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价格指数的价格上涨

57种生活必需品同比涨7% 蔬菜涨幅过半

价格指数的价格上涨

据新华社报道,7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5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比上涨7%,涨幅比6月份扩大1.2个百分点。

其中,由于高温多雨天气影响生产和储运,导致蔬菜、鸡蛋价格加速上涨。商务部监测的18种蔬菜和鸡蛋的平均批发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9.7%和9.3%,涨幅分别比6月份扩大13.7和8.8个百分点。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国家冻猪肉收储及生猪出栏量下降的影响下,猪肉价格开始回升。7月份,鲜猪肉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上涨4.0%,涨幅比6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

此外,据商务部监测,7月份我国粮食价格趋涨。

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走高有明显影响,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食品价格上涨6.8%,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总体上看,7月CPI同比上升3.3%,涨幅较6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为2010年最大涨幅。

2010年8月9日至15日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缩小

据商务部监测,2010年8月9日至1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8月2日至8日,下同)上涨0.4%,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0.5%,涨幅均缩小0.6个百分点。

57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39种,占68.4%;持平的有3种,占5.3%;下降的有15种,占26.3%。禽、蛋零售价格继续回升。受高温和洪涝天气影响,禽蛋产量下降,鸡蛋价格上涨1.5%,自7月中旬以来鸡蛋价格累计涨幅达5.9%;冰鲜鸡价格上涨0.1%。肉类价格继续上涨。猪肉价格上涨1.5%,涨幅较前一周缩小1.1个百分点,自6月初以来累计上涨17.6%;牛肉、羊肉价格上涨0.5%。水产品价格小幅上涨。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增加,8种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上涨0.9%,其中小带鱼、大带鱼、鲫鱼、大黄花鱼价格涨幅分别为2.8%、1.5%、1.3%和1.1%。粮食价格小幅上涨。面粉、大米零售价格上涨0.2%。食用油价格有涨有落。花生油、菜籽油零售价格上涨0.2%,豆油零售价格下降0.1%。蔬菜价格小幅回落。天气好转,叶类菜生长迅速,蔬菜市场货源充足。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下降0.7%,其中圆白菜、生菜、大白菜、芹菜价格分别下降8.5%、4.1%、3.7%和3.5%。

112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价格上涨的有53种,占47.3%;持平的有44种,占39.3%;下降的有15种,占13.4%。从大类看,矿产品、钢材、橡胶、能源、化工产品、建材、轻工原料、农资、有色金属价格均有上涨。矿产品价格上涨1.5%。其中铅矿、锡矿、铁矿石分别上涨2.2%、2.1%和1.7%。钢材价格上涨1%。受钢铁产量减少、铁矿石价格上升影响,钢价连续第四周上涨,其中0.5mm无取向硅钢片、14# 工字钢、Φ6.5mm高速线材分别上涨6.8%、2.5%和1.9%。橡胶价格上涨0.6%。马来西亚等国天然橡胶产量下降,橡胶价格连续第三周回升,其中丁苯胶、顺丁胶和丁腈胶分别上涨0.9%、0.6%和0.5%,国产1#标准胶、进口3#烟片胶分别上涨0.5%和0.4%。能源价格上涨0.5%。天然气、石油分别上涨2.1%和0.9%,煤炭与前一周持平。化工产品价格上涨0.4%。其中甲醇、苯酐分别上涨4.9%和3.8%。有色金属价格上涨0.2%。1#锌、1#镍、1#锡、1#铅分别上涨2.5%、2.1%、1.8%和0.1%,A00铝、1#铜分别下降0.5%和0.4%。

全国蔬菜都在涨,一夜间上海青菜价格翻倍,究竟发生什么?

时间很快,马上就要进入4月的下旬了,再过几天大家期盼的五一小长假就要来了,据中国政府网信息,2022年4月30日到5月4日放假5天,但是4月24日和5月7日要上班,这种调休休息的方式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但不管讨厌还是喜欢,上级通知这样那就只能这样了,还是放下负担好好享受假期。

说完五一假期,下面就到了每月一次的产品价格预测环节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生活必需品中的6种价格会出现明显变化,其中4种恐怕会涨价,2种有希望降价,都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看一下。

一、蔬菜价格有望下降

细说起来,从春节到现在大家一直都在吃高价蔬菜,据农业农村部网站统计,目前我国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为5.19元/公斤,也就是接近2.6元/斤,这个价格依然算是比较高的了。

不过,业内人士预测5月蔬菜价格将会迎来明显下降。

1、五一后我国很多地方都进入到了初夏季节,各地气温提升明显,蔬菜生长速度加快,产量增加。

2、五一后上市的蔬菜将会以露天蔬菜为主,种植成本大大下降。

3、此前致使菜价高位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运输受阻,后续随着疫情的稳定,交通将会恢复,运费有望下调。

据了解,已经有部分地区的蔬菜价格明显下降了,各地的一元菜、二元菜种类越来越多,相信到了五月,蔬菜价格会更加便宜。

二、水果价格有望下降

同蔬菜一样,从春节前到现在大家一直都在吃高价水果,有关专家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国际形势的原因,我国进口水果的数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国产水果进入到了青黄不接的时期,柑橘等进入上市末期,冷库水果量也在下降,使得市场水果供应不足。

此外,交通运输不畅,运费高涨也是水果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

当然,近期大家居家办公人数增多,水果消耗量偏高也是原因之一。

进入五月之后,一些早熟水果品种将会陆续上市,比如樱桃、荔枝等,冷库水果进入尾期,贸易商会加速出货腾空库房,为后续水果做准备,这些都会增加市场水果供应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冷饮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抢占了水果市场,需求减弱。

供需两端的影响下,水果价格有希望在五月降价。

三、面粉也会降价

最近几天,面粉价格反常上涨,面粉企业持续大幅度上调小麦收购价格,现阶段山东各企业普麦报价已经涨到了1.63、1.64元,河南普麦价格涨到了1.61-1.65元。

小麦价格的这波突然上涨,有点出乎粮食人的预料,在大家都以为新一季小麦上市在即,小麦价格不会明显上涨了,没想到不仅涨了,而且是大涨。

笔者认为小麦涨价主要有这么几个逻辑:

1、面粉经销商拿货积极性提高,面粉企业订单增多;

2、不少面粉企业依旧处于停机检修状态,开机率整体偏低;

3、面粉企业库存不足,而市场交通不畅,只能紧急提价收粮;

4、市场炒作;

5、国际粮价高涨,部分国家囤粮自保,影响麦价走势。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涨价,到了5月,我国新一季小麦将会陆续上市,国内小麦供应紧张局势将会改变,而且随着疫情稳定,交通运输恢复后,市场小麦流通量将会增加,陈麦降价同新麦接轨。

四、猪肉价格恐上涨

猪肉价格上涨这几天已经体现了出来,随着近期生猪价格的明显反弹,猪肉价格也有了小幅度的提升。

目前全国猪肉批发价格为9.01元,零售价格基本在10-15元。

虽然目前生猪产能处于高位,但到了5月猪价和肉价恐怕都要涨价。

五一会带动人员外出,疫情稳定后可能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增加餐饮需求,猪肉需求上升。

随着猪价的再一次回升,近日不少猪场开始补栏,还有猪场尝试二次育肥,也就意味着虽然市场不缺猪,但生猪上市量恐不理想。

官方的连续收储,也给了市场积极信号,很可能会改变养猪户心态,促涨猪价。

五、汽油价格恐怕会上涨

上周汽油价格刚刚迎来了2022年的首次降价,但新一轮油价周期开局不利,结算日的第一天国际油价就迎来了明显上涨,此前国际油价下降主要是受美国等国家释放石油战略储备的结果,虽然表面上各国都在努力做着控制油价的事,但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到实处执行的并不多,近期油价的反弹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疫情结束后,交通运输会明显恢复,国内成品油需求量上升,恐会再次刺激国内汽油价格的上涨。

六、卫生纸价格会上涨

其实从去年开始,各类纸的价格都在上涨,从卫生纸到瓦楞纸,再到文化用纸、包装用纸,价格都在稳步上涨。

而促使纸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材料和包材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下降后不得不提价。

据统计,在最近一年的时间内生产生活用纸的重要原材料纸浆的价格从4970.4元/吨上涨到了6111.6万吨,而且目前依然没有降价的迹象,也就意味着后续我们日常使用的卫生纸、文化用纸,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

“青菜价格一个晚上翻了一倍,昨天还是每斤2元,今天变成4元了”“一斤菠菜要卖15元”“猪肉也在涨价”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上海市民发现菜价有波动,而且全国各地都出现类似情况。有自媒体将此解读为“这是物资短缺的信号”。这是真的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查证发现,蔬菜价格上涨不假,但与“物资短缺”关系不大。

菜价为何涨?

全国蔬菜价格变化,主要与近期全国多地降温降雨有关。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表示,进入9月后,寒潮和持续降雨天气对全国主要蔬菜产区造成一定影响,蔬菜供需偏紧,秋冬季蔬菜价格创下历年来新高。

按照往年采收情况,随着天气转凉,山东寿光、河北张家口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逐渐进入收尾期,产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各地地产蔬菜和南方产地蔬菜批量上市,加上运输保鲜费用降低,全国蔬菜均价通常呈小幅下行趋势。

但今年9月下旬以来,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并迅速降温,导致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

上海部分农产品批发商也表示,本轮蔬菜价格上涨与“南北衔接断档”有关。以菠菜为例,本来这段时间供应上海的菠菜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山东聊城。但当地菠菜基地受淹,使得批发商转从其他产区寻找供应商,从而提高了价格。

菜价什么时候跌?

受天气和供求变化影响,菜价涨跌是常态。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公开信息,目前南方产区的蔬菜长势良好,大部分能按期上市,这将推动菜价回落至常年同期平均水平。只是在短期内,部分蔬菜品种可能还会上涨,但大趋势是回落。

就上海地区的蔬菜供应看,根据往年规律,从9月底开始,上海客菜供应将从北方产区逐步转移到南方产区,今年北方产区提前收尾,才导致菜价上涨。

不过,客菜和本地菜的供应量都在提升。

光明食品集团下属西郊国际、江桥市场、江杨市场等三大一级批发市场反馈称,经梳理排摸,目前海南、云南、广东、福建等本市主要蔬菜供应的南方产地菜源均有保障。同时,三大批发市场正加大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组织辣椒、娃娃菜、豆类等花色蔬菜,从山东、河北、内蒙等地组织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从云南和福建等地组织西葫芦、笋类、绿叶菜等蔬菜,丰富近期的蔬菜市场供应。

地产蔬菜的供应也将增加。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表示,9月以来,天气逐渐转凉,有利于地产蔬菜生长。秋冬是最适合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生长的季节,产量高,品质好。

物资缺不缺?

官方统计还显示,菜价变化与天气变化和不同产区产期衔接有关,但这并不代表物资短缺。

首先,目前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并非年内最高。10月22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4.92,“菜篮子产品价格指数”是127.66,“粮油产品价格指数”是108.6,环比前一天均略有上升。但如果放在全年看,以上指数并未处在最高位,最高位出现在今年2月,该指数在今年1月和3月也均高于目前水平。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是综合测度和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价格整体水平及其变化的指数体系。该指数基于全国200余家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各类农产品价格数据,重点体现鲜活农产品、粮油产品在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平。

其次,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在涨价。记者查询了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最近7日(10月15日至10月23日)主副产品价格,其中蔬菜价格整体上涨幅度较大,肉类和禽蛋呈小幅上涨,但水产品、水果和油价均保持稳定。

其次,各种主副食品生产供应充足。农业农村部表示,全年粮食有望高位增产。其中,夏粮量质并增,产量2916亿斤、增加59.3亿斤。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提高1.5个百分点。早稻实现增产,产量560亿斤、增加14.5亿斤,连续两年增产。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已近八成,近期的连阴雨对产量影响总体有限。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菜篮子”产品也数量充足、品种丰富,市场稳定。其中,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均相当于2017年年末水平。牛羊和家禽平稳发展,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4%,牛奶产量同比增加8%,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3.8%。蔬菜水果量足价稳,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水果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小幅回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5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