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农产品利润都去哪儿了

如今农业是热门领域,不少农业创业者在前期都计划得“天衣无缝”,但实际做起来却可能困难重重。农产品的利润,其实是被这“六个黑洞”给抢走了。

农产品利润都去哪儿了

1 会“骗人”的毛利润

很多人认为只要算好了利润空间,就能预测自己大致能赚多少钱。比如经营超市,一般的经验是要确保拿到20%到25%的毛利润,最后才能有3%到5%的净利润。

但是,一进入农业领域,似乎进入了不可预知的“量子世界”,用纸面计算毛利润来预测收入,似乎已经不再适用。

首先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往往无法提前预知如“蒜你狠”、“姜你军”这些“意外”。

其次是农业领域尚处于不稳定的转型期,很多以前被认为铁打的规律,都出现了变数。比如养殖业界多年奉行的“猪周期”,即“一年挣、一年平、一年亏”,很多人就是确保第一年把后两年的钱赚回来,基本上就能避免风险。但近几年,猪周期也地被一点点打破了。

2 调控中的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价格不像二、三产业的产品价格,大多都是市场定价。几乎所有国家都不会把农产品价格完全交给市场来决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宏观调控。所以,做农业必须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动向。

3 会“隐身”的人工成本

很多产业看上去利润不错,比如肉牛,明明市场价格很高,赚钱不成问题,但很多农户可以做的产业,企业却不一定能做。

原因在哪儿?首先,农民自己从事养殖的时候,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其中人力成本很多被隐藏了。加上很多养牛的农户既不用建场地,草料也主要靠自己解决,成本控制的如此低,最后才赚了些钱。

但相关行业的企业就完全不一样,建场地、买草料、防疾病,哪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工成本。

4 不可不算的“储藏损失”

淘宝很火,生鲜电商很热,很多人觉得这种模式直接搬到农产品销售上,照样适用,甚至他们以为这就可以抢走菜市场的饭碗,但结果如何?不少店可能风风火火开张,稀里哗啦倒闭。

做的好的生鲜电商,他们首先解决了农产品储藏的技术问题。新鲜蔬菜不能过夜是蔬菜经营者都了解的常识,但现在对于国内大多数生鲜销售商来说,储藏不仅是技术难题,成本更让人头疼。

运费比菜贵不说,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储藏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很多农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时,都已经是被层层扒皮或者大量失水,品相变坏都是常事。一旦卖不出去,此前的所有投入,包括人工、肥料、农药、机械成本,都统统白费。

5 不可控的外在风险

做农业,赚钱难,赔钱倒是格外容易。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每年全国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占到种植总面积的1/6,各种病害、虫害以及不可预知的极端天气,防不胜防。计划得再周全,一次洪灾、旱灾或者冰雹,就全没了。

所以,做农业还必须投入保险成本。

6 漫长的回报周期

正因为农业风险大,因而融资不易。但是农业要想赚钱,又必须资金规模化。相比过去,现在国家逐渐开始放宽政策,农地抵押贷款逐步开始试点,但能贷到钱只是第一步,农业的回报周期相对过长。

利润是农民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最终成果,它是产品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之后的余额。

农产品销售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农产品销售利润=农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

其中:农产品销售收入,是销售某种农产品或某几种农产品所获得的总收入,它在数量上等于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的乘积;销售成本是指已经销售的那部分农产品所分摊的生产成本,它的计算公式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产品销售费用是指农民在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5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