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家级开发区有哪些
导语从产业发展看,陕西高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实力雄厚,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近几年三星、美光、吉利、京东等许多企业纷纷来陕建立生产经营基地。这些都为陕西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现实机遇。你知道陕西有哪些产业园吗?下面51Dongshi编辑就从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物流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等类型为大家介绍陕西产业园区的概况。
陕西产业园概况产业园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据了解,陕西省将积极打造现代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等六大新的支柱产业,到2021年,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将由2015年的5724亿元增加到1.8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15年的28.1%提高到46%以上。截止2020年末,陕西省产业园的数量达1200多家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88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0.8%。
陕西高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以下企业认定为高新企业,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和陕西形象,企业本身也可以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2020年,陕西省创新型企业数量大幅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8069家,入库企业数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100家,同比增长41.8%;科创板上市企业和过会企业6家。
陕西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部分)公司名称公司名称公司名称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陕西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保税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截止2020年12月,陕西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6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
陕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都位于各省、市、自治区的省会等中心城市。1984年到1986年,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首先设立了14个国家级经开区,截至2021年1月,中国共设立21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陕西占有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时间:1993年9月
规划面积:122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消费品制造等主导产业。
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时间:1999年6月
规划面积:8.1205平方公里
特色产业:已经形成航空配套、装备制造、食品中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等特色产业。
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在一些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从1988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建立开始,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共设立16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陕西占有7个,这些高新区不仅引领着各市的发展,同时为陕西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时间:1991年3月
面积:1079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半导体、软件信息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以及现代金融、文化创意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
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时间:1992年
规划面积:164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形成“电子显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型合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990年起,中国先后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等6种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2年起新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60个,其中综合保税区147个,陕西占有6个。
西安综合保税区设立时间:2011年2月14日
规划面积:6.17平方公里
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展示交易、出口加工、保税物流、文化保税、辐射服务为特色的外向型经济产业体系。
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设立时间:2012年9月22日
规划面积:3.64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将承载陕西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及其配套企业建设用地和中期扩展用地。
更多综合保税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宝鸡综合保税区、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
陕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自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10)发布实施以来,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共推出4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成为旅游行业继5A级景区之后又一金字招牌,是旅游产品改革创新、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截止2020年12月,陕西共有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宝鸡市太白山温泉旅游度假区陕西省级开发区省、市级开发区是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管理的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发挥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重要作用。截止2018年,全国共有省级开发区1991家,其中陕西占有40家。
陕西省级开发区名单开发区名称开发区名称开发区名称西安_河经济开发区西安灞桥工业园区临潼区新丰工业集中区西安郭杜工业园区陕西高陵泾河工业园区陕西户县沣京工业园区陕西蓝田工业园区陕西铜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眉县科技工业园三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咸阳市泾阳县工业密集区咸阳市乾县纺织工业园区咸阳市礼泉县工业园咸阳市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长武煤电工业园区咸阳市武功县工业园区澄城韦庄工业集中区蒲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南市白水县苹果科技产业园富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塞工业园区延长县工业集中区甘泉工业园区延安市中国洛川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城固县三合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汉阴县月河工业集中区石泉县古堰工业集中区安康市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岚皋县六口工业集中区平利县工业集中区旬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洛南县陶岭工业园区商南县工业集中区山阳县工业集中区//陕西物流园区物流园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园将在现代物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11月19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全省物流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授牌大会”在西安人民大厦会议厅召开,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尚战朝同志通报了陕发改贸服(2020)1584号文件及陕西省示范物流园区13家名单,并给其示范园区授牌。
陕西省示范物流园区评审通过园区名单企业名称申报园区名称园区地址园区类型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陕西商储凤城七路物流园西安市商贸服务型陕西东大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东大石油化工物流中心西安市综合服务型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安集装箱中心站物流园区西安市综合服务型陕西泰华物流产业有限公司陕西泰华物流产业园区宝鸡市生产服务型宝鸡华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华誉物流园区宝鸡市综合服务型陕西华阳物流有限公司陕西华阳电子商务物流园咸阳市货运枢纽型延安利源物流有限公司延安利源物流园区延安市货运枢纽型汉中褒河物流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汉中褒河物流园区汉中市综合服务型商洛陆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商山物流园商洛市货运枢纽型陕西华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国铁白村物流基地韩城市货运枢纽型陕西润海物流有限公司陕西润海综合物流园区西咸新区综合服务型普洛斯普航陕西仓储服务有限公司普洛斯空港国际航空物流枢纽航港基地西咸新区货运枢纽型西部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西安咸阳机场货运园区西咸新区货运枢纽型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以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在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2021年1月,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认定名单。其中,延安市枣园文化广场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市长安唐村文学艺术产业园等10个园区为文化产业重点园区,西安市北极星数字文化产业园等20个产业园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陕西省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名单园区名称园区名称西安市长安唐村文学艺术产业园宝鸡市岐山周文化景区宝鸡市西府老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榆林市榆阳区夫子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榆林市中能文化创意产业园铜川市耀州窑文化基地渭南市澄城好运古建文化产业园渭南市中华郡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咸新区昆明池·七夕公园西咸新区沣东自贸新天地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基地名称基地名称西安市北极星数字文化产业园西安市高新数字创意产业园西安市高新浙文创·数创中心西安工程大学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安市嘉汇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咸阳市渭北民俗文化产业园延安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延安)众创空间榆林市陕北古风文化园渭南市白水和园文化产业园渭南市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渭南市大荔县同州里特色文化街区汉中市恒健创意文化产业园汉中市镇巴县胡氏宣纸文化产业园安康市平利县马盘山茶马文化演绎示范基地安康市汉阴地域特色富硒美食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西咸新区国际文创小镇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西咸新区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众创空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创园陕西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是新时期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推进农民增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2020年7月10日,经陕西省政府同意,拟批准周至县等22个县(市、区)创建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园区名称园区名称园区名称周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陇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太白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千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旬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彬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宜君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王益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富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澄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宝塔区南泥湾现代农业产业园黄龙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横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定边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洋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城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略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汉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岚皋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山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丹凤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柞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注:标注“☆”的,只批准创建,不安排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陕西电子商务园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的提出,陕西省抢抓战略机遇,积极建成了一批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区。陕西西安高新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凭借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及其活跃的经济,先后被确立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电子商务产业园被确定为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和普洛斯、申通、圆通等仓储物流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聚集和催生了大批本地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企业。以杨凌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为培育农村网络消费市场、扩大农产品网销规模、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陕西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名单园区名称认定时间西安国际港务区2014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2014年咸阳电子商务产业园2014年宝鸡市渭滨科技工业园2015年杨凌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2015年宝鸡物流电商产业园2017年西安新丝路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2017年商洛市电子商务产业园2017年陕西各城市产业园区西安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地标推荐阅读陕西体系文章推荐01陕西GDP房价人口陕西大数据02陕西旅游景点大全陕西景点03陕西传统文化盘点陕西文化04陕西著名人物汇总陕西名人05陕西著名品牌大全陕西品牌06陕西美食最全攻略陕西美食07陕西旅游攻略大全陕西旅游08陕西学校名单汇总陕西教育09陕西便民服务信息陕西名片产业园概况高新企业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物流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园区各城市产业园区推荐阅读
作为国家战略的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建设过程中切不可又像过去一样,一哄而上,“刮风”搞运动,搞“一刀切”,更不可抛开乡村振兴“三要素”土地、资金和人才,只盯着农民的命根子——土地,玩心思,耍花样,变相搞地产。
乡村振兴规划,务必要遵循根据各地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和实施,应因地制宜、因势而搞、因市而定。
1
发展乡村 旅游
发掘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开发乡村休闲 旅游 “夜经济”、农家宴、乡土菜等新项目。发展研学教育、田园 养生 、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建设中小学生农事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2021年,开展线上推介和云端培训,举办美丽乡村休闲 旅游 行推介活动,融入 美食 评选、创意发布等元素。
2
建设美丽休闲乡村
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推介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休闲 旅游 精品景点线路,遴选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21年,打造150条乡村休闲 旅游 精品景点线路,建设20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3
打造田园综合体
按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 旅游 “三位一体”的要求,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建设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试点之路。
4
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2021年,制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规范性指导意见。新认定4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公布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100亿元县、10亿元镇、1亿元村。
5
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聚焦镇(乡)域1―2个主导产业,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农民区域服务中心。2021年,建设300个农业产业强镇。
6
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
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配送有机衔接。2021年,发布农产品加工业100强园区以及分行业10强园区,培育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7
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突出产业环节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建设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产值超100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值超1000亿元的骨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区域增长极和产业高地。2021年,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8
打好种业翻身仗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 科技 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9
建设农业食品创新平台
依托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地区和机构,建设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力争搭建一批平台,形成一套机制,攻克一批技术,转化一批成果,创制一批装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2021年,建设数个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完善一批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专家指导组等5个乡村产业专家指导组。
10
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强化标准引领和技术指南,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延时类初加工,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食品类初加工,培育一批农业食品融合企业。2021年,制定加快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意见,制定促进农业与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11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培育一批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品牌知名和产业集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综合利用主体,推进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2021年,发布农产品加工业分行业10强企业,创建一批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
12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在县域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遴选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结紧密、业态丰富、创业活跃的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价值开发广度。2021年,公布一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模式和“链主”企业,组织召开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13
培育知名特色品牌
开展乡村特色产业调查分析,指导乡村手工产业做精做细,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2021年,建立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推介一批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宣传一批乡村特色产业知名品牌。
14
推进农特产品包装品牌化
15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
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 科技 示范园区建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创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稳步推进反映全产业链价值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核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6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