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农产品业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这对中国有何启示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置中国农业于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之下。不少国人对此已有所感知。1然而,很少有人认识到,世界农产品市场本身又深受美国、欧盟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大国政策干预的影响,并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影响。因此,在美国总统布什于2002年5月13日签署2002年农业安全和农村投资法后,对于这一可能事关亿万中国农民身计的事态发展,除了中国政府做出低调的公式化的反应外,中国新闻界和农业问题专家基本采取了不闻不问的姿态。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状况而作。我将首先概述美国农业政策的发展,然后讨论其对中国的启示和影响。所谓启示,考虑的是中国可以从美国的经验中学习什么的问题。所谓影响,关系到加入WTO后的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农业政策变动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的问题。美国农业政策的发展美国联邦(中央)政府的农业政策,是三个因素变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一是土地、人口、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其二是市场因素,其三是政治因素。美国自建国以来的农业政策发展,大抵可分作两大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基本采取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政策,但通过对经济基础的投资,促进农业的发展。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直接干预农产品市场。自由放任与农业促进同所有其他国家一样,美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从农业起步的。早期殖民地各州,无不以生产出口农产品和原材料为其经济命脉。19世纪初叶,农产品占美国出口价值总额的75%。在30年代,75%以上的烟草,80%以上的棉花出口国外。直到南北战争时,单棉花一项便占美国出口额的一半以上。19世纪后半叶,随着西部疆土的开拓,美国的可耕地增长了两倍。农产品的价格,虽然在南北战争后一度急剧下跌,但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期间,相对于非农产品而言,仍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其主要成因有三。第一,来自欧洲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外国市场吸收了三分之一的新增农产品。新增小麦产量的近半数销往海外。第二,美国国内城市和移民人口的增长,刺激对农产品的需求。第三,随着工业化的,美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从南北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涨落,采取了不干预不介入的政策。但它并非全然消极无为,而是采取一系列投资政策,间接或直接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首先,联邦政府以及许多州政府对运河和铁路的大力投资,大大地降低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南北战争后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运输成本降低,而提升了美国农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二,从1862年起,联邦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专门针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赠地大学法案(TheLand-GrantCollegeAct)和宅地法案。前一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向各州无偿赠送国有土地,各州必须利用所得土地及其收益建设以农学和工学为主科的大学。后一法案则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地5年的农户,只需缴纳规定的证件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同年,美国农业部成立。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在各州建立由联邦政府出资建设运营的农业试验站。在1862年之后的三十年里,美国农业部的支出以年均13.2%的速度增长。美国联邦政府自19世纪后半叶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政策措施,不仅是美国领土扩张,人口增加,工业化加速等社会经济变化的结果,而且是其政治制度及政治势力变动的产物。此处仅以赠地大学法案的通过为例说明。6此法案由来自佛蒙特州的众议员莫利尔(JustinMorrill)提出。根据该提案,各州按其拥有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人数,从联邦政府无偿获得国有土地(按每名众议员或参议员分得30万英亩土地计)。此项提案,得到地少人多的东部各州议员的强烈支持。但是,由于联邦政府持有的"国有土地"几乎完全坐落在西部,西部各州议员担心,该提案一旦成为法律,可能使广大的西部土地,被东部巨商用作投机。一位代表威斯康辛州的议员批评该提案"要把整个西部变成纽约的领地。"西部议员还担心,赠地大学法案可能有碍宅地法案和要求联邦政府资助修建横贯美国东西的大陆铁路的铁路法案的通过。这两个法案,是西部开发的关键,为西部议员所力争。由于西部议员的反对,赠地大学法案一度搁浅,未能通过国会专门委员会一关。但它最终仍于1862年和宅地法案先后在国会通过。其中原委,盖由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决定。1862年是大选年。在国会中占有多数的共和党若争取不到中西部的选票,则无胜选的可能。1860年共和党于芝加哥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做出支持宅地法案和修建大陆铁路的决议。随着1862年大选的临近,对于共和党来说,推动宅地法的立法,成为其胜选的必须。如一位历史学者所言,"共和党在中西部的地位是如此虚弱,以致于不容它的竞选班子在没有通过宅地法的情况下,面对广大的中西部选民。於是,共和党领导阶层在1862年5月在国会内推动宅地法的通过。西部议员则桃李相报,不再反对赠地大学法案。堪萨斯州参议员波默罗伊表示,"他们(东部议员)既然已几乎全都对宅地法案投了赞同票,而永远不再染指那些土地,因此,东部各州应该获得大学赠地。"宅地法和赠地大学法于1862年同年通过,是代表东西部的议员们利益交换(logrolling)的结果。财政补贴与直接干预尽管有上述种种政府的支农措施,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农业发展,一直是在起伏不定的状态中进行的。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大萧条期间,美国农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局面。在大战的初期,美国农业的总纯收入为36亿美元。到1919年,达93亿美元。但仅在两年后,收入便陡降至37亿美元。此后,在20年代,农业收入逐步升至61亿美元,但到大萧条的32年再度跌至19亿美元。1932年,农业仍雇用四分之一的美国劳动力,但在已大大减少的国民收入中,农业仅占7%左右。不少债台高筑陷入贫困的农民铤而走险。他们或截堵运往城市的粮食,或聚众闹事,暴力抗法,威胁执法者的人身安全。导致农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按不变价格计算,1932年的小麦价格仅为1925年价格的四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农产品业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这对中国有何启示不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多少环节?

老挝是一个农业国,地广人稀,潜在耕地面积800万公顷,实际耕地面积8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是稻谷,其中糯稻占90%。稻谷种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5%,主要分布在万象地区、沙湾拿吉省、沙拉湾省和占巴色省等,其中南部三省稻谷产量占总产量的40%。目前,老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加大农业投入,兴修水利,鼓励扩大旱稻种植面积,97-98年度,旱稻面积达5.3万公顷,旱稻产量21万吨。98年粮食产量达199.2万吨。99年达227万吨,2000年达230.5万吨。

咖啡是老挝重要的出口农产品,质量优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占巴色省、沙拉湾省和色贡省,98年咖啡出口1.8万吨,创汇2000万美元。其它农作物还有玉米、棉花、甘蔗、茶叶、热带水果、豆类及其它根茎类作物等。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多少环节?

农产品 ”你这指向太过宽泛,咱们就以稻子为例吧。

大白米饭从播种到餐桌主要生产环节大致有如下几个大环节:

播种――>田间管理――>收(割)获――>加工――>烹饪――>上餐桌。

如果要细分那就多了去了,你既然想了解那我也就事论事满足你的要求吧。还以上述品种为例,可细分为以下小环节:

选种――>晒种(摧醒冬眠期)――>整田――>播种――>灌溉――>施肥――>除草――>防种灭病――>适时收割――>晾晒――>加工――>掏米――>装锅――>加水(适量)――>烹饪 (其中还有小技巧环节:先猛火“上气”――>再温火――>关火闷小会儿,这都是烹饪技术活,非熟练不得要领) ――>盛盘上餐桌。

切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绝非浪得虚名。

我是和天下,以上答题希望你会喜欢。欢迎列位看看官在下方评论区参与热议!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大多要经历选种、育苗、整地、移植、管理、收割、储存和加工八个环节。 这八个环节,无一不反映出农民种粮的技术、经验、勤劳和辛苦。

以种植水稻为例:水稻种子品种繁多,必须从众多杠优、D优、汕优、桂朝等等品种系列,选出适合自己土壤、气候、水质的那一两款。

好在现在有微耕机,耕田的效率有了成倍的提高,也免去了耕牛耕田几天,喂养一年的无奈。

但是,育苗必须人工,根据气温变化揭棚盖棚,观察幼苗的颜色态势,施肥喷药。

插殃高卷裤管下田,窝距合适,横排成行,弯腰时间一长,腰杆痛得不行。

产量高不高,管理是关键。秧苗管理期间,锄草、施肥、撒药、管水,雷水天半夜也要出去敞田缺,更要防人偷水。

收割抢天,大太阳晒死人,稻草刺死人,汗水钻眼晴,晒谷子又要提防下大暴雨。

谷子进了仓,才松了一口气。撮出来经过碾米机,白花花的大米下锅,变成白花花的米饭端上餐桌,农产品的稻谷,才完成了最后一道环节。

从浸泡种子起四、五个月,是农产品的主人农民兄弟,付出了操心和体力,冒着大雨,顶着太阳,无时不浸透着他们的心血,才使农产品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国农产品供给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中要经过生产、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批发、零售、餐饮及消费等多个环节,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质量安全风险的存在也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1 )合同形式的“龙头企业+农户 ”。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通过订单或契约的方式联结起来。农户通过签订合同向农产品运销或加工企业提供农产品,再由企业将农产品销售出去。与农户相比,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加工、储运和销售等方面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 2)完全纵向一体化 。某知名火锅是餐饮业中知名品牌,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某火锅品牌企业产业链的纵向分工逐渐细化为由饲草供给、技术服务、种羊繁育、肉羊养殖、羊肉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批发、零售、餐饮连锁等多个市场主体接近于完全一体化的高级形式。

(3)农民合作社 。作为产业链中横向联合的一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以成员的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为目的的企业。

以上是三个传统的流通渠道,因为其链条过多,市场的主体很分散,信息也不对称。即使现在互联网网购发展快速,但是这种流通渠道在市场上仍然占据着主流。

我是小镇二丫头,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但餐桌所要经历多少环节呢,我来说道说道。大概的过程:春耕——照料(除草、施肥等)——秋收——保存——出售

就拿我们常吃的大米来说吧。我们家里那边种植水稻,很累人的,只有真正劳作过得,才知道其中的辛苦。也越发的更加珍惜粮食。

在种水稻之前,先要翻地,以前我们小的时候都是开春化冻了,就去翻稻地,一锹一锹的撅的,现在有机器了,省了很大力气。

稻种在种植前需要用水泡,大概需要提前5-6天进行此道工序,期间要注意换水。

在5月中旬左右,就要进行种植了。小的时候我们用五个爪的"挠钩"进行打垄,一个人点种,还需要一个人在后面踩种,也就是把浮在表面的稻种踩进土里,以利于增加出苗率。还需要一个人施肥。种完后,需要盖垄,踩陇。

接下来就要等着出苗了。需要拔草,苗多的地方需要拔掉多余的,少苗的地方需要补苗。真的很辛苦的,脚完全泡在水里,弯着腰,太阳晒着,朋友们,想想是不是很累。补好苗之后,就需要第一次施肥,打药了。

以后,要不定时的来地里看看,如果雨水少,需要4-5天左右浇一次水,地里不能没水,水也不能太多。要注意水稻有没有害虫,用不用打药,缺不缺肥,需要更多的种植经验。

秋收,现在有机器,以前都是一镰刀一镰刀的割下来的,捆成捆儿,用牛车或者驴车啥的拉回家,趁着天气好,脱粒,我们叫做“打稻子”。我记忆最深的一次,因为是借的打稻机,第二天必须得还给人家,白天没干完,晚上接着干活,整整一晚上,累的躺在稻草上就睡着了。

稻子上房晒干,每天要摊开,晚上要攒起来,知道稻子干透了。

它离上餐桌还有一步,就是要去皮,变成大米,最后我们才能做香甜的米饭,软糯的大米粥。

粮食来之不易,请大家不要浪费!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我以视频形式来回答您的问题吧!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多少环节?

我也不知经历多少环节,但是我能一步一步的告诉你。

一九八几年刚分地时,黑龙江这就有种小麦的了,后来不知怎么也像大豆一样绝迹,也是因为不挣钱,面粉不如山东面粉色白有劲(筋性大),山东的面粉包的韭菜馅饺子皮薄到能看到韭菜,而黑龙江种的小麦打出来的面粉包出来的饺子的皮是又黑又厚,从这一点来说黑龙江的小麦种植技术和面粉加工技术双双不过硬,再一个黑龙江是春小麦,生育期一百天左右,山东是越冬冬小麦,生育期八个月呢,山东有句话叫“今年大雪盖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有瑞雪兆丰年之意。

那时我们这有面粉加工厂,有个乡办面粉厂后来黄了,一般去个人开的面粉加工厂去磨小麦。

开始种小麦用牛马拉成沟,用点葫芦播种器往拉出的土沟里播种小麦,那时我赶牛赶不好就挨我爸的训。后来就有人买小麦播种机专门给农户靠播种小麦挣钱,大大提高了效率。

小麦种是个耐肥不怕烧的东西,二铵和少量尿素一起下种没问题,照长不误,刚开始没有除草药,一色靠秋翻地,秋天翻的地长出小草芽,一过冬就把草给冻死了。春天再把地耙一遍,把地耙的非常细碎面乎,然后就可以播小麦了,小麦在黑龙江也属于夏粮,采收时间基本上和山东、河北差不多,那时大汗漓淋收割小麦,有时一人一天得喝十公斤凉开水或生水。

割的时候,先抓起一把小麦麦草,麦头和麦头连起来,这麦草比原来长了许多,拿这叫“草药子”草绳捆小麦,割够一捆捆一个,捆完立起来一捆捆小麦站立着像列兵似的,为的是通风让小麦捆干一些。

中午或晚上临收工,就十个一码码起来,最底下那捆是个“枕头”,这样横竖十字花十捆一码码到顶。这样防雨,下雨时就上面一捆小麦湿,干也是最上一捆干的快。关于农业的智慧真不少。

有的农民把小麦拉到家码成像玉米面窝窝头的圆垛,有的户直接在地头码上窝窝头圆垛。有的人家码的又圆又直顶上还尖,有的人家就把麦垛最上头码歪了。

有的人家有专门为挣钱脱小麦粒的脱粒机,几家互相帮忙干完活管饭,小麦收仓入库。

那时乡亲都是吃自己种的小麦粉,小麦得剥好几遍皮,开始麦心粉是白的,后来越来越黑,那时讲的是精米白面是好东西,都不喜欢吃黑面,加工出来的麸皮就喂畜禽之类的动物了。

现在的小麦黑面、糙米、粗杂粮却被专家称之为营养食品,现在你想吃到小麦黑面是比较不容易的事,有的人家就加工成麦仁米,麦仁米和大米、绿豆混在一起焖饭还是相当不错的营养全面的食品呢。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加工成馒头,那时用老面发面,发面最少得六个小时发好,那时我看我妈蒸馒头,把盆里发好的面倒案板上,把化好的碱水倒面里揉成团儿,揉了一遍又一遍,我妈揪起一小块湿面放在嘴里嚼了嚼,点了点头又把湿面吐出来扔掉。我妈告诉我,面的味道有香甜味儿蒸的馒头最好吃,面味碱大或发酸都不行。

然后把馒头醒至两倍大就可以上锅蒸了。蒸熟的馒头就可以吃了。

明明小麦是每市斤1.2元,但是到嘴里不是1.2元了,增加了很多附加消费值,那时加工的白面算算细帐比买山东面还要贵,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也是以问代答,那么为什么外国粮食有时比中国粮食便宜呢?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多少环节?

一、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需要经过生产、采摘、分拣、质检、包装、配送、营销、售后加工等各环节。

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既是一个实体的制造提供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生产传递过程,农产品生产者需要市场信息进行生产,监管者需要生产信息进行监管,消费者需要产品休息进行选择。

三、农产品到餐桌是农业生产与消费的链接桥梁,随着现代农业农产品的发展,一年四季吃上新鲜的水果蔬菜也不是人们的奢望,但任何购买到优质、安全、新鲜的的农副产品,这是消费者当下最为关心和期盼的。

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同时也是不同运销职能的完成过程,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经历的环节,简单的就是生产者——零销商—消费者三个环节。

但细分下来,农产品到消费者餐桌关联的经济活动形态很多,包含农产品的生产、集货、分级、选别、包装、运输、加工、储藏、批发、零售、促销、市场信息的收发等过程。 一、生产:如土壤培育、品种选择、播种、灌溉、修剪、嫁接、病种防治、采摘等过程。 二、运输:把农产品由一个地点转移至另一地点的活动。 三、储藏:根据农作物的特点,满足日常运输需要的周期性的储藏。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缩短了生鲜类农产品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适应了互联网时代。

顺丰深耕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 打造了“保鲜+预处理+场景化包装”一体化模式。其目的是将保鲜冷链技术从运输环节延伸至农产品原产地。

四、加工:改变各农产品的基本形态,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加工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 ,比如将水果加工成果汁,将蔬菜加工成各种蔬菜碎片,加工后的农产品较多采用品牌。品牌又涉及到包装等活动,如大型超市售卖的净菜,大大方便了上班族。 五、包装:包括了设计、生产包装物和包装产品的活动。好的包装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六、交易行为:农产品的所有权转移过程,产地一级农产品贸易商——销地一级农产品贸易商——销地二级农产品贸易商——社区店/商超/农贸市场——消费者。 七、制作:制作成种佳肴,放在消费者的餐桌上。

部分资料来源于《农产品运销学》,感谢此本书主编。

说实话,以前我也不知道,今天做了一遍,掐指一算,哈哈 真不少呢!突然想起那句老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先说有机蔬菜绿色环保的豇豆,是我周日到农业示范基地亲手采摘回来的,采摘的过程,大略说一下,距离我家往返68公里,由于前一天下大雨,地里面泥土可以打土块,下脚就是一脚泥巴,甩都甩不掉;还需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翻找成熟的豇豆,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同时,还采摘了一些其他的蔬菜,三个人,摘了30公斤蔬菜,满载而归。回家后,顾不上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赶紧收拾放进冰箱冷藏。

次日,又去天百超市购买博州著名的新鲜天莱香牛肉和金针菇冷藏冰箱保存;

今天早上先发好面,再开始捡豇豆、剥葱姜,清洗,焯水,切碎,拌馅,擀皮,包包子生坯,醒发十分钟,再上笼蒸熟。一个人忙了一上午全流程下来,直到下午才吃到嘴里,真正的不容易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2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