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各国经济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菲律宾--1946年独立; 1950年以后,政府开始限制消费品进口,实行外汇管制,鼓励发展替代进口商品的工业; 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取经济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取得一定成效; 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 菲律宾的外项型工业比较发达. 越南---1945年独立; 1976年宣布全国统一; 1986年实行改革开放; 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著名的稻米产区,从越南出口的产品来看,大多都为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属于欠发达的农业国. 老挝---1945年独立; 1975年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1988年以来,推行革新开放路线,对内调整经济结构,对外实行开放. 柬埔寨--属于落后的农业国; 1998年以后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现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泰国---属于典型的农业国; 1961年起,实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扩大出口,引进外资,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向新兴工业国转化; 1995年,人均收入已超过2500美元; 1997年,爆发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1999年下半年,经济开始恢复; 1991年起,实行汽车业自由化,发展很快; 泰国是世界首位出口大米,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尽次于日本和中国的第三大海产国. 缅甸---1948年独立; 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1989年,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增速; 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较快; 1997年以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其它因素,经济遭遇困难. 缅甸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都很丰富; 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柚木出口国. 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 1963年,马来亚,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 1965年,新加坡推出; 自然资源丰富; 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业的发展,重点是电子,汽车装配,钢铁等部门,矿业以锡,石油,天然气开采为主,农业以香蕉橡胶,可可,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 印度尼西亚-1945年独立; 1968年以来,大力调整经济和产品结构; 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创; 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外向型的制造业; 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新加坡---1965年成立共和国; 建国后,在保持原有以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为主的经济特色的同时,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来建立较合理的经济结构. 制造业发展极为显著,是仅次于休斯顿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粮食全部靠进口;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新加坡的五大经济支柱:运输,贸易,金融,制造业和旅游业. 文莱---其经济支柱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 独立后,积极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 主要出口: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 东帝汶--2002年成立民主共和国; 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一些地区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和特点
15年8月21日最新汇率,1越南盾=0.0003人民币;
1人民币=3504.4392越南盾。
30000000越南盾=8560.5709人民币;
30000000越南盾在越南能买很多东西,比如:进行投资,进行创业;购买电脑,电视,可以付1年的房租等等;
但要注意:要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供、产、销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人、财、物各种要素合理结合,充分利用,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1、区位特点:
(1)自然区位:
气候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人文区位:
种植园一般占地几千至几万公顷,雇佣成千上万名农民从事大规模生产。种植园的数量在一个国家内不一定很多,但却在该国有关经济作物的生产中居于主要甚至垄断地位。
种植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许多种植园由外国垄断公司出资兴办,直接经营者是公司雇佣的经理和职员,这是与个人经营的农厂明显的不同之处。
2、生产特点:
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占地面积大,劳动密集型农业;种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低;受历史因素影响大)。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天然橡胶、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1、分布情况
世界上能够进行热带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约5亿多hm,主要分布在亚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世界主要热带作物有天然橡胶、油棕、椰子、木薯、胡椒、槟榔、香荚兰、咖啡、可可、香蕉、芒果、菠萝、番木瓜、油梨、腰果等多种。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6年世界热带作物初级产品总量达6.12亿t,投产面积达8 313万hm,其中99%以上分布在亚洲、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世界热带经济类作物、热带水果、热带香辛作物(胡椒、香草兰)等主要热带作物的主产区多分布在亚洲,咖啡、可可等热带饮料作物以拉丁美洲和非洲为主。
2、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世界主要热带经济类作物有木薯、油棕、天然橡胶、椰子等,2006年世界热带经济类作物总产量达4.67亿t,其中,亚洲产量为2.71亿t,占世界总量的59%;非洲产量为1.41亿t,占30%,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产量为5 077万t,占11%。
2006年世界木薯产量为2.26亿t,为世界第一大热带经济作物,主要产于非洲,2006年非洲木薯产量为1.22亿t,占世界木薯总产的53%,主产国为尼日利亚、刚果、莫桑比克、加纳等;
2006年亚洲木薯产量为6 701万t,占世界的29.7%,主产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中国、柬埔寨、菲律宾等;2006年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木薯产量为3 793万t,占世界的17.3%,主产国为巴西、巴拉圭、哥伦比亚、秘鲁等。
2006年世界油棕果产量达1.75亿t,主产区在亚洲,2006年亚洲油棕果产量达1.47亿t,占世界的84%,主产国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菲律宾等;
2006年非洲油棕果产量为1 709万t,占世界的9.7%,主产国为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喀麦隆、刚果共和国等;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2006年产量为977万t,占世界油棕果总量的5.5%,主产国为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洪都拉斯、科特迪瓦等。
2006年世界椰子产量为5 532万t,主要产量在亚洲,2006年亚洲椰子产量为4 751万t,占世界椰子总产量的86%,主产国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泰国、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缅甸等;2006年拉美与加勒比海的椰子产量为440万t,
占世界椰子总产量的8%,主产国为巴西、牙买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多米尼亚等;2006年非洲椰子产量为180万t,占世界的3%,主产国为坦桑尼亚、加纳、莫桑比克、尼日利亚、科特迪瓦等。
2006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990万t,主要产自亚洲,2006年亚洲天然橡胶产量为921万t,占世界天然橡胶总产量的93%,主产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等;2006年非洲天然橡胶产量为47万t,占世界天然橡胶总产的4.8%,
主产国为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喀麦隆等;2006年拉丁美洲的天然橡胶产量为2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主产国为巴西、危地马拉、墨西哥、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
3、热带药用植物
在热带药用植物中,槟榔被列为世界粮农组织统计的大宗药用植物,2006年世界槟榔产量为86万t,其中99.9%以上都在亚洲生产,2006年非洲仅肯尼亚有90t的产量,亚洲槟榔主产国为印度、中国、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斯里兰卡等国,
尼泊尔、马来西亚、马尔代夫仅有少量生产。印度的产量最大,2006年产量达48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56%;中国是第二大槟榔生产国,据农业部南亚部统计数据2006年槟榔产量达18万t,均产自海南省。
百度百科-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百度百科-热带农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5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