪肉供应太高,适当减产提高肉质可能情况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发达国家对西方建设的商业秩序受到冲击的国家肆无忌惮。不是遏制中国崛起,而是莫罗借机会维持原来的商业秩序。

另一方面,如果利润空间充足,也会有以质量和低廉的营销模式参与竞争的商人。在社会财富那么丰富、不平衡的情况下,以低价竞争的商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农产品因其自身的生产特点和产品属性,不同产区出产的同类农产品品质本身就有差异,加上生产过程各产区不同,农户与农户之间,栽培和大田管理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导致了不同生产主体的产品各有特质,甚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加之缺乏统一的产品分选标准,导致了在当前阶段线上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目前我国一家一户小农户的农产品作业,加之有些山区的地理环境,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生产,在不少地方确有困难。

农产品标准化,有些是方便消费者辨识产品质量,但更多是为了大规模生产、包装、物流的需求。然而,消费者多数不在意农产品形状是方还是圆,大小是否一致,包装是否精美,而更想知道口感、甜度,是否能保质保量地拿到产品。

现实情况是,国内小麦供给过剩,库存压力大,国际小麦价格特别是美国等产粮大国小麦价格很低,直接倒逼国内价格维持低位。美国等国粮食价格之所以低,与他们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很高以及较少的人工成本直接相关。相比国内,即使近年来规模化经营大步推进,但一家一户的碎片化经营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投入和管理成本较高,农业人口严重老龄化导致农业相对成本高企。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一直存在着刚性需求,价格暴跌暴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造成困难,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安乃至动荡。诸如2016年,粮食价格下跌,亩均收益下降,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粮食种植收益下降也会影响种粮积极性,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造成 "滞销 " 的原因复杂,但主要如下原因:一是对市场的需求量预期估计不足,盲目种植有可能造成供大于求,只种植而忽视了市场销售环节。二是缺乏有组织的合作经营,一旦出现滞销,农户就必须独自承担风险。三是部分人存在投机心理,对某些获利较高的农产品趋之若鹜,看上一年度种什么挣钱就种什么,以至于形成 " 一哄而上 " 的局面。四是有人对某些农产品有投机心理," 囤积 " 炒作也是助推滞销的一个原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1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