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预警:猪价3个月大涨62%,30元“天价猪肉”会来吗?答案来了
风水轮流转,近期猪肉大涨。
2018年8月到2022年2月,将近4年的时间,生猪市场经历了一个由跌到涨周期轮回,从2022年3月下旬开始,猪价触底回升,开启了新一轮的生猪上涨周期,猪价从5.87元,涨到了今天的9.56元/斤,短短3个月零10天的时间,每斤猪价涨了3.69元,涨幅高达62.8%。
从生猪上涨势头来看,猪价经历了一个“先慢后快”的加速上涨过程,尤其最近几天涨势惊人,6月28日的全国外三元平均每斤上涨0.38元,北京、天津等地大涨每斤毛猪0.7元,江苏、山东、浙江等地每斤大涨0.6元,都创出年后单日涨幅的新记录。
下面是各地上涨的具体报价:
猪价上涨,并且在持续的大幅度上涨,猪肉价格也出现了跟风上涨的情况,有网友在后台留言,担心猪价如果这样涨下去,会不会象2019、2020年、2021年那样,一斤猪肉卖到了27、8块钱,甚至有的地方超过30元一斤的“天价猪肉”情况?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下当前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情况:
6月28日最新猪肉报价显示:辽宁埠新白条猪肉12元/斤,湖北建始县白条肉11.5元/斤,四川蒲江县11元/斤,广东佛冈县14元/斤,山东高青县12.5元/斤,山西新荣区11元/斤,江西袁州区12.1元/斤,河南西华县12.5元/斤,河北临漳县12.0元/斤。
其他地区猪肉报价请见附表:
从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情况看,6月2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批发价11.20元/斤,比上周五上涨3.0%。
另有媒体报道,全国猪肉平均零售价26.5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6%,比去年同期上涨8.0%。
目前猪价在涨,猪肉也在涨,大家担心“天价猪肉”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后市猪肉价格,个人认为猪肉价格可以上涨,但是上涨幅度有限,出现前两年的动不动一斤猪肉26、7块钱,甚至30块钱的一斤的概率几乎是不存在的。
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目前生猪存栏量属于正常水平,短期内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5月末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存栏量4.15亿头,较4月末下降0.2%,比去年同期下降7.5%。
目前猪价已进入盈利阶段,生猪产能也会陆续回暖,对猪价还是有影响的。
二是有关部门调节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在上半年收储了大量的猪肉,再加上上半年进口的猪肉及猪杂碎,如果猪价、肉价持续大涨,就会及时投放市场,稳定猪肉价格。
三是没有特殊性的事件因素,大家知道,2019年以来的猪价大涨、猪肉天价,主要的一个事件性因素就是自2018年8月沈阳出现第一例非洲猪瘟开始,生猪产能急剧下滑,出现了天价生猪、天价猪肉,如果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猪肉价格是不会涨得那么夸张。
整体来看,从猪周期的角度分析,生猪价格也好,猪肉价格也罢,在下半年会是一个震荡上行的态势,但是考虑到上述三个因素,这种上涨应该是温和的,个人感觉年末猪价达到11、12元一斤还是可能的,猪肉价格会稳定在20元/斤以下,出现20多元,甚至30元的概率几乎不存在。
各位朋友,你那里猪肉现在多少钱?下半年猪肉会突破20元/斤吗?欢迎发表看法,供大家参考。
(文/三农广讯)
历年猪肉价格数据
最近几天,农产品市场出现变盘走势,持续上涨的猪价、蛋价开始回落,已出现连续3天下跌,市场风险正在释放;牛羊市场依旧低迷,交投清淡,热情不高;小麦、玉米等粮食市场依旧涨跌分化走势,各行其道。
01、猪持续下跌,肉价不跌反涨
从年初到10月中旬,猪价经过几次脉冲式上涨,尤其进入10月之后,本应进入淡季的猪价,却出现连续2周的持续上涨,涨到了10月14日的14.04元/斤年内高点,涨幅可谓巨大。
自10月15日开始,全国猪价进入了一个连续4天的回落走势,全国生猪均价重新回到14元/斤以下。
10月18,全国猪价除上海、浙江、海南3地以外,又是一片下跌,下跌幅度仍然不小,跌幅居前的省份有:江西猪价每斤跌5毛,13.5-14.3元/斤;黑龙江跌5毛,12.9-13.4元/斤;湖南跌4毛,13.8-14.2元/斤;山西跌4毛,13.0-13.7元/斤;吉林跌4毛,13.0-13.4元/斤。
其他省份下跌1-3毛不等,具体报价见附表:
猪价连续下跌,可是猪肉价格却仍然坚挺,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今天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5.11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2.8%。
从数据上看,猪肉不但没跌,反而出现上涨,不知道大家是咋看的?最近几天出现的猪价连续下跌,应该是正常的市场波动,如果分析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
一是由于前段时间猪价连续上涨,已达到14元/斤左右,养殖利润暴增,高达800-1000元/头,养殖主体急于落袋为安,出栏意愿增强。
二是受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目前各地零售价多在20-22元/斤区间,价高消费量下降,导致白条猪肉走货缓慢,屠宰企业通过压价来调整生产节奏和获利空间。
三是经济因素,部分居民收入缩水,10几元一斤猪肉消费起来尚可,如今到了20元一斤,有一部分人望而却步。
在个人看来,猪价回调仍在路上,在第四季度消费越来越旺的情况下,回调空间应该比较有限,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久。
02、蛋价“或迎下行拐点”
猪价回调的同时,鸡蛋市场也出现高位回落,经过几天的掉价,部分地区蛋价已经向6元一线靠拢。
今天全国鸡蛋市场中,出现大面积下跌,其中:
天津地区多地蛋价下跌,蓟县、宝坻、武清、宁河等地蛋价普跌3元,主流价262元/45斤;山东地区大面积下跌:青岛正旭大跌8元,277元/45斤;青岛华盛德、立伟等企业批发价下跌3元,186元/30斤。
10月18日,全国又有13个省市鸡蛋价格下调,东北地区主流价5.5-6.3元/斤,华北地区5.5-6.25元/斤,华东5.5-6.4元/斤,华中5.57-6.4元/斤,具体报价见下表:
山东地区海阳批发价跌10元,265元/45斤;青岛伟华批发价跌10元,270元/45斤。
莱芜、济南、淄博等地普跌5元,主流报价250元/45斤;德州、滨州等地普跌4元,220元/40斤。
河南地区多地下跌:商丘、开封、周口等部分地区,蛋价普跌3元,171元/30斤。
河北地区的丰润、玉田、遵化、古冶、滦县、迁安、乐亭等地普跌3元,262元/45斤;
辽宁地区的新民、锦州等地普跌4元,263元/40斤;黑龙江地区的肇东、哈尔滨、呼兰、佳木斯、牡丹江、绥化、鸡西等地鸡蛋普跌0.2元,主流报价5.80元/斤。
鸡蛋价格回落,个人认为与猪价回调不同:
一是消费淡旺季不一样,生猪逐渐进入旺季,而鸡蛋则相对处于清淡季节。
二是产能恢复周期不同,生猪产能恢复周期长,而鸡蛋产能恢复周期相对较短,产能增长较快。
三是相比之下,鸡蛋价格上涨的幅度要强于生猪。
从上述三点得出结论:本轮鸡蛋价格回调空间会相对较大,可能由此会进入一个下行的拐点。
03、牛羊市场“行情低迷”
说完生猪和鸡蛋市场,再来看看牛羊市场,总体来看,牛羊市场走势差不多,都是在2017、2018年开始,养殖量陆续增加,到2021年末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一个价格高点,当时育肥牛价格多在19-20元左右,与现在相比,要高出2、3块钱,1头千把斤重的育肥牛相差几千块钱。
而羊价也大抵如此,当时羊价多在17、8元一斤,而目前多在13-15元/斤之间,一只羊前后相差200、300元左右。
最新的牛价显示: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16.25元/斤,河北张家口张北县17.5元/斤,内蒙宁城县17.0元/斤,山东郓城县17.27元/斤,河南郑州惠济区16.0元/斤。
全国牛价7日均价17.34元/斤。
再来看看羊价:河南襄城县绵羊(母)10元/斤,公羊13.0元/斤;陕西潼关大母绵羊10.0元/斤,育肥羊12元/斤;湖北钟祥湖羊15.0元/斤;山西和顺县山羊15.0元/斤。
这边的牛羊价格不好,让养殖户感觉“揪心”,可另一边的消费者,也因为牛羊肉价格较高感觉到“闹心”。
从市场上看,虽然牛羊价格不是很好,但是牛羊肉的价格却是居高不下,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天下午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牛肉77.99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0.6%;羊肉66.78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6%;鸡蛋12.40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1.6%。
在我们黑龙江绥棱本地农贸市场,现在牛肉零售价40元/斤,羊肉45元/斤。
牛羊价格低迷的原因差不多:
一个是近几年农民打工不好打,做生意也不好做,很多人奔向养殖牛羊市场,导致牛羊的存栏量持续上升。
二是部分居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收入缩水,购买力不佳,导致牛羊肉消费量较低。
三是从牛羊的价格周期来看,目前仍处于下跌周期的后半场,有市场人士预测,明年下半年行情会出现明显好转。
总的来说,大家不必悲观,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坚持下来,后市可以期待。
04、小麦价格全线大涨,玉米震荡偏弱
一方面小麦价格上涨,继续“全力开火”,今天小麦市场又出现大面积上涨势头,全国共有33家企业上涨:
河北邢台金沙河、邯郸五得利均涨1分,报价1.615元/斤;雄县五得利涨1分,报价1.625元/斤;深州五得利涨0.8分,报价1.603元/斤;柏乡五得利涨1分,报价1.62元/斤;大名五得利涨1分,报价1.614元/斤;霸州益海嘉里涨0.5分,报价1.614元/斤。
河南周口五得利、益海嘉里均涨0.8分,报价1.60元/斤;通许宇东面粉涨1.5分,报价1.605元/斤;商丘五得利涨1.5分,报价1.61元/斤;安阳华龙农庄涨1分,报价1.61元/斤;
山东兖州益海嘉里涨2分,报价1.61元/斤;青岛五得利涨1分,报价1.61元/斤;禹城五得利涨1分,报价1.605元/斤。
安徽亳州五得利涨1分,报价1.597元/斤;江苏徐州华升面粉涨1分,报价1.615元/斤;兴化五得利涨1分,报价1.585元/斤;宿迁五得利涨1分,报价1.58元/斤;陕西咸阳五得利涨0.5分,报价1.633元/斤。
另一方面的玉米市场仍然震荡偏弱:
吉林燃料乙醇跌1分,14水1.34元,30水1.04232元/斤;黑龙江绥化象屿跌0.7分,三等20水1.1967元元/斤;青冈龙凤再跌5厘,14水1.32元/斤;绥化昊天跌1分5,14水1.285元/斤;内蒙古呼市阜丰跌0.5,三等14水1.37元/斤;通辽开鲁玉王昨跌5厘,14水1.33元/斤;陕西宝鸡阜丰涨1分,报价1.35元/斤;山东地区玉米价格涨多跌少,请见下表:
关于后市,个人看来,小麦价格已处于较高位置,虽然近期涨势不错,但是越涨风险越大,后市存在一定的回调风险。
而玉米则不同,近期的弱势,主要是因为目前正是北方地区玉米收获销售的主要时期,玉米价格受到一定压力,然而相比之下,玉米价格与小麦一斤相差2毛多,再叠加国储库即将启动收购玉米工作,玉米下调空间极期有限,上市高峰过后,玉米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达到1.5元/斤应该不是梦想。
各位朋友,你那里的猪肉、鸡蛋、牛羊肉价格如何?欢迎分享给全国各地的朋友,供大家参考比较。
“7亿头猪!”这是中国人一年消费的猪肉数量,这样庞大的规模需要一个稳定的行业保障。然而供过于求导致的中国养猪行业从去年开始陷入亏损,至今仍未结束。中国农业农村部的专家团队近日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该判断让整个行业似乎看到了曙光。大起大落的行情,让生猪养殖业者心有余悸,有养猪户形容过去一年“像钝刀子割肉”一样难熬。过去几年,养猪户都经历了什么?猪肉价格现在真的到底并开始反弹了吗?养猪行业如何避免这种大起大落的行情?《环球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多名养猪户和专家。
“卖一头猪亏500块钱”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27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9.75元/公斤,比26日上升0.5%。此前,农业农村部发布信息称,截至今年4月中旬,全国生猪价格已经连续3周小幅回升,结束16周连续下跌的趋势,养殖场和养殖户亏损有所缓解。
“去年年初以来,猪肉价格迅速下跌,谷底时卖一头猪就意味着亏500块钱,非常煎熬的一年。”大北农集团武汉绿色巨农执行副总裁黎龙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之前一头猪赚的钱要用来弥补现在两头猪的亏空,这一年来大家都在吃老本。”黎龙辉表示,现在吃得差不多了,如果再不赚钱,就真的熬不住了,整个行业都很虚。
不过,大北农作为集团公司,拥有多元化布局的优势。国内大型企业基本上都是产业链条化布局,上下游打通,因此抗击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
“真正难过的是我们这些存栏几千头、没有上下游配套的企业。上游没有饲料,下游也没有加工,我们两头受压。”四川一家生猪养殖场的相关负责人王经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说,“价格起起伏伏的,就像钝刀子割肉,很难受。猪肉价格如果一直在5-6块钱的成本价以下,3个月、5个月还能扛,时间长了就不抱希望了,只能出局。要么卖掉养殖场,要么全部出清转行”。
数据显示,养猪企业去年普遍遭遇滑铁卢。正邦科技最新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182亿元至197亿元,亏损额列生猪养殖企业首位。此外,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股份和新希望业绩也不佳,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下半年价格上行?
从2002年至今,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共经历五轮“猪周期”,每轮周期大概持续3-4年。但是,2018年至今的“猪周期”如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使得这个周期与以往的截然不同。 2019年,受非洲猪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生猪价格快速上扬,一直到2021年春节前后,肉价迎来最后的“高光时刻”,每公斤价格超过36元。
2021年2月春节一过,需求下降,生猪价格连续5个月下降,6月份全国多地跌破成本价,生猪出栏均价一度跌至每斤5元。整个行业陷入深度亏损中,并徘徊至今年3月下旬。
实际上,这一轮“猪周期”肉价下行的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下半年。历经2019年和2020年的猪价上涨周期之后,2020年下半年按周期规律应该下行的猪价却反常上涨,整个行业原本的警惕迅速转化成一片乐观情绪。
“每年的8-9月份,我们都要做下一年度经营计划。2020年,我们预期下半年猪价会下降,但事实是猪价不仅没降还向上冲了一把,把整个行业的预期全打乱了。我们也在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错了。”黎龙辉告诉记者。
中国农业农村部当时发布信息,提示整个行业下行周期的到来。但该提示并没有在行业引起足够重视。于是,2021年初猪价迅速下跌之前,生猪养殖行业仍在继续扩产,供过于求叠加玉米、豆粕等饲料成本的大幅上扬,行业的经营和生产全部被打乱。随着猪价下行周期呼啸而来,整个行业也迅速陷入亏损之中。
不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状态快要结束了。“下半年扭亏,我觉得问题不大,”他告诉记者,市场供应会相对减少,加之市场需求转好,所以下半年猪肉价格会出现一个趋势性上行。
“上一个猪周期结束于2018年6月,到现在为止也快4年了。4年一个周期,我觉得这轮快结束了,猪价应该向上走。”黎龙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个人还是比较相信农业农村部最新判断,下半年会迎来一个扭亏的转折”。
疫情因素和教训
王祖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实际上,这一轮猪周期的下行阶段,也没有比往常更长,但是确实价格跌得够深,因为之前价格涨得也够疯狂,“周期循环就是这样,你有前期高额的盈利,就可能要经历一轮深度的亏损”。
对于下半年行业扭亏转折的到来,黎龙辉和王经理都将疫情视为重要的决定因素。黎龙辉说,“疫情会压制市场需求,如果大家肉吃得不多,价格还是涨不起来”。
而经历此次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养猪业也从中吸取教训。黎龙辉告诉记者,“2020年下半年,大家都忽略主管部门的提示,经过这一年下跌,大家开始恢复理性”。他表示,希望整个行业都能吸取教训,科学制订运行计划,尊重市场规律,把行业的峰尖削掉,用来填补谷底,使得整个行业运行更为平滑、理性,而不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1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