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夯实“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关系着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与命运的重大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好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赶考路,乡村振兴新画卷才能尽情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开来。

凝聚力量,牵好乡村振兴“牛鼻子”。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一招”是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抓好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筑牢乡村基层党组织根基。要学习弘扬老党员同志凝聚红色力量,为乡村振兴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优秀事迹,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建设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引凤筑巢,下好乡村振兴“关键棋”。产业兴,则乡村兴。

要想产业兴旺,就要不断开拓创新,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打破老路子,发展新业态。要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引得“凤凰”来栖,形成绿色、优质、安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从而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广纳英才,培养乡村振兴“主心骨”。事在人为,业由人兴。随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乡村人才供求问题愈加显现出来。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不容忽视。要不断健全乡村人才的培养体系,完善各项服务机制,以乡情为纽带,广开进贤之路,吸纳各类技能人才,引导他们投身于乡村振兴,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必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将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将农业发展成兴旺产业,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服务三农最新口号

摘 要“三衣”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申之重,在新农村建设申,县级电视台播发的新闻、专题和农业科技等节目与农村观众息息相关,有着地域接近性优势,充分发挥县级台引导和服务作用,我们在实践中针对以上特点,精心设置栏目,答疑解惑,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辟专栏专题,形成新农村建设舆论氛围;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节目的可视性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得有着声画并茂,视听兼备优势的电视传媒,成为农民的“宠儿”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三农”节目;节目设置;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008―01

解决“三农”问题现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县级电视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与中央、省市级电视台相比,县级电视台不仅是地方台,而且是基层台,它能最先感知群众的情况、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创造,与农村读者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因此有着地域接近性的优势。县级电视台播发的新闻、专题和农业科技节目与农村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内容上的“亲和力”,使县级电视台赢得了农村广大观众的喜爱。因此,充分发挥县级电视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鼓劲、引导和服务作用,不仅符合党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有利于县级电视台自身的发展。

1 针对特点 精心设置拦目

要做好涉农节目,就必须对当前当地农村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农民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当前农村的劣势之一就是信息闭塞、技术落后、文化素质低,受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民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作为电视人,要始终坚持“围绕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办群众喜爱的栏目”的宗旨,精心设置拦目,我们先后开办了《东丰新闻联播》、《走进乡村》《农科园地》、《精彩东丰》、《鹿乡集萃》到千家万户,这些栏目成了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参谋。

县级电视台离农民最近,把农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做出有指导性、有针对性、有可视性的农业节目。

2 答疑解惑 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县(市)级电视台应围绕这二十字目标来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

在新闻节目中加大涉农宣传力度,改进报道方式,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东丰电视台历来重视对农宣传。为配合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在节目中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农村改革、农民减负、文明新风等内容进行报道,选择那些通过学科技用科技走勤劳致富之路的典型人物进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反映乡村文明新风方面,我们改变过去批判式的报道方式,选到具有说服力的典型进行正面宣传报道,做到想为农民之所想,急为农民之所急,写为农民之所需,播为农民之所盼,把政策送到农民的心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中,把信息传到农民耳里,把致富道路铺到农民脚下,真正为农民服好务。在全县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

3 开辟专栏专题,形成新农村建设舆论氛围。

开办专门服务“三农”的电视专栏,引导农民走致富之路。2009年东丰电视台开办了《走进乡村》栏目,以服务农业科技传播。该栏目围绕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传播科技知识、服务农业农村搭建致富桥梁,引导农民致富”为纽带,围绕全县的菜、瓜、果、药、家禽、家畜等,结合农时,针对农事,紧扣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际和农民朋友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及时将农民最关心的那些时令性强、实用性强、易学易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经验传递给农民朋友。通过农业科技专家在田间地头的现场讲解向农民传授一项时令性、实用性强的农业技术。通过这样的宣传,达到一种典型引导的效果。在不同的季节,农民朋友总能从《走进乡村》栏目中学到实用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农业技术。

4 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节目的可视性

县级台无论编播设备及节目制作水平都远不及上级台,就要在特色上很下功夫,要办好“三农”节目,就要从栏目设置、节目形式、内容安排等方面都要打“特色牌”,唱“拿手戏”。有特色才有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可以凸显自我特色,农村电视节目受众是本地域的农民,他们更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和自己相关的事,要赢得观众,就必须扎根地方,关注本土文化,注重传播的地域性,办出地域特色。认真研究本地区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变迁和文化特征,突出新闻报道的地域文化特色。

为增强可视性,对农节目要尽量做在农事现场。特别是技术类节目,如果讲粮食作物就要把专家请到粮田,将经济作物就要到果园、大棚、讲畜牧养殖就要到养殖现场、收视效果要比演播室强得多。另外,主持人也应走出演播室,亲临现场,与技术人员和农民朋友直接对话,可以尝试改“播”为“说”,增强节目的亲和力。

要想使农村节目真正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必须加强策划,注重包装,提高可视性。吉林省东丰县电视台《走进乡村》栏目配以相应的小片头进行点缀,通过主持人的串词,承上启下,把几个板块有机地串连起来。在制作上还灵活采用上图表、打字幕、运用多媒体以及动画效果,形象的体现了主题,增强了可看性。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电视节目一定能够大有作为。我们要站在农民朋友的立场上,用心去体味,把“三农”节目做得通俗易懂,说的风趣动人,让农民快乐、喜欢,让对农节目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知音。

参考文献

[1]李秀武,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实践与创新

[2]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

[3]中国国际农业影视

1、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提升支撑引领能力。

2、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3、农民要致富,三农热线先起步。农村要脱贫、三农热线要先行。

4、积极工作,创先争优;廉洁从政,知足常乐。

5、服务“三农”作表率,立足本职当先锋。

6、开展创先争优,促进科学发展;坚定中国特色,复兴泱泱华夏。

7、从小处着手,为人民服务;从大处着眼,永记《***宣言》。

8、大力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丰富多彩城乡居民休闲生活。

9、立足本职、服务“三农”,争做“五带头”。

10、爱岗敬业做表率,脱贫攻坚当标兵。

11、以创先精神推动矿地共同发展,以争优干劲促进地矿和谐稳定。

12、下基层、访群众、解难题、促发展。

13、创先争优当先锋,服务“三农”谱新篇。

14、以人为本,维护农民权益创新机制服务农村发展。

15、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服务“三农”,心系百姓。

16、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9、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

20、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走新型“三农”发展之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6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