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爆笑小品剧本3人

甲1:有个同学,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爆笑小品剧本3人

乙1:说什么呢?

甲2:“怎么还不放学呀?”

乙2:老盼放学啊?

甲3: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你这儿干吗呐”?

乙3:我学习呢,你干什么呢?

甲1:“嘻嘻,不知道。”

乙1:作业写完了吗?

甲2:“嘻――不知道。”

乙2:考试及格了吗?

甲3:“嘻――不知道。”

乙3:嘿,这也不知道啊!

甲1:“嘻――不知道。”

乙1:嗨!你这次数学考多少分?

甲1:“9分”

乙1:不是不知道啊?

甲1:上次考试得10分。

乙1:得,又少1分。

甲1:你说,要这样发展下去,小学还能毕业吗?

乙1:我看,再不珍惜时间,就不能毕业了。

甲1:你古语知道的多吗?

乙1:知道一些。

甲1:有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乙1:知道,这是说光阴无价。

甲1:大诗人苏轼有句成语:“一刻千金”。

乙1:对,一刻钟一千两金子。

甲1:时间对谁都是一样的。

乙1:非常公平的。

甲1:可有人要多得点时间。

乙1:从哪儿来?

甲1:得去挤。

乙1:对。

甲1:鲁迅讲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乙1:对,少壮须努力!

甲1:一天能多挤一点时间学习。

乙1:就要挤时间学习。

甲1:一天找半个小时,写上一篇百字短文。

乙1:循序渐进,你会练出秀丽的文笔。

甲1:一天抽十分钟时间,读一首唐诗。

乙1:那一年能熟读三百首哇。

等等。

扩展资料:

小品注意事项:

(一)身心放松,自信,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小品演艺。

“紧张”是最让人发挥失常的一个难点。在演艺小品的时候出现紧张状况是很正常的,如果紧张占据了你演艺的整个状态,那么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弊病的。我们作为一名演艺者应该努力让自己克服紧张心理、恢复本能并建立起信念感。

(二)学会如何组织行动。

表演是行动的艺术,学习表演就是要学习如何组织行动。表演者在小品阶段要起码学会组织简单的行动,行动来自对规定情境的细致分析,来自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的分析。

严格按照行动的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去组织行动,以角色的思维、逻辑对规定情境进行充分的感受去行动,对规定情境缺乏足够的理解,没能按行动的三要素去详细分析就会出现错误的组织行动,让人不相信,这是初学者易犯的毛病。

你要是讨论赵本山的某一部作品,是不是以丑化农民和残疾人为主要笑料,那可以详细地分析下。你要是整体地说赵本山小品,那肯定不是,尤其是前期作品,跟丑化农民和残疾人完全不搭边。赵本山小品我也没看全,但还是看过不少,尤其是九十年代的作品。残疾人在作品里出现得很少,好像就是范伟被忽悠成了残疾人,人物设定还不是真正的残疾人。农民出现得很多,赵本山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嘛,演农民得心应手。在这段时间的作品里,农民基本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简单举几个例子——《牛大叔提干》里牛大叔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农民,一心要完成学校窗户的任务,即使最后发现那个公司在扯蛋,也不忘要几张塑料布挡窗户。《红高粱模特队》里赵本山为首的一系列农民作为主角,要表达的是劳动者是最美的人,讽刺范伟扮演的指导老师是臭美。这可能对职业艺术家很过分,不过结合那个年代,市场刚刚繁荣起来的时候也有许多山寨艺术家出现,鱼龙混杂的时期,范伟代表的应该是后者。《同学会》里赵本山扮演的农民企业家勤劳低调而且重情谊,范伟扮演的虽然也不是坏人,但明显健忘而且虚荣,最后被打脸。《拜年》的赵本山夫妇虽然没有很光辉的形象,但至少是作为老实人而不是负面出现的,话说这个作品里的出场的都是正面人物,被讽刺的是始终没露面的乡长小舅子。《三鞭子》里的老农民耿直又有原则,不惧权势,形象比拜年里的老夫妇更高大。《昨天今天明天》系列不用说了吧,绝对主旋律作品。后来的《策划》里面农民是老实人,讽刺的是节目组坑蒙拐骗。不多举了,涉嫌丑化农民的大概是比较后期的《不差钱》,里面农民出身的赵本山打肿脸充胖子,但也不明显。你非说那是丑化农民,也说得出道理,但是一个刚刚富起来的人好面子又保持了节俭的习惯没有任何不可理解的地方。多少人的长辈都保留了节俭甚至抠门的习惯,那是过去穷怕了;你们周围又见过多少好面子的人?从这个角度,这根本就没有丑化,这个形象就是普通的老实人;这更不是针对农民,因为城市居民有很多也是这个样子。话说我倒觉得赵本山在里面的形象很机智啊,面对一个一碗面要好几十块的黑店,能想出自带食材的办法去反制,这叫丑化?有些人所谓的丑化,不过是自己事先把这个形象定义为丑而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5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