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需求驱动苹果走货节奏较快产区好货价格上涨

截至4月5日,高品质货源行情涨势显著,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延续上行态势。

需求驱动苹果走货节奏较快产区好货价格上涨

4月5日,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报1153.29点,较上期上涨27点,涨幅2.4%;较基期上涨153.29点,涨幅15.33%。

图1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走势,数据来源:新华指数

指数监测显示,截至4月5日,纸加膜80及85规格富士苹果均价为2.20元/斤,膜袋80及85规格富士苹果均价为1.16元/斤,纸袋75规格富士苹果均价为3.50元/斤,纸袋80及85规格富士苹果均价为3.80元/斤。

调研显示,当前运城产区果农态度积极,以随行就市出货为主,持有优质货源的供货商惜售心理偏强。

清明备货期间,产区整体出货量较前期有所增加,客商按需挑拣采购、以质论价。

实际成交以纸加膜苹果为主,膜袋苹果成交量逐步减少,纸袋苹果余货多为中高端货源,行情涨势显著。

表1运城产区各规格品均价(2022.3.30-4.5)(单位:元/斤),数据来源:新华指数

全国现货市场方面,清明小长假需求提振,产销区走货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产区市场方面,供给端产区库存逐步下降,果农货源质量参差不齐,持有优质货源的果农惜售挺价情绪浓厚。

需求端,清明小长假需求提振下,产地客商采购态度较为积极,以包装自有货源为主,同时按需挑拣合适果农货发往市场,陕西少部分产区果农货开始扫尾。

产区市场整体走货量较前期明显提高,优质好货价格上涨,一般货源质量下滑、行情走弱,行情分化明显。

据卓创资讯消息,截至3月31日,全国产地冷库存储量约546.3万吨,较3月24日减少32.81万吨。

其中,陕西库容比约为36.4%,较上期下跌3.4个百分点;山东库容比约为41.2%,较上期下跌1.9个百分点。

表2部分主产区苹果周度价格(2022.3.27-4.2)(单位:元/斤),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注:绿色字体表示较上期下跌,红色表示较上期上涨,黑色表示较上期持平

销区批发市场方面,清明小长假叠加部分地区家庭储备需求驱动下,终端消费有所改善,社区配送、超市等渠道采购量提高,高品质货源销量增加,整体走货节奏加快。

表3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富士苹果价格(2022.4.5)(单位:元/斤),数据来源: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官网

期货市场方面,苹果期价震荡上涨。

截至4月1日,AP2205合约收报10318元/吨,较3月29日上涨418元/吨,涨幅4.22%。

总体来看,产区库存逐步下滑,高品质货源数量有限且成本偏高,叠加短期内应季替代水果供应减少、冲击减小,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家庭储备需求增加,将在短期内为市场行情提供支撑。

但需注意,清明小长假节日效应已被市场消化,叠加果品质量问题开始凸显,多重因素作用下,预计后市苹果产地市场整体行情波动调整,优质货源行情稳中有涨,与普通货源行情分化持续、价差或将走阔。

因此,建议果农及贸易商根据货源情况合理安排销售计划、及时出货。

未来需密切关注产区异常天气及去库存情况。

文章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今年的水果行情一直不是太好,夏秋水果集体“沦陷”,特别是大樱桃、龙眼、荔枝、梨子、核桃等,这些水果相比往年价格偏低50%以上,很多果农没能赚上钱,甚至还有一些果农陷入亏损中。然而,如今的时令水果接连上市,但其行情仍不是太好,这是咋回事?

01、花牛苹果跌至6毛

今年的苹果行情持续低迷中,尽管已到了今天,价格依旧不是太好,至于为何,还因苹果今年增产四五百万吨,如此一来苹果自然是卖不出高价。

只是,这几天富士苹果价格迎来了小幅度走高,可花牛苹果依旧低价,让人心寒不已。其实,花牛苹果低价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几年前价格就跌至4-5毛一斤。

实际上,花牛苹果是国际3大苹果之一,也是媲美美国蛇果的水果。只是蛇果一斤20元,花牛这些年却没落了。

花牛和蛇果都出自“红元帅”系列,它是美国19世纪培育而成的,后又进入国内,并在此基础上改良品种,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花牛苹果,在5年前,它可是有着“苹果中的LV”之称,市场价动辄15-20元,但如今却跌落神坛。

从近期甘肃产区来看,花牛苹果收购价已跌至5-6毛左右,这个价格相比红富士2-3元的收购价来看要差远了。而原本依靠花牛赚大钱的果农,如今也在祈求别亏本了。

9月份刚上市时,花牛产地价为1.5元,不过如今却回落到6-8毛一斤,小果更是在5-6毛/斤。有人好奇,为何曾比得上蛇果的花牛,如今为何这么没落?

首先就是其品牌力不够,知名度每况愈下,以至于其行情接连走跌;其次是种植规模逐步加大,在产量走高的背景下,再加上市场消费低迷,再次抑制其行情;最后就是其存储期比较短,客商的采购意愿不足,那些贸易商也不愿炒作花牛苹果,久而久之,其价格也就低迷。

尽管产地卖不上价格,可在市场上,花牛依旧卖出了5元左右的高价,消费者也抱怨吃不起。

02、当季冬枣“烂市”

近日冬枣的行情,让笔者也明白为何果农拼命早种早采。众所周知,冬枣是深秋水果,每年的10-11月份迎来上市期。然而,这几年里,冬枣上市期接连刷新纪录,6月份就有少量冬枣成熟采收,8月份上市量开始增多,9月份时因上量太多,其价格也开始了“跳水”。

据悉,今年7月份时冬枣产地价多达8-9元一斤,市场零售也达到30元一斤,果农们也为此大赚一笔。只不过,当时很多消费者也质疑,冬枣不应该是深秋上市吗?为何提前卖出去?这样的冬枣真的好吃吗?

确实,7-8月份上市的冬枣口感不尽人意,甜度也不太高,吃起来没有太多的脆性,可少数果农为此大赚。等到9月份后,冬枣价格就持续跳水,零售也跌至5-8元一斤,产地价在1.5-2元之间,果农仍可小赚一笔。

不过10月份开始,伴随着当季冬枣的上市,按理说此时的冬枣口感甘甜美味,且经过了霜打后,冬枣风味更为独特,让不少人为之赞叹。

可因上市量偏多,再加上气温低,销售期缩短,使得其零售价也跌至2-3元一斤,而产地价更是回落到5毛左右。这样的价格,果农辛苦一年也只能保本,根本就没利润科研。

03、葡萄柚走跌

今年的柚子行情不尽人意,从9月份开始价格就跌破1元,而10月份开始,白柚产地价更是探底4-5毛一斤,红柚、三红柚价格也回落到6-7毛一斤,这样的行情让人叫苦不迭。

其实从18年开始,柚子行情就开始走跌,这几年一直不是太好,主要是产量偏多,且品种较老,消费者的新鲜感不够。

不过在柚子走跌的背景下,葡萄柚却火爆市场,其实它也并非新品种,从20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只是一直没被人重视,种植的人也不多,市场份额小。

但4年前柚子产业下滑后,葡萄柚因个头小、汁水多,反而在市场上火爆开来,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柚子,其收购价达到了6元一斤,市场更是卖出10元左右。

因行情利好,不少人纷纷嫁接葡萄柚,并因此赚上了大钱。如种植户王大叔表示,一棵树可产200-300斤,一亩地多达上万斤,去年产地价4元,这样一亩地净收入3万元。

不过今年的行情,让王大叔高兴不起来了,今年刚上市就回落到2-2.6元一斤,而如今价格更是回落到1元左右,相比去年来看大跌了3元,王大叔的收益也为此大减,除掉成本也只能赚一两千元。

葡萄柚之所以走低,还因这几年种植规模大增,且其3年即可进入盛果期,再加上市场对其的新鲜感下滑,结果其行情接连下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3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