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对联大全
上联:美味只因此间有
下联:名师肯定别处无
横批:技赛群芳
上联:聊借东风娱客醉
下联:愧无盛馔佐君餐
横批:家无长物
上联:津津味出名师手
下联:陈陈香腾喜事家
横批:色味俱佳
上联:饭菜油盐无两样
下联:色型气味不一般
横批:名师手艺
上联:冬笋何言新时菜
下联:青葱原是旧家餐
横批:难赶潮流
上联:稻米能称云子饭
下联:鲈鱼怎比月儿羹
横批:别有风味
上联:厨师难调千种味
下联:筵席总合万人心
横批:孰云可口
上联:菜不时兴市场远
下联:味真鲜美技术高
横批:感谢名师
上联:白饭青菜留美味
下联:紫茄红苋有余香
横批:家常便饭
上联:厨中调美味
下联:囤内有余粮
横批:人间烟火
上联:斟酿愧无茅台酒
下联:设肴难取武昌鱼
横批:酒淡肴粗
上联:园蔬调出千般味
下联:盘食烹来万里香
横批:回味无穷
上联:又香又甜滋味好
下联:不冷不热情谊长
横批:重情重义
上联:油盐柴米宜具备
下联:苦淡酸甜任烹调
横批:家乡小吃
上联:谁说野蔬兼味少
下联:须知名师本事高
横批:手巧艺精
上联:市远无多新时菜
下联:家贫只有旧酒醅
横批:妙手难炊
上联:生活朴素陈薄蔬
下联:饮食卫生就味鲜
横批:清气爽口
上联:莫道鲁酒无美味
下联:惟有青菜是珍肴
横批:益寿延年
上联:名传三十里
下联:味压数百家
横批:远近称赞
上联:喜糖喜酒办喜事
下联:佳菜佳肴筵佳宾
上联:惭愧厨中无美料
下联:幸运名师有佳烹
上联:调羹自有烹羹手
下联:饮酒毋忘酿酒人
上联:称心美眷人人夸
下联:适口佳肴个个夸
上联:妙手调羹能适口
下联:奇缘配偶自欢心
上联:五味烹调香千里
下联:三鲜蒸炸乐万家
上联:堂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肖聚首会三亲
上联:厨中妙手调美味
下联:席上野芹散奇香
上联:厨中愧乏翡翠料
下联:名师料理藻芹香
上联:高厨巧做三鲜美
下联:妙手熟调五味香
上联:名厨饭菜有风味
下联:雅座醇醪滋太和
上联:厨内青蔬酬上客
下联:洞房花烛照新人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乃欣堂上有嘉宾
上联:幸有名师调美味
下联:只凭巧手煮清羹
上联:粒米皆从辛苦得
下联:寸薪不是等闲来
厨房对联
上联:名传三十里
下联:味压数百家
横批:远近称赞
上联:斟酿愧无茅台酒
下联:设肴难取武昌鱼
横批:酒淡肴粗
上联:莫道鲁酒无美味
下联:惟有青菜是珍肴
横批:益寿延年
上联:厨师难调千种味
下联:筵席总合万人心
横批:孰云可口
上联:平民小居新厨薄肴款贵宾
下联:凡夫寒舍老酒粗粮待亲朋
横批:乐食永康
上联:菜不时兴市场远
下联:味真鲜美技术高
横批:感谢名师
上联:生活朴素陈薄蔬
下联:饮食卫生就味鲜
横批:清气爽口
上联:油盐柴米宜具备
下联:苦淡酸甜任烹调
横批:家乡小吃
上联:饭菜油盐无两样
下联:色型气味不一般
横批:名师手艺
上联:市远无多新时菜
下联:家贫只有旧酒醅
横批:妙手难炊
上联:聊借东风娱客醉
下联:愧无盛馔佐君餐
横批:家无长物
上联:白饭青菜留美味
下联:紫茄红苋有余香
横批:家常便饭
上联:又香又甜滋味好
下联:不冷不热情谊长
横批:重情重义
上联:美味只因此间有
下联:名师肯定别处无
横批:技赛群芳
上联:冬笋何言新时菜
下联:青葱原是旧家餐
横批:难赶潮流
上联:稻米能称云子饭
下联:鲈鱼怎比月儿羹
横批:别有风味
上联:津津味出名师手
下联:陈陈香腾喜事家
横批:色味俱佳
上联:园蔬调出千般味
下联:盘食烹来万里香
横批:回味无穷
上联:谁说野蔬兼味少
下联:须知名师本事高
横批:手巧艺精
上联:喜糖喜酒办喜事
下联:佳菜佳肴筵佳宾
上联:惭愧厨中无美料
下联:幸运名师有佳烹
上联:调羹自有烹羹手
下联:饮酒毋忘酿酒人
上联:称心美眷人人夸
下联:适口佳肴个个夸
上联:妙手调羹能适口
下联:奇缘配偶自欢心
上联:五味烹调香千里
下联:三鲜蒸炸乐万家
上联:堂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肖聚首会三亲
上联:厨中妙手调美味
下联:席上野芹散奇香
上联:厨中愧乏翡翠料
下联:名师料理藻芹香
上联:高厨巧做三鲜美
下联:妙手熟调五味香
上联:名厨饭菜有风味
下联:雅座醇醪滋太和
上联:厨内青蔬酬上客
下联:洞房花烛照新人
上联:厨内青蔬酬上客
下联:堂前珠履耀门庭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乃欣堂上有嘉宾
上联:幸有名师调美味
下联:只凭巧手煮清羹
上联:粒米皆从辛苦得
下联:寸薪不是等闲来
上联:白饭青菜留美味
下联:又香又甜滋味好
上联:紫茄红苋有余香家常便饭
下联:不冷不热情谊长重情重义
上联:美味只因此间有
下联:冬笋何言新时菜
上联:名师肯定别处无技赛群芳
下联:青葱原是旧家餐难赶潮流
上联:稻米能称云子饭
下联:津津味出名师手
上联:鲈鱼怎比月儿羹别有风味
下联:陈陈香腾喜事家色味俱佳
上联:盘食烹来万里香回味无穷
下联:须知名师本事高手巧艺高
上联:园蔬调出千般味精
下联:谁说野蔬兼味少鲜
上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下联:寸薪寸木恒念物力维艰
上联: 厨内青蔬酬上客
下联: 堂前珠履看新人
上联:厨无美酒殊惭主
下联:席乏佳肴强宴宾
结婚厨房对联
上联:酒肴味淡惭无理
下联:主客情浓幸有缘
上联:厨无美酒殊惭主
下联:席乏佳肴强宴宾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却欣堂上有嘉宾
上联:客有隆情来庆贺
下联:厨无美味实怀惭
上联:门外移来皆玉步
下联:厨中捧出尽金瓜
上联:厨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前聚首会三亲
上联:绿蚁浮杯邀客醉
下联:蓝田得玉喜婚成
上联:愧乏茅台酬上客
下联:喜烧花烛映重门
上联:喜溢重门迎凤侣
下联:光增陋室迓宾车
上联:父喜子喜重重喜
下联:友欢戚欢个个欢
上联:礼周全迎望凤侣
下联:双亲欢笑看儿婚
上联:宜把欢情联左右
下联:愧将薄席款西东
上联:鞠躬致迓嘉宾至
下联:侧耳遥闻彩凤鸣
上联:左右逢源君赐驾
下联:东南溢美我倾樽
上联: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
下联: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上联: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
下联: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上联: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
下联: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
上联:合欢偕伴侣
下联:新喜结亲家
上联: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
下联: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上联:连斟酬客意
下联:渴望解吾心
上联: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
下联: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上联:欣然开笑口
下联:相聚叙衷情
上联:酒肴味淡惭无理
下联:主客情浓幸有缘
上联:厨无美酒殊惭主
下联:席乏佳肴强宴宾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却欣堂上有嘉宾
上联:客有隆情来庆贺
下联:厨无美味实怀惭
上联:门外移来皆玉步
下联:厨中捧出尽金瓜
上联:厨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前聚首会三亲
上联:三杯淡酒酬宾客
下联:一席粗肴宴懿亲
上联:客溢篷门家有幸
下联:席陈淡酒主怀惭
上联:几杯淡酒难称宴
下联:一意留宾莫说归
上联:陋室摆筵酬厚意
下联:嘉宾上座叙欢情
上联:节值仲冬迎淑女
下联:时逢吉日款良朋
上联:青梅酒熟凭君醉
下联:红烛春浓任客谈
上联:酒肴味淡惭无理
下联:主客情浓幸有缘
上联:厨无美酒殊惭主
下联:席乏佳肴强宴宾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却欣堂上有嘉宾
上联:客有隆情来庆贺
下联:厨无美味实怀惭
上联:门外移来皆玉步
下联:厨中捧出尽金瓜
上联:厨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前聚首会三亲
推荐横批:
宾至如归 缘分天成 快活人生
燕尔新婚 百年嘉偶 珠联璧合
鸾凤和鸣 笙磬同谐 心心相印
龙腾凤翔 玉树琼枝 福缘鸳鸯
对联大全
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跃龙腾处处春
牛奋千程荣盛世
虎驮五福贺新春
牛奋四蹄开锦绣
虎添双翼会风云
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
牛耕沃野扬长去
虎啸群山大步来
千载难逢新世纪
万民谱写虎春秋
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丙回寅万户春
人逢盛世精神壮
虎跃奇峰气势雄
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
人民气魄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人入虎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
人添志气虎添翼
雪舞丰年燕舞春
人效黄牛心自贵
岁朝寅虎劲更高
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
生气联吟欣虎虎
留春伴读奋年年
四海龙腾抒壮志
千山虎啸振雄风
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
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
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俊杰敢擒龙
啸一声惊天动地
睁双眼照耀乾坤
新年捷报虎添翼
大路朝阳马奋蹄
兴伟业仍须牛劲
展宏图更壮虎威
一代英豪生虎气
三春杨柳动莺歌
英雄气概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英雄时代英雄业
龙虎精神龙虎年
莺歌燕舞新春日
虎跃龙腾大治年
迎春节莺歌遍地
兴中华虎劲冲天
云喷笔花腾虎豹
雨翻墨浪走蛟龙
宅后青山金虎踞
门前绿水玉龙盘
致富脱贫添虎翼
开山治水展鹏程
丙穴鱼生人间改岁
寅方斗指天下皆春
春风浩荡花香鸟语
岁月峥嵘虎跃龙腾
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牛奔福地普天献瑞
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势如破竹人欢马叫
安若泰山虎踞龙盘
紫气东来江山如画
红旗招展龙虎扬威
祖国富强神龙活虎
人民幸福舞燕飞莺
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
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
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
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
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
人民思治龙虎振精神
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
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祖国腾飞大鹏振羽翼
宏图再展乳虎显神通
忆旧岁牛劲冲霄汉神鞭一指神州巨变
看今朝虎威壮中华众志成城经济腾飞
庆虎岁把酒高吟虎跃曲
祝丰年扶犁又唱丰收谣
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
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迎新春处处呈文明气象
入虎岁人人当改革先锋
虎跃龙腾碧海黄山妆玉宇
莺歌燕舞春风旭日蔚神州
虎跃龙腾华夏人民多俊杰
莺歌燕舞阳春山水尽朝晖
牛耕广野丑年犁出文明路
虎跃深山寅岁图开舜尧天
岁步寅年喜庆团圆同把酒
珠还合浦欢歌一统共迎春
喜庆牛年两制先迎香港还
欢歌兔岁亿民再赞澳门归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丑岁建奇功香港回归昌国运
寅年兴大业宏图展现壮情怀
虎年喜虎劲攻关夺隘皆如虎
春节焕春光绣水描山总是春
牛年虽过去牛劲更增多奉献
虎岁喜临门虎威大振有精神
寅时入虎年十亿人民振虎劲
佳节描春色九州大地荡春潮
龙腾虎啸
腊尽春回
高崖伏虎啸
茅庐卧龙飞
虎啸风声远
龙腾海浪高
龙引千江水
虎越万重山
密林藏伏虎
萝峰染晴云
山月流古雪
风虎浴清泉
事事都如意
虎虎有生气
云中熊虎将
天上凤凰儿
百尺飞泉鸣震谷
一声长啸势惊天
丙部琳琅春馥郁
寅宾璀灿日光华
长白虎啸林中日
江南猿啼岭上风
赤县奔腾如虎跃
神州崛起似龙飞
丑旧寅新宏图展
牛归虎跃春意浓
丑去寅来千里锦
牛奔虎啸九州春
丑去寅来人益健
牛奔虎跃春愈新
春风浩荡神州绿
虎气升腾岳麓雄
春风着意随人愿
虎气生威壮国魂
春光春色源春意
虎将虎年扬虎威
春节乍闻春有喜
虎年乐见虎生风
春雷巨响山河动
月夜旋风草木飞
春晓寅回人起舞
岁祯虎啸物昭苏
电闪金光夸五色
雷鸣巨吼动千山
憨厚忠诚牛品德
高昂奋勇虎精神
虎步奔腾开胜景
心有灵犀一点通全诗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注释: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诗意: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到天上去
7、琼(qi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借用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润物细无声全诗
润物细无声全诗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潜(qi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诗意: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4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