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剩余劳动力户籍分割城市化二元体制“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三农”问题可以概括为农业、农民、农村,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表象是农民收入问题,实质是农民就业问题,而重点与难点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来,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抓。然而,中国现有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都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再加上我国人口庞大,使得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很多深层次问题。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一) 城乡户籍分割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及其附属品使农民工受到生存歧视,难以在城市真正安家落户。长期以来,身份制度管理成为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最大因素。以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界定的身份制,限制了工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减缓了工业化的进程。资本的流出并没有和劳动力的流出保持同步。户籍分割制度,使农民在身份、地位、就业、住房、福利等方面无法获得与当地市民同等待遇,农民工子女进城入托、上学都要交纳高额的借读费、建园费、建校费、增容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且输入地教育制度规定上也存在歧视,等等。这些不平等不仅造成了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而且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二) 农村社保制度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土地制度的健全,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虽然在减弱,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保体系没有真正建立,土地流转也只是初具雏形,小农分割的土地承包制度整体格局没有被打破,农民工兼具着自相矛盾的多重身份,在二囚困境中痛苦挣扎。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达到22:1,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民仅享受着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民主要依靠的是家庭养老。农村社保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农民不得不把土地收入作为应付各类生存风险的最后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尤其是那些有着“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且易于满足现状的农民,更是不愿离开农村。此外,城乡社保制度之间的差异也使农村劳动力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所从事的工作也大多数缺乏人身保障与收入保障,这又进一步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意愿。(三)城市化推进速度缓慢这里所说的城市化主要指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为43.9%,不仅低于发迖国家75%的平均水平,而且还低于世界44%的平均水平,许多地方发展小城镇也只是有城无市,起不到真正转移劳动力的作用。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直接表现为我国城镇化的整体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差,产业层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原因在于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一供一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富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人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富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增收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个别农村甚至形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呢?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富民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2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