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2020十九届五中全会的10个新提法

 2020十九届五中全会的10个新提法

2020十九届五中全会的10个新提法

0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

 这次全会之前,?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每次应知应会考试,如果答不对,是说不过去的。

 这次全会后,朗朗上口的?四个全面?有了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对比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词之变,意义重大。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做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的重要判断。

 ?四个全面?的最新变化体现了我国发展准备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02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近年来,?全面加强练兵备战?一词虽然经常见诸报端,但写入党的全会公报尚属首次。

 上一次中央提及?练兵备战?是在十九大报告中,背后紧跟着的是海上维权、反恐、护航等。而十九届五中全会紧跟着的,是?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两次提及?练兵备战?有所不同,从?发展?上升到了跟主权、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个中韵味,着实耐人寻味。

 《解放军报》指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是中华民族复兴图强对我军提出的紧迫课题。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复兴图强不可阻遏,但又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将是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绕不过的?门槛?,军队必须发挥国家安全的底牌和后盾作用。尤其要看到,天下并不太平,今天的世界远未发展到铸剑为犁的时代,战争危险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华民族要复兴图强,就必须常存忧患意识;军队要为复兴图强提供战略支撑,就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写入公报,必将推动军队练兵备战有一个很大的加强,进一步提升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03社会化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这次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化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有分析指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将起到?稳住阵脚、提振信心?的作用,也向外界释放?中国发展脚步不会受外部局势影响?的信号。

 0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这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有专家认为,?十四五?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今中美关系、世界格局情况不明的状态下,?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提出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有着重大意义。

 05科技自立自强

 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依赖别人;自强就是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国家层面首提?科技自立自强?,符合国际形势,契合我国国情。

 当前的形势是:西方大国祭出科技霸权主义大旗,企图以拒绝竞争的种种蛮横之举挤压国际合作空间,打压其他国家发展壮大的合理权益。

 当前的国情是:尽管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创新仍面临一些突出短板。

 专家指出,在接下来的?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将强化硬投入,优化软环境,走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之路,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几十年前,中国在被西方封锁的艰难条件下,依然造出了?两弹一星?。今天,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步伐更不会因美国一些政客的鼓噪和干扰就停下来。

 0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对比可以发现,后者突出了?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首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目标要求,也是郑重承诺。

 07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我们经常说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是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次全会提出?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属于首次。原文是这样表述的:确保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2027年,将迎来人民军队建军100周年。

 届时,人民军队将是什么样子?目前的公开资料未有详细描绘。从十九大报告,却可以窥见一斑。

 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建军百年介于2020年和2035年之间。那时候,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人民军队将非常强大!

 08九个强国

 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国?是高频词。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优化升级经济体系方面,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专家认为,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十四五?时期和到二〇三五年的目标、任务、战略。这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强国目标,符合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也符合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9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会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专家表示,现在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超过60%,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到了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三农?的时候了。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以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实际上是在土地出让收益这个蛋糕里面多给农村切一块,这是城乡利益格局的重要调整,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也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10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读报一目十行的同志,可能没有注意此次全会有一个新论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决定。那次会议作出论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此次五中全会公报把前半句修改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增的?重要?两字,是十分重要的判断。

中国中央“一号文件”7年来连续7次锁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7个文件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同时,各个文件又根据当时的具体形势提出针对性措施。下面将2004年至2010年的7个“一号文件”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以及提出的具体要求列举如下: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从而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业和农村问题依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始终坚持。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判断: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对目前三农问题的判断:中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针对问题提出的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1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