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大棚蔬菜那么贵?
一、蔬菜供应滞销
由于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雨水天气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北方主要的蔬菜产区都受到了暴雨的影响,再加上多地都遭遇了洪涝灾害。连绵不断的大于把菜地都淹死了,导致多地的蔬菜被损坏其产量下降,再加上自入秋以来冷空气来袭,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雹灾蔬菜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叶子都被打烂了。因此也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其运输成本也有所增高。
二、天气影响
蔬菜和粮食不同,蔬菜大多都是新鲜的好,价格产生波动也是根据天气定制的,蔬菜的生产与播种都极易受季节因素以及天气的影响。在北方天气转凉后蔬菜供应就相对紧张了许多,大多都是依靠大棚种植。像黄瓜、豆角、西红柿这些时令的新鲜蔬菜,都会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因此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尤其是现在上市的大棚菠菜这么少供应不上,所以才导致现在菠菜价钱那么高。
三、疫情影响
菜价上涨也是疫情所致,为防止疫情扩散国家实施全面封锁管控疫情,一般对于北方的农贸市场而言,大多都是依靠南方运输的蔬菜供给。但是由于疫情的管控运输道路被封锁,运输成本增加供应不足导致菜价大幅度上涨,并且为了能保持蔬菜的新鲜程度,只能加大蔬菜的运输成本,因此看到现在蔬菜这么贵也不足为奇。
四、生产成本上升:蔬菜的种植、运输和销售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可能因为原材料、劳动力、设备和交通等方面的上涨而增加。此外,天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可能对蔬菜产量和价格产生影响。
五、消费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素食、膳食结构趋向健康,这导致蔬菜需求量增加,供应量相对减少,价格自然就上涨了。人口增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可能导致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影响价格。
六、市场竞争:在某些地区,超市和零售商为了增加利润,会提高蔬菜价格,这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更高。总之,蔬菜比肉类更贵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生产成本、消费需求、人口增加和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些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选择合适的购买地点等方式来减少蔬菜的开支。同时,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蔬菜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管理,以确保蔬菜供应稳定,并保持价格的合理水平。
蔬菜价格情况如何?临近春节,蔬菜供应有保障吗?
大白菜的价格应供应量比较充足,甚至供过于求,因此价格一直上不去,持续处于低谷状态,农户一亩就得亏上好几百元!许多菜农都打算等到腊月再出售,先存进自家窖里。
那么在2020年春节白菜价格会怎样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大白菜价格低谷的相关信息吧。
今年要说菜价,猪肉的价格是上涨了不少,其他很多畜禽肉价格也大涨,但大白菜的价格却应供应量比较充足,甚至供过于求,因此价格一直上不去,持续处于低谷状态,农户一亩就得亏上好几百元!许多菜农都打算等到腊月再出售,先存进自家窖里。
那么在2020年春节白菜价格会怎样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大白菜价格低谷的相关信息吧。
一、关于大白菜价格现低谷
据了解,今年大白菜价格出现“低谷”,地头收购价格还没有两毛钱,市场批发价格也创近年新低。
实际上,这几年农产品价格“大小年儿”在蔬菜价格方面表现得很明显。
根据北京新发地近5年的统计数据,差不多每种单品蔬菜都上演过价格“过山车”行情。
二、大白菜收购价低,农户一亩亏好几百元
1、11月13日,北京迎来入冬后第一轮降温。
河北玉田抢收最后一批冬储大白菜,共13亩。
菜主焦志利介绍,应该能砍收12万斤左右,“每斤批发价0.18元,我还要包砍菜的人工,再加上成本,每斤利润也就剩下0.09元,就算按照1亩收1万斤算,一亩地也要亏400元。
”
2、焦志利是黄林村本地人,共租了50亩地种菜,26亩地种白菜、24亩地种辣椒,每亩地一年租金1000元,“白菜地一年种两季,一季土豆,一季白菜。
”
三、2020春节白菜价格预测
1、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月份,北京大白菜批发价为1.42元/公斤,2019年批发价为1.17元/公斤,价格略微回落。
总体看过去这5年,大白菜批发价在春节期间并没有涨价。
但看整体情况的话,它的价格都在过年有所上涨,年中回落。
2、2019年春节,28种蔬菜价格环比均上涨,其中菜花、黄瓜、茄子、青椒等7种蔬菜涨幅超30%。
3、从在几年的数据来看,春节各类蔬菜肉类果品均都会在不同程度涨价,白菜也不例外,只不过,今年如果白菜供应过剩的话,价格略有下跌,但由于是春节期间,需求过剩,因此价格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白菜价格的下降,对专门种植白菜赚钱的农民朋友来说还是很不利的,一亩就亏好几百元,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上供过于求了,到了2020年春节价格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因此菜农们可以再考虑下比较赚钱的种植项目了。
近来全国发生大范围寒潮天气,蔬菜价格情况如何?临近春节,蔬菜供应有保障吗?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冬春季节全国蔬菜供应有保障,预计节后全国菜价转入季节性下行通道。
近期蔬菜价格涨幅明显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蔬菜价格涨幅比较明显。”1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副所长孔繁涛研究员对记者说。
2021年1月份(截至1月10日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5.44元,环比上涨10.8%,同比上涨5.2%。分品种看,环比价格25种上涨,3种下跌,其中涨幅超过30%的有青椒(36.9%)、冬瓜(35.6%)、洋白菜(31.3%)。
孔繁涛告诉记者,2020年12月末和2021年1月初,全国发生大范围寒潮天气,给后期冬春蔬菜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这种低温和雨雪弱光条件极不利于北方设施蔬菜和南方露地蔬菜生产。蔬菜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发生冷害,产量减少,集中上市期将有所延迟,进而可能出现茬口衔接不畅情况,导致产地收购价格较往年偏高,部分品种价格涨幅偏大。
不过,寒潮天气只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发生寒潮天气之前的2020年12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91元,环比上涨9.6%,同比上涨7.7%。
“近期蔬菜价格上涨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供应进入冬季模式,价格随着冬季生产、采收、运输成本增加而转入季节性上行区间。”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说。
以北京市场冬季蔬菜供应为例,市场上销售的蔬菜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来自北方地区大棚种植,即通常所说的设施蔬菜;一部分来自南方,即通常所说的南菜北运;一部分是冬储蔬菜。南方产区芹菜和另外一些小品种蔬菜,由于降温,生长速度放缓、产量跟不上,价格上涨明显。
2020年菜价整体偏高
实际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夏季洪涝灾害的影响,整个2020年菜价都整体偏高。
以椒类为例,青椒、尖椒价格已经连续5个月上涨。据监测,2020年青椒批发均价每公斤5.05元,同比上涨17.5%;尖椒批发均价每公斤5.57元,同比涨19.1%。从月度看,青椒价格从9月份的每公斤4.2元涨至2021年1月份的每公斤8.4元,累计上涨1倍。同期尖椒价格由每公斤5.1元涨至每公斤11.4元,累计上涨1.2倍。
张晶告诉记者,青椒、尖椒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种植面积下降,市场供应减少。2019年下半年青椒、尖椒价格低迷,南方产区椒类种植意愿下降,导致2020年种植面积缩减。2020年南方多个产区前期受旱情、台风影响,青椒、尖椒上市期推迟,加之入冬气温偏低,降温较早,南方冬春椒主产区广东、海南等地受强寒潮影响推迟上市。
目前山东、江苏青椒生长已进入尾期,而海南产区青椒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了半个月,市场货源减少,推动价格上涨。因此,春节前,全国青椒、尖椒价格预计都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在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入冬后,云南生产的豆角类蔬菜包括架豆、扁豆、白豆角、油豆、豆王,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供应充足,价格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下降。不仅环比下降,年同比的降幅十分明显,有的已经降幅过半。云南豆角价格降幅较大,拉动广东产豆角价格同比下降。不仅南菜北运的部分品种价格降幅明显,在北方设施蔬菜中,黄瓜、西红柿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价格年同比降幅也十分明显。冬储蔬菜中的河北大白菜,受山东白菜上市量增大的影响,价格有所回落;土豆由于秋季丰收,存量充足,价格稳中有降;生姜由于新姜大量上市,价格比2020年10月份降幅明显。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全国蔬菜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再过不久就是春节了,供应有保障吗?
“2020年以来菜价整体偏高,蔬菜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冬春蔬菜供应有保障。”张晶告诉记者,201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078.64万公顷,2020年规模基本保持稳定。据中国蔬菜协会监测,1800个蔬菜信息监测点11—12月份新增播种面积同比均小幅增加。
此外,受夏秋不利天气影响,冬季部分南方产区蔬菜上市期推迟,如福建、浙江受旱情影响,菜花、莴笋上市期推迟,广东、海南受台风影响,椒类、瓜类、豆角类上市期有所推迟,虽然当前这些品种供给呈稳中偏紧态势,但对春节期间蔬菜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供应基本上已经恢复到常年同期水平,甚至还出现短时间供应超过常年同期的现象。有的蔬菜供应量增幅较大,有商户不得不降价促销,出现短时间亏损。总体上看,供应是充足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张晶表示,临近春节,采购备货需求旺盛,加之物流及人工费用上涨相对明显,预计后期菜价在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保持季节性高位运行。不过,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寒潮或冻害,春节后全国菜价将转入季节性下行通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3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