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炒肉好吃的家常菜
炒肉好吃的家常菜如下:
1、包菜炒肉丝:包菜炒肉丝是一道家常菜,主要食材有包菜、瘦肉等,调料有油、盐、鸡精等。该道菜主要是通过将食材倒入锅中炒制而成。
2、蒜薹炒肉丝:蒜薹也就是大蒜长出的花莛,容易被误写为“蒜苔”。蒜薹不但有浓浓的蒜香,而且味道爽甜,用来做小炒最适合不过。
3、腐竹炒肉丝:腐竹炒肉丝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菜,属于粤菜系。主要食材有里脊肉、大葱、腐竹,该道菜主要是通过将食材倒入锅中炒制而成。
4、豆角炒肉丝:豆角炒肉丝是一道以四季豆角、猪肉作为主要食材,姜丝、食盐、五香粉、鸡精、麻油为辅料炒制而成的一道家常菜。
5、辣椒炒肉丝:辣椒炒肉丝是以辣椒、五花肉作为主要食材,以豆豉,大蒜子,酱油,油盐,味精,生姜等作为辅料制作而成的一道菜肴。口味香辣。辣椒炒肉是湖南人每家每户必吃的招牌“土菜”,是最具代表性的湘菜之一。
6、西葫芦炒肉丝:西葫芦炒肉丝是一道由西葫芦、瘦肉、油、盐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家常菜。而且快,还简单,营养也有了,是很不错的家常菜。
7、青椒炒肉丝:青椒炒肉丝是一道以青椒、猪肉为主要食材烹制而成的京菜,口味辣。具备烹饪简单,味道可口,营养丰富,补充人体需要维生素的特色。
8、豆芽炒肉丝:豆芽炒肉丝是一道由猪瘦肉、 黄豆芽、韭菜、新鲜红椒等为主要食材制成的菜品。该道菜主要是通过将食材倒入锅中炒制而成。
9、洋葱炒肉丝:洋葱炒肉丝是一道健康美味的家常炒菜,洋葱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家常菜。可口营养,而且味道鲜美。
10、木耳炒肉丝:木耳炒肉丝是中国常见的一道家常菜,主要由木耳、肉片等炒至而成,由于其味美且制作工艺简单,为大部分人们所接受。
11、胡萝卜炒肉丝:胡萝卜炒肉丝是一道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胡萝卜、猪肉等,口味鲜美,营养丰富。需要注意的就是翻炒胡萝卜时避免其营养流失。
12、蒜苗炒肉丝:蒜苗炒肉丝属川菜,主要食材是蒜苗和五花肉,调料为红椒、植物油、盐等。该道菜通过将食材倒入锅中翻炒烹饪制作而成。
13、黄瓜炒肉丝:黄瓜炒肉丝是一种中国的传统家常菜,所需食材和制作方法都简单明了,味道咸鲜口味,清脆爽口。但是,黄瓜不可太早下锅,也不要炒太久,容易出汤,影响口味。
14、香菇炒肉丝:香菇炒肉丝是百姓饭桌上的家常菜。主料是香菇和猪肉,属于东北菜系,主要烹饪工艺是炒。
从蔬菜、肉类、米面油到生活用纸,吃的、用的都涨了!咋回事?
1、菜比肉贵原因一:蔬菜供应滞销: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连续回落。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猪肉均价为每斤10.5元,比1月份下降60.8%,很多地方甚至不到8元。
2、菜比肉贵原因二:季节天气影响: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3、菜比肉贵原因三:价格规律所致: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76.7%。而部分蔬菜价格变高的背后,则是短暂上涨的生产流通成本。对此,也无须过虑,高菜价会促使蔬菜供应增加,低肉价已挤出落后的养殖产能。
4、菜比肉贵原因四:价格涨幅不同:不同城市蔬菜的涨幅不同,有的城市菠菜一斤15元,有的城市七八元,还有的四五元就能买到。这启示我们,蔬菜保供稳价,要紧盯百姓生活最常见的当家菜,以北方大中城市的冷季时段为重点。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按照历年的规律来看,3~4月往往是消费的淡季,对应的蔬菜肉类价格走低,但今年是个例外。
一方面是疫情等原因引发的全球通胀开始向下传导到食品端,另一方面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市场看涨的情绪,随着能源、粮食等原料价格上涨,增加了食品成本。
国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表现为米面油、蔬菜、肉类等价格接连上涨。
1、菜价大涨
当前的菜价确实并不低,有的甚至比肉还贵,就连比较易储存的土豆都涨到了接近3元一斤了,其他不易储存的绿叶菜涨幅就更大了。
比如像黄瓜、蒜苔、菠菜、尖椒等都有比较大的上涨,甚至有的比春节时期还要高。
总体来说,蔬菜的价格上涨主要受3点的影响:
一是一季度以来气温总体偏低,使得蔬菜生长比较缓慢,上市量自然下降;
二是疫情导致的运输受阻,一些蔬菜本身就存在运输不畅的问题,再加上疫情交通受阻,导致产地与市场中断;
三是油价“7连涨”,运输成本无疑也被推高了。
所以最终表现为我们的“菜篮子”越来越“重”了。
2、肉价小涨
相比蔬菜,肉类价格的涨幅并不是太夸张。
比如牛羊肉价格一直坚挺,和春节时期差不多,没怎么降。
而鸡蛋价格也在经历了短暂的回落之后又有了上扬的苗头。
不过,要说便宜的只有猪肉了,受产能高位、消费低迷的影响,猪肉价格确实没怎么涨。
但综合来看,肉价是有小幅上涨的。
而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受疫情影响运输不畅,使得产销不均,产地往往价格便宜,而销区却较贵。
3、米面油涨了
在米面油中,涨幅最大的就要数食用油了。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乌克兰暂停了葵花籽油的出口。
而乌克兰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占全球的80%,因此一旦暂停影响较大,全球多国出现了“油荒”。
比如西班牙已经开始对食用油进行了限购,每人只能购买5升,而印尼也开始排队抢购食用油。
而国内方面,无论是大豆油还是葵花籽油,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也都超过了50%。
米面的价格也有小幅上涨。
尤其是今年小麦价格可谓是频频上涨,最高时突破了1.7元/斤,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因此带动面粉价格也有一定涨幅,一袋面粉涨了约20-30元。
不过鉴于米面是绝对的口粮,而这种涨幅主要是成本增加导致的,并不是供求关系的波动,因此后续上涨的空间基本很小了。
4、生活用纸也涨了
随着吃喝上涨,一些生活用品也出现了上涨,例如生活用纸。
3月底时,各大纸业纷纷发布了调价函,文化纸和生活用纸都出现了上涨。
例如,晨鸣纸业在3月底时宣布将其系列产品价格上调300元/吨,而太阳纸业也将生活用纸原纸的出货价格上调了300元/吨,累计近一个月内涨幅达到了500元/吨。
纸张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木浆价格上涨引起的。
中国对进口纸浆依赖度较高,木浆进口的依存度就在60%以上。
而受全球市场波动以及能源价格走高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3月上旬时,全国流通领域纸浆价格为7009.8元,相比1月份上旬时为6111.6元,2月内涨幅就达到了14.7%。
不过,生活用纸经常会搞促销活动,所以对大众来说,对于价格上涨并不敏感,而肉类也因为消费低迷所以也感觉不明显。
但是人们普遍对于菜价的上涨有比较明显的感觉,不过蔬菜的上涨往往很难持续,后续随着天气的回暖,上市量的增加,这种局面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4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