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科学的选择农药?
科学合理地选用农药,是防治病虫草害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
其一,必须根据防治目标选择适宜的防治药剂!任何一种农药都有它的适用防治范围,超出防治范围的使用是费钱费力还不讨好!也就是说,为确保防治效果,我们首先应判定作物发生的病虫草害的种类及相应防治措施,不能盲目地胡子眉毛一把抓,依靠个人一时兴致防治作物病虫草害。比如田间发生蚜虫丶粉虱、蓟马`小菜蛾等多种害虫混发时,最好选用能兼治多种虫害的杀虫剂和杀虫剂组合,同时应确定主要防治目标,以免顾此失彼。
其二,应根据作物不同种类和生长期选用农药,以避免药害发生。必须说明的是有些农药在同一种作物上用因用时期不同丶用法不同而存在是否产生药害的可能。比如代森锰锌在元帅系苹果幼果期用有易产生果锈的可能。比如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在某些作物生长期内用会抑制作物生长。再如氟啶胺在瓜类幼苗期用会产生药害。噻嗪酮防治蚜虫、粉虱等用于白菜、萝卜等蔬菜时可能产生药害等等。另外,农药剂型也可影响药害的是否产生。
其三,用农药必须按照其使用说明确定使用在哪些方面,尤其是对于禁用或限用农药,以免农产品受农药残留污染。
其四,用农药应做好安全防护。施药人员应穿着具有防护作用的衣物以确保自身安全。施药农具不能有破损。用药时应避开大风大雾等不良天气,避开中午高温时期用药,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避免连阴雨天或大雨前6个小时内用药,以免药液被稀释无效。
其五,选择农药品种不要只重视个人经验,或者盲目追求新奇特,一句话:不看广告看防效!一种农药的防效不仅在于对症,还要适时、适量丶适境丶适法、适类!这就是同一种农药防治同一种目标而可能存在差异的所在。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种类和时间。
限于个人水平,以上仅供参考。
(1)农药残留超标现状。近年来,农药残留超标的事件屡见不鲜。农药残留超标不但影响国内的农产品销售,还严重影响出口贸易。国际社会拒绝不健康和有危害的食品进入市场。我国已发生了“茶叶出口”、“大葱出口”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等事件。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以环保和农药残留问题为中心的各种“绿色壁垒”。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就会被拒之国门外,影响出口贸易。以盛产苹果著称的陕西省、以生产蔬菜闻名的山东省和传统的茶叶出口大省浙江,近年来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在国际市场上频遇红灯,使众多农民叫苦不迭,损失惨重。
(2)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农产品生产者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片面追求产量而导致盲目、超量使用农药是目前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施用高毒、禁用农药是造成食用者中毒的主要原因。高毒、高残留农药因其在农产品上使用后,毒性强,不易分解,残存时间长,造成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被国家列为禁用或在部分农作物上限用。2003年农业部对全国21个省23个县市的1099个农户进行的调查显示,90%的农户选购农药时优先考虑防治效果;80%农户随意丢弃废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大多数农户未按安全间隔期规定采收。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尚在初级阶段。同时,许多新的食物种类和新的农药、兽药和化学品不断投入使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以及与国际接轨存在滞后效应。
我国农药残留测定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已较为接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而我国也开发了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快速分析技术。
由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残留超标等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在国际贸易中,以欧盟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和组织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检测技术指标越来越严格。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副产品和食品的出口贸易正在经受严峻的挑战。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发展不平衡,食品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形势严峻。我们应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得到加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必将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4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