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防汛的通知

防汛的通知(通用5篇)

防汛的通知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用到通知的地方越来越多,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用通知,平行机关之间有时也可以用通知。那要怎么写好通知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防汛的通知(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汛的通知1

各施工项目部:

 根据内蒙古气象局最新发布的天气预报,我市地区大雨、大暴雨即将来临,极易造成自然灾害,防台防汛通知。为确保我项目经理部人员和财产的绝对安全,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使工程顺利地度过汛期,将雨季对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要求项目经理部对做好雨季期间防洪、防汛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布置:

 一、要求项目部成立防洪防汛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防洪防汛全面工作

 防洪防汛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部,由安全部安全员负责收集每天天气预报信息,并将天气预报通知防汛小组成员。当上级有关部门发布汛情预警信息时,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汛情预警响应工作,执行上级领导部门相关防汛应急措施。

 二、突出重点,加大排除险情的力度

 要求各施工项目部务必高度重视,严格加强防范工作,要迅速对容易发生灾害点逐一排查,把本工地施工现场的情况摸清楚,有重点地进行排险、除险工作。要抓重点:

 1、大型机械设备停放位置要加固;

 2、现场排水系统的疏通;

 3、现场材料、临时用电要加以遮盖等等。

 三、强化责任,坚持值班巡查制度。各项目部防洪领导

 小组要严格执行昼夜值班制度,在雨季汛期期间要坚持24小时工地巡查值班制度,小组成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随时保持警惕状态,观察要仔细,尤其对危险地段要密切关注,发现可能出现的.险情要立即上报项目经理部。针对极端天气变化,做好“雨前、雨中、雨后”检查工作,一旦发生险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四、加设防洪设施,备齐防汛应急物资

 各项目部要在确保防洪防汛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做到预防为主,备齐充足的防洪防汛物资和器材,保证防洪防汛物资的及时供应到位,对全体人员进行防洪防汛安全教育,使之认识到防洪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和危害性。

 望各施工项目部接此通知后,立即行动起来,切切实实地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并落到实处。

防汛的通知2

各项目监理机构及业务部:

 根据朔州市气象台预报,7月22日至7月26日我市大部分地区有降雨,局部有强降雨。按照市建设局的要求,各项目监理机构及业务部应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安排督促各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汛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准备, 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物资和设备。

 二 、对于深基坑和高支摸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要逐一排查,确保工程不出现任何意外。

 三 、避雷接地设施装置是否到位。

 四 、对于起重作业、高空作业、临边作业、土方作业应有足够的安全设施保障方可作业,如有任何安全质量隐患,立刻制止,必要时,要求停工。

 五 、检查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机具、人员是否安排妥当。

 对于以上几点各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即刻落实,并保障二十四通讯畅通,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防汛的通知3

各市(州)农业(农牧、畜牧水产、畜牧)局(委):

 入汛以来,我省多地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尤其是盆周山区、地震灾区容易发生次生灾害。24日,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给各地防汛减灾工作敲响了警钟。为此,厅党组高度重视,各地要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民情,及时做好防灾救灾和灾情上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落实防汛减灾责任

 各市(州)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对防汛减灾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层层落实责任。要再次检查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措施准备情况,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开展动员发动,加强应急值守,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靠前开展救灾工作。

 二、加紧开展汛期指导服务

 要指导洪涝灾情易发区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加紧排查设施农业,对畜禽棚圈再次进行检查修缮,确保养殖场雨、污排水管线路畅通,指导规模养殖场及时处理粪污,避免造成污染扩散;指导各地加强救灾种子、肥料、疫苗、饲草料等物资储备。

 三、加强灾情信息调度报送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调配合,转发气象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工作。坚持日常调度与应急调度相结合,积极做好预警及应急响应,按照“自然灾害快报”要求及规定的时效、内容等规范,收集整理报送灾情信息,做到灾前有预判,灾后第一时间有响应,生产救灾结束后有总结。加强与地方防指、应急、减灾等部门的沟通联络,落实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机制,坚持统一领导,抓好联合会商、信息共享等工作。

 四、全力做好农业生产恢复

 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免疫消毒和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及时处置突发疫情,同时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防止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确保农资调运、农产品运输畅通。积极协调农业保险部门,尽快核实受灾情况,落实保险赔付。组织发动群众搞好生产自救,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帮助搞好恢复重建。

 请各市(州)按附件要求,汇总上报6月以来洪涝灾情发生情况,灾情报告须包含灾害发生过程、灾害损失情况、采取的生产自救措施及困难问题,于6月26日(周一)上午12:00前报送至联系人邮箱。

防汛的通知4

场属各单位、全场干部职工及家属:

 雨季来临,为切实做好防洪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护和保障全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场实际情况,实验场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场20xx年防汛工作预案》,现将该预案下发,请遵照执行。

 各单位接此通知后,务必认真抓好防汛安全隐患的摸底排查和整改;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工作方案;做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做好家属区尤其是平房人口居住区域等重点部位的防范措施;做好抢险物资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防汛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现灾情险情及时报送,不得迟报瞒报;各单位务必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各类防汛责任制,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明纪律,服从指挥。

 全场干部职工及家属在雨季到来之际,建议尽量减少外出,积极采取防护措施,确保日常生产、生活和个人出行安全;注意路面湿滑,确保交通安全;居住在平房的职工家属要做好房屋安全防范工作;出行时遇到雷雨天气要注意防雷防电;外出时一定注意脚下,发现雨水打漩涡的地方,请绕道而行;尽量不要靠近路灯电杆,预防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

防汛的通知5

各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公司各部室:

 近期持续大范围的降雨天气引发多地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的安全。7月4日,因强降雨导致的山体滑坡造成溪洛渡水电站雷波库区公路复建工程施工三标段项目1人死亡。为杜绝此类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现就加强施工现场防洪防汛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防患意识。

 各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施工负责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防洪、防汛、安全工作。要牢固树立有备无患的思想,及时研究解决本项目、本区域防洪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防洪防汛制度,建立巡查机制,对隧洞口、路基高边坡、高深路堑、半填半挖路堤、深基坑、桥梁临水区域设备、材料、库房、施工驻地等重点部门、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对排水不畅通、山体有变化、有突出、松动岩石等隐患应立即安排,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要进行防洪抗汛应急救援演练和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确保防洪防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做好防洪、防汛、安全工作。

 二、健全机构,落实防洪责任。

 公司成立“道隧集团工程有限公司防洪、防汛安全领导小组”,由常务副总经理江万刚任组长,行政部经理曾民瑛、经营开发部经理李晓彬、财务资产部经理朱玲、工程部陈希汉为组员,下设办公室于项目管理(工程)部。由陈希汉负责日常工作。

 各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必须建立防洪抗汛工作领导小组,以项目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总工、生产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班组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了解气象预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洪灾、地质灾害;制订防洪抗汛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在灾害发生时组织、实施抢险、救灾,迅速向总公司和地方政府报告。

 三、消除隐患,建立应急机制:

 各施工部门要严格按照《建筑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根据天气和气候变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工序,确保施工安全。对辖区内重大、较大、一般危险源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炸药库、油库、高空作业、高边坡、深基坑等重大危险源加强监控观测,严格执行专项方案和作业规程,必要时派专人值守,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观测记录,预防爆炸、火灾、高空坠落、掩埋、物体打击等伤害。对临时用电线路、搅拌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场起重作业等较大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预防雷电、触电等伤害,发现隐患应督促彻底整改,不留死角。对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一般危险源要进行强化管理,完善人员和设备管理制度,严禁下河洗澡、洗衣、游玩和从事其他作业,预防淹溺、财产损失等伤害。

 四、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各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应建立防洪抗汛应急救援机制,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汛应急救援预案。要定期开展预案的研讨、修订、演练以及对抢险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落实抢险救灾队伍和物资,如麻袋、铁锹、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安全带等;应随时保障信息畅通,提高实战能力,一旦出现险情时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赶赴现场,科学组织抢险,做到防有效,救及时,万无一失。

 五、协调和沟通,确保安全生产:

 在汛期来临之前,各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应加强与政府、业主、监理部门协调沟通,服从管理,统一指挥;保持与当地消防、公安、医疗、气象等部门联系,并落实专人负责联系沟通,确保抢险救灾工作准确、及时、顺利的进行,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杜绝滋生灾害发生。

;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属于哪个省

1、基本情况(1)汶川县青红脆李种植现状根据高山的自然环境及生态条件和近年来我县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发展以青(红)脆李为主的特色水果,已成为高半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县按照“南林北果+特色畜牧”的农业发展总体要求,着力提升我县青(红)脆李产业效益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汶川青(红)脆李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青红脆李营养价值很高青红脆李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微量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铁、钾、糖、能量、膳食纤维、天门冬、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分析,每100克李子的可食部分中,含有能量117.2—221.9千焦,糖8.8克,蛋白质0.7克,维生素a25微克,钙17毫克以上,铁0.5毫克、钾130毫克。(3)高山青红脆李市场前景广阔我县李子主要栽植情况: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主要以青脆李种植为主,上市时间一般在7月中下旬—8月中旬,平均价格在2—3元/斤,海拔1800米以上主要以红脆李种植为主,分布地区以克枯乡大寺村、周达村、龙溪乡布兰村为代表的高山地区,上市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10月中旬,平均价格在8—10元/斤。(4)高山李子抗自然能力较低海拔2200米—2400米之间主要以种植红脆李为主,其花期主要在4月中下旬左右,在此之间,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25℃左右,晚上气温较低,如遇极端天气,温度在0℃以下,容易造成花期冻害。(5)高山李子避雨栽培可行性较强汶川县90%以上的红脆李栽植在高半山区,其中,在海拔2000米—2400米之间的种植面积达70%左右,因此,在汶川县高山推行红脆李避雨栽培技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2、国内外研究现状(1)避雨栽培现状避雨栽培是设施农业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用于避雨栽培技术非常广泛,技术相对成熟,特别是在水果、蔬菜上运用较多。但在阿坝州地区运用推广较少,主要原因为阿坝州地处山区,土地以坡地为主,生产能力较低,同时,在农业避雨栽培上重视度不够,阻碍了避雨栽培技术的运用及推广。(2)脆李的种植分布情况在国内,脆李种植相对广泛,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等地,通过在四川汶川、茂县、理县多年的试验表明,嫁接苗定值后第二年可试花,第三年株产可达5—10斤,丰产果园亩产可达到4000—5000斤以上。(3)发展趋势目前,全国各地在农业上应用避雨栽培技术非常广泛。汶川县为阿坝州农业重点县,主要以特色水果种植为主,截止目前,汶川县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在7.8万亩以上,其中甜樱桃2.7万亩、脆李子2.2万亩、猕猴桃3万亩。④项目技术现有指标已在汶川县克枯乡周达村若布组进行红脆李避雨栽培,试验面积15亩,在红脆李花期抵御极端自然灾害能力较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地处北纬30°54′43″—31°12′12″,东经102°32′46″—103°30′30″。国道317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全县总幅员面积为4313.42平方公里,距离省会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3公里。地质结构属龙门山断裂带中断,境内山峦起伏,平均海拔2700米,气候属山地型立体气候,春夏季降水量多,冬季无霜期短,年降雨量在650毫米—1000毫米之间,河谷地带年均气温6.9℃-11℃。全县土壤分为9个土类,15个亚类,17个土属,27个土种。

理县资源丰富,风光秀丽,资源优势主要有林、果、畜、椒、菜、药、电、矿等,开发潜力大。林业用地占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1.8%,活立木蓄积量2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0.07%。经济林木以苹果、花椒、核桃为主,还有葡萄、樱桃、桃李、杏、石榴等。天然牧草地有161万亩,有效利用面积112万亩,提供较好的发展牧业前景。理县还盛产各种天然药材,如:虫草、贝母、天麻、黄芪、羌活、当归等,品质均好。理县商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是成都市主要秋淡季蔬菜基地之一,蔬菜主要有大白菜、莲花白等。

理县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电可开发量达104万余千瓦,工业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目前已建成甘堡电站、理县电站、红叶一、二级电站等,在建和已进入前期开发工作的有回龙桥电站、米亚罗电站、大沟口电站、十八拐电站、狮子坪龙头水库、薛城电站、古城电站等,同时也有一部分高载能企业。

矿藏资源初步探明有铜、锡、铁、铅、锌、金、银、铝、钛等,非金属有大理石、硅石、金刚沙、石英石、云母、花岗石、硫磺等。

理县山高谷深,风景秀丽,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省级名泉—古尔沟“神峰温泉”、东方古堡—桃坪羌寨、毕棚沟自然风光等。

全县辖4个镇(杂谷脑镇、米亚罗镇、薛城镇、古尔沟镇),9个乡(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村民委员会81个,村民小组202个,,4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3902人,其中:藏族21064人,占总人口的48%;羌族13894人,占总人口的32%;汉族8699人,占总人口的19.5%;其他民族245人,占总人口的0.5%。农业人口3.6万人,耕地面积4万亩。人口出生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2.7‰。

自然地理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国道317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全县总幅员面积为4313.42平方公里,距离省会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3公里。

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体单元,地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区。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海拔1,422~5,922m,高差悬殊,沟谷纵横。

理县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电可开发量达104万余千瓦。杂谷脑河(史称沱水)由西北流向东南,横贯全境,至汶川县注入岷江,水流湍急,切割强烈,县境流长146km。

土壤、气候、植被乃至农牧业生产都具有明显的山地区域垂直分布差异,呈高山主体的多层次分布结构特点。气候受西北利亚西风气流、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东南季风三个环流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具有山地立体型气候特征。冬季受青藏高原的北方冷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日照强烈,晴朗多大风;五、六月份西南季风加强,气温暖湿,降水增多,形成雨季;七、八月份青藏高压稳定,副热带高压西伸,降水减少,形成伏旱;九、十月份雨量增加,形成低温降雨季节。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铜、锡、铁、铅、锌、金、银、铝、钛和非金属矿大理石、硅石、金钢砂、石英石、云母、花岗石、硫磺等。其中仅有大理石、金钢砂和硅石被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量达42万千瓦,已建成中小电站37座,总装机47台,3.54万千瓦。

理县资源丰富,风光秀丽,资源优势主要有林、果、畜、椒、菜、药、电、矿等,开发潜力大。林业用地占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1.8%,活立木蓄积量2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0.07%。经济林木以苹果、花椒、核桃为主,还有葡萄、樱桃、桃李、杏、石榴等。天然牧草地有161万亩,有效利用面积112万亩,提供较好的发展牧业前景。理县还盛产各种天然药材,如:虫草、贝母、天麻、黄芪、羌活、当归等,品质均好。理县商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是成都市主要秋淡季蔬菜基地之一,蔬菜主要有大白菜、莲花白等。

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剿灭杂谷土司苍旺,改土归流置理番直隶厅,取治理番民之意。民国初期改厅州为县,民国35年(1946年)为缓和民族矛盾去“番”得名。县治杂谷脑镇是藏语“扎西郎”的谐音,意为“吉祥之地”,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贸集散市场之一。

理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杂谷脑河畔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禹贡》为梁州之域,秦属湔氐道,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始入中央版图。西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设广柔县,属蜀郡。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78年)属汉山郁。隋开皇六年(587年)置金川县(治所今通化乡卡子村)。仁寿元年(601年)改为通化县。唐武德八年(625年)置维州和薛城县,后陆续设小封县、维州和定廉县。宋、元设为霸州和保宁县。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杂谷安抚司。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归流,废杂谷土司,设杂谷厅(治所今薛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升为直隶厅;嘉庆八年(1803年)改为理番直隶厅,辖域辽阔,有“四土、五屯、九枯、十家、三番、六里”之称。

民国2年(1913年)改为理番县,属川西道。民国24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改理番县名为理县。

1950年1月16日成立理县人民政府,属茂县专区。1951年11月县治由薛城迁杂谷脑。1958年7月析县成立含汶川、茂县在内的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6月分县恢复理县至今。县治杂谷脑镇是藏语“扎西郎”的谐音,意为“吉祥之地”,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贸集散市场之一。杂谷脑镇跨杂谷脑河两岸,一桥飞架河谷,沟通两岸交通,是国道213线(成阿公路)的枢纽和中心点。距成都202公里;离马尔康190公里。1990年全县行政建置为2镇、IZ乡、82村。4个居委会、203个村民小组。

风土人情

喜事锅庄——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_

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首先由村寨的歌舞能手各组成十二人的“迎亲客”(男方)和“伴娘”(女方)。娶亲这天,不论酷暑还是寒冬,当迎亲客临近寨门时,伴娘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清水,毫不留情地向迎亲客们泼洒,阻绕他们进寨,待迎亲客交出“进门礼”方能通过。进寨后便举行“恰午米”(羌语)仪式,由迎亲客演说人类来源以及新人的恋爱经过等内容。演说毕,宴席开始,调皮的伴娘将席上的筷子换成麦杆,使迎亲客眼见佳肴美酒却无法用餐。口齿灵俐的伴娘还以迎亲客的相貌等为题,即兴编词,边唱边舞,妙趣横生,并向火塘内加旺柴火,使他们大汗淋漓狼狈不堪。在众人开心捧腹大笑中,女方的亲友们(必须是已婚妇女)跳起抒情优美的“仪礼舞”。这些妇女身穿红裙,腰拴红皮带,在火塘前站成半圆队形,高唱喜歌“日西热啦”,祝愿人丁兴旺、和睦相处。舞者二人一对,互抓舞伴的红皮腰带,做碎步并抖动上身,然后依次舞蹈。其动作特点是上身不动,髦腰转胯。“仪礼舞”至今仍保留在茂汶县赤不苏区的维城(古代的“南水”羌部中心地带)和理县姚坪羌寨(这里曾是古代“白狗羌”部的中心地带)。相传“仪礼舞”在古代由巫主持仪礼时表演,后演变成妇女唱跳,但仍保留有碎步、顶胯转臀等特色。迎亲的第二天早晨,伴娘为新娘梳妆打扮,唱起了“穿戴歌”,然后由一同龄青年把新娘背出寨门,新娘身着红衣,手举红伞,骑上骏马,在伴娘和迎亲客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前往新郎家。仪式和宴会结束后又开始歌舞。“祝贺舞”就是在宴会上由亲友们跳的舞蹈,歌词简朴,内容紧密结合婚事,舞蹈动作开始大多是右脚向左脚前方踏一次或两次,称“一步踏”或“二步踏”。

婚礼离不开酒,其中有以酒为题的酒舞,舞蹈模拟孔雀形态,动作生动活泼。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农事季节,羌族人民也喜跳锅庄舞,又称“农节舞”。在金秋时(十月初一)举行的“日没儿者”节,流传在“南水”等部分羌族中。当日男性均穿妇女的红裙,手执羽毛到山上唱、跳整日,迎接歌仙,祈福灭灾。“俄约纠”节在五月初一举行,祈求山神不降冰雹,不闹洪水,含有祈年和还愿之意。节日中要跳“神前忙”锅庄,有低身绕脚拍手的动作。五月初五端阳节,是理县一带羌寨的重要节日,以祭祀山神为主,当日要跳“瓦沙瓦足贴”舞,跳时双脚交替向左、右迈步,双臂平伸随脚步上下舞动,如雄鹰飞翔。浦溪一带的羌寨,在腊月三十夜晚要跳“米全米全”锅庄舞。当客人来到寨楼前,主人便敬以青稞美酒,然后男女相对,手持擀面棍而舞,情绪极为欢快。

带有游戏色彩的锅庄舞又称“游戏锅庄”,如卡子羌寨的游戏锅庄,舞者拉手站一横排,领头人带着大家走一圈后,众人依次从第二、三名的腋下钻过去,将自己的手背在右肩上,又接着走一圈,从第三、四名腋下钻过,一直到把所有人的手都背在肩上,就像一根扣环链子,然后又从最后三名的腋下钻出,直到解脱。跳时踏步而行,欢笑之声不绝。_

由于流传地区不同,喜事锅庄的风格特点也各具特色。茂汶县常见的锅庄舞有25种,在内容上歌颂母亲的颇多,颂扬爱情的较少。舞蹈在室外举行,场面很大,全村的人均可参加。由于舞蹈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队形变化较多。舞时,站成两排,两人相对而跳。动作有“两边翻”,又叫“强多强”,即向左右两边翻跳;“四角翻”又叫“惹英波”,即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翻跳;“跳三方”又叫“西来瓦夏”,即向左右和前方翻跳。从这些动作的名称中,可以看出该舞的特点。此外以欢乐的呼声来定舞名的也颇多,如“山山里”、“来来索”、“北北索”,都是舞蹈时所出现的欢乐叠句。茂汶县赤不苏区的“柒朵纳依玛玛卡”在整个锅庄舞中,出现了左脚在较低位置上蹁腿的独特动作,舞时拉手站成横排,当右脚踏下时,左脚在低位蹁腿,由于连继踏脚蹁腿而出现臀部的摆动。汶川县、理县地区常跳的锅庄舞有:“青菜花”、“白菜花”、’优西衣”、“木西”、“周周来”等二十余种,其内容多与生产劳动、农业丰收紧密相连。如理县薛城锅庄“筛筛”,表现在打谷场上,人们在筛麦扬灰时想到丰衣足食,仿佛听到铲子锅在里“叮叮当当响”个不停的声音。佳山锅庄“玉米转转”也与收获有关。总之汶川县、理县一带的锅庄,步伐带颤,喜扇翅或步行拍手,情绪开朗欢快;卡子锅庄含有特殊的柔韧性;还有的锅庄诙谐幽默,富有特色的动作是逗脚,如膝向内拐,左手侧伸于左脚的上方,手掌向上翅时,左脚微抬起。

忧事锅庄——羌族极为重视丧礼,丧葬仪式古风甚浓,明代《维州志》记载:“人死则座于木架上置之仓舍,衣帽弓俱如生佩服,端公咒一献以猪羊,用火烧之。”羌族举行葬礼的当天夜晚跳忧事锅庄,各地羌寨跳忧事锅庄的动作和名称均不相同。龙溪的“南坎索”,步伐以单腿跳步为主,即在左脚向前踢出时,右脚在原地轻轻小跳一次,然后换脚。跳时两手由下划向胸前拍掌。汶川雁门乡的“加洒加洒”,有一整套很规格化的舞步。对忧事锅庄的音乐和舞蹈,不能以汉族习惯上的庄严肃穆去理解,如“加洒加洒”的旋律跳跃活泼,动作轻快。忧事锅庄的歌词内容简朴,或抒发悼念之情,或追述死者生前爱护儿女的感情。

巫舞——解放前,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羌族信仰喇嘛教外,其余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在屋顶上供奉白石以为天神。相传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战争失利,由北迁入岷山一带,与当地土著氏族戈基人发生大战,戈基人是狩猎氏族,身强善战,屡败羌人。当羌人准备转移时,有神向首领托梦,让他们以坚硬的白石和木棍为武器,颈上悬羊毛作标志,于是羌人照此办理,经过血战,大败戈基人,从此定居下来。为了感谢神恩,白石就成了羌人的最高神灵。羌族称巫为“许”,称白石为“俄许”,巫师是勾通羌人与神灵的媒介。_

巫,在羌族中世代相传,大多数还要参加劳动。节日中村民请巫师朗诵史诗、为村民祈福驱鬼(如“还牦牛愿”)、以及天旱求雨等都属巫的职能范围。羌巫作法事都是通过舞蹈来体现的。“牦牛愿”多在农历七月举行三至五天,相传在明、清两代,理县的薛城一带颇为盛行。解放初期仍有这种古老的习俗。届时领头的大巫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左手执羊皮鼓,有节奏地敲打着,时而耸身跳跃,时而蹲身窜扑;高举戈矛、刀、明火枪和棍棒的人群,在巫师的带领下,踩着皮鼓的节奏,围着寨子绕一圈之后,汇集在羌寨广场,杀牛祭祀神,人群随之击鼓起舞。解放以来,羌族人民逐步摆脱了宗教迷信思想的束缚,举行“牦牛愿”的活动已经消失。

羌族特别重视丧礼。庄子曾说:“羌人死,燔而扬其灰”。《吕氏春秋·义赏》曾记载:“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缧,而忧其死而不焚也。”可见羌族葬礼以火祭为主的习俗由来已久,火在古代是生命的象征,举行火葬有表示灵魂不灭和生命永存的意思。羌族风俗,人死后要举行为期三天的葬礼,富贵人家更为隆重,届时都要请巫师主持进行。葬礼第一天要跳“叶隆”,第二天要跳皮鼓舞(羌语称“莫尔达沙”、“惹日崩”),第三天举行隆重的大葬舞,以军礼的形式来纪念死者。这是源于古代羌人的出征仪礼,其意是悼念有功将士以鼓舞众人士气,由随军巫师主持,他手执弩,肩上挂两个铜铃,皮盔上插麦杆和野鸡翎,领队而跳。现此舞已失传。大葬舞分三段进行:一段葬礼开始时的丧歌;二段盔甲舞;三段安葬完毕的丧歌。_

羌族巫舞有如下几种形式:_

一、皮鼓舞。这是羌巫的主要舞蹈,一般是两人作舞,一人举短戈在前,一人敲鼓跟随于后(右手执鼓槌同时还要拿一铁响盘,左手执单面皮鼓)。羌族风俗,人生病或死后举行葬礼时均要跳皮鼓舞,必由巫师领跳,亲朋都要参加。击鼓的动作习惯是由右舞到左,再由左舞到右,名“两边打”,速度由慢至快,逐渐加上蹲跳前跃的动作,有些巫师还要在原地打旋子,十分精采,据传跳皮鼓的鼓点就有108种之多。皮鼓舞的主要步伐有“蹲跳猫步”(一脚在前,跳时使人感到象是前脚抱着后脚在前行)、“两侧踮跳”(左脚跳向左前侧,右脚立即靠拢其旁以脚尖点地,双脚交替而做)、“松膝走步”(右脚向前迈出后放松膝部,双脚交替而做,由于松膝产生微微颤动的特殊动态)、“八字步全蹲跳步”(双脚跳起后落八字步全蹲,同时击鼓)、“甩鼓击鼓步”(站大八字步,鼓经两腿之中向上甩同时击鼓)。_

二、猫舞。羌人认为猫能为农业除害,而加以崇敬。它属于农节时的祭祀巫舞,舞蹈动作多模拟猫的形态,蹲跳、翻、扑相当灵敏,并出现单腿站立、两臂曲肘手指张开如爪的造型,将猫的形象加以夸张和神化。_

三、跳“麻龙”。这种巫舞流传在汶川一带,为巫师一人所跳,手执一制作精致的龙头,用二丈余长的粗麻绳为龙身,舞动中龙头昂首前导,龙尾啪啪作响,长长的麻绳盘旋飞腾,别具一格,颇为壮观。要把麻龙舞得圆滑灵巧,既要有臂力,还要有一股巧劲,更何况巫师是在蹲跳步伐的基础上甩动长绳,增添了它的难度。跳麻龙可能与明、清时代在广大羌族地区屯兵有关,当时的屯兵全是汉人,他们将内地的文化、习俗等带入了羌族地区,跳麻龙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吸收汉族地区的龙舞演变而来的。

四、盔甲舞。大葬舞中的盔甲舞是军礼中的祭祀舞,有出征和凯歌两部分内容组成,出征部分中有威逼敌人的“嗨,嗨”吆喝声;凯歌部分中有“全村的战士打胜仗回来了”的歌词。跳盔甲舞时,舞者分为两排面相对而立,手执“弩”或“戈”,步伐似战场上的攻守状,以两侧跳步伐为主(左脚向左跳一步,右脚以脚尖点于旁,以此交替而做)。第二种步伐是耸肩的侧跳舞步,配以单脚踮跳。第三种是手执兵器前伸,作冲杀式。对阵的舞蹈用碎步进退,并有歌配合。茂汶三龙跳此舞时,两人除头戴盔、身披甲外还要披一张熊皮,在相对的两种舞者中领跳,这两人的肩上挂着铜铃,跳时叮当作响,主要步伐为碎步。这二人实际就是古代巫师主持大葬祭典的形象。

经济概况

(理县的旅游业兴旺)

农牧业

蔬菜、经济林木和畜牧业是全县农村主要经济来源。按照“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思路,理县加大了农牧业结构的调整的力度,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特色小水果、牦牛、养獐、酒葡萄、沙棘、中药材、圈养山羊等八个基地。2002年,全县完成蔬菜播面3万亩,蔬菜总产量41644吨,蔬菜经济收入1471万元,占农村经济收入的35%以上。推广种植欧洲甜樱桃1100余亩,推广韩国萝卜1630余亩,小水果产量2793.49吨,花椒产量115.59吨;畜牧业总收入1245万元。2002年理县加快了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并于8月取得无公害蔬菜基地证书,9月取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古尔沟镇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动植物资源主要树种有冷杉、桦、柏、云杉、油松、落叶松、高山标以及文冠果、香樟、白杨、漆树、檀木、沙棘等。有珍稀动物小熊猫、扭角羚、毛冠鹿、金钱豹和鹦鹉、画眉、杜鹃、雉鸡等。有灵芝、香菇、木耳等野生食用菌类。盛产品质优良的虫草、贝母、天麻、黄芪、羌活、当归、麝香、鹿茸、熊胆、豹骨等名贵药材。

工业

水电产业已成为理县的龙头产业,围绕水电资源开发,被阿坝州列入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园区。理县结合自身实际在下孟乡境内规划了3000余亩的高耗能工业经济园区,在县城规划了1500余亩的绿色经济园区。2002年全县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资金利税率18%;主要产品产量:发电量达11050万度,新产品硅铁2500吨。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4231万元;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3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利润280万元。

旅游业

理县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业已从“接待型产业”发展成为“支柱型产业”。目前,桃坪羌寨已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后时刻,米亚罗景区也正在与四姑娘山、卧龙一道抓紧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02年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895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00万元,比上年增长53%。

行政区划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地处北纬30°54′43″—31°12′12″,东经102°32′46″—103°30′30″。国道317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

LiXian

513222

623100

县人民政府驻杂谷脑镇

2004年,理县辖4个镇(杂谷脑、米亚罗、薛城、古尔沟)、9个乡(朴头、甘堡、夹壁、蒲溪、上孟、下孟、通化、木卡、桃坪)。

风景名胜

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邛莱山脉东部边缘,。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海拔1422~5922米,高差悬殊,沟谷纵横。米亚罗景区最负盛名,其距成都153公里,米亚罗藏语意为“好耍的坝子”。省级名泉古尔沟是含有20多种的微量元素。毕棚沟仙镜是是景区最精华部分,融高原、山地、峡谷风光于一体。桃坪羌寨素有“东方古堡”之称,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村寨古堡建筑之一。

米亚罗是我国最大的红叶景区之一,九寨沟-黄龙寺旅游线上的又一胜景。景区内群山连绵,江河纵横,林海浩瀚,空气清新,四季风光宜人。其中尤以瑰丽的金秋红叶、神奇的藏羌少数民族风情驰名中外。风景区总面积达3688平方公里,比北京香山红叶风景区大180余倍,是我国目前发现并开放的面积最大、景色最为壮观的红叶风景区之一。

毕棚沟原始生态景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景区内红叶、杜鹃花种类繁多,溪水潺潺,森林原始,瀑布飞挂,冰川奇特。这里是国内非常知名的_步旅游圣地。因为可以非常充分的体验四姑娘山的美感及沟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因此这条国内外知名的徒步旅游线路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徒步旅游爱好者来穿行。

中国唯一仍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堡——四川理县桃坪羌寨历经2000多年风雨冲刷,依然巍峨耸立。当地政府正在为这一少数民族古老文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桃坪城堡式羌寨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始建于公元前100多年的西汉时期。由民居组成的城堡式建筑,全是在不绘图、不吊线、不搭架的情况下,用泥土和片石砌成,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和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至今基本上完好无损。

古尔沟的矿泉水,流传着古朴的神话。据说,神泉洗眼后的人们永远心清目明,洗发后永远没有头屑。总之,温泉的水滑无比的确是真的,泉边红叶是美的,藏乡风情是甜的,泉眼里喷出的水是热的....游客跑得口渴了,可以将嘴凑在温泉出水口,直接饮用,过往游客都乐得在此歇脚,洗去一路的风尘。古尔沟温泉是目前四川省惟一的集浴用、饮用、疗用为一体的天然热矿泉,对人体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胆结石、胆囊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美容、护肤、减肥、延年益寿等功能。

筹边楼位于理县薛城镇薛城小学内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天然岩石顶上,雄伟壮观,为唐蕃对峙时剑南道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筹划川西防务所建。楼为正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高18米。底楼为正方形,边长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内柱4根将其空间隔成进深、面阔各3间。内外柱为方形,四棱卷刹起弧线,方形须弥座石质柱础。楼外建石栏杆一周,石栏杆、桩、条栏均为方形,柱顶为须弥座上托莲花瓣石珠。二楼高3.60米,中为方形大厅,边长3.64米,四周板壁及顶部望板皆彩绘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多为李德裕筹边故事,如商讨军事、演练兵士、山川地形等。大厅四面各开方形大窗三幅,厅外有一周木栅栏走良好。

凭栏眺望,青山如黛,景致似画,清风拂画,思古之情不由使人催然泪下。筹边楼不仅是唐蕃对峙的历史见证,而且更是当地各族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象征。现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中国唯一仍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堡——四川理县桃坪羌寨历经2000多年风雨冲刷,依然巍峨耸立。当地政府正在为这一少数民族古老文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桃坪城堡式羌寨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始建于公元前100多年的西汉时期。由民居组成的城堡式建筑,全是在不绘图、不吊线、不搭架的情况下,用泥土和片石砌成,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和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至今基本上完好无损。

全寨共有98户人家。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完整。走进桃坪,映入眼帘地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参差交错、古朴神秘的羌族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全由石头垒成,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走进桃坪,仿佛走进一个深深浅浅、迂回曲折的迷魂阵,因此桃坪被人们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最高大的建筑是羌碉,他是桃坪地标志性建筑,主要用于防御敌人。座座古碉如宝剑直插云霄,有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羌族聚集区,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这样的碉楼,连接起数百里的村村寨寨,一旦发现敌情,马上施放烟雾,很快把战争的信息传到百里之外。这些碉楼成了桃坪羌寨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里的房屋叫做庄房,羌语叫窝遮。这些房屋全是用片石和粘土砌成的,高四五层,有比较科学的功能分布。下面一层用来养猪、羊等牲畜,中部的几层作灶房及起居室,最高一层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用来碾打和晾晒粮食。这种房屋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冬暖夏凉,并且寿命都很长,一般可使用四五百年。庄房的砌制是羌族人从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的重要标志,而且这种工艺是羌族工匠的专长,在整个阿坝州颇有影响。

令人称奇的是羌族人做的地下供水系统,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它的地下水通道不是铁管胶管木管,而是就地取材,用巨大的青石板拼砌而成,通过许许多多的暗道,清清的溪水流到每家门口,与现代的自来水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地下供水系统同时具备消防功能,如果村中不慎发生火灾,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2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