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吃什么?
我是一个70后,八十年代正是我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所以对那个时候的饮食还是记忆颇深的。我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买肉和买很多副食品都是要票的。粮食每个月都是拿粮本去粮店买,而且根本不像现在有挑选的余地,人家给你什么就是什么。那时候要是认识副食品商店的人,或者家里有人在那里上班,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而且求你办事的人也多。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吃什么?
一,主食主要是一些两掺的米饭或玉米面白面混合蒸的馒头,那时候管大米和白面叫“细粮”。如果家里能够天天吃“细粮”的人家,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开豪车的人家。记得我同学家兄弟姊妹多,他家供应的粮食不够吃。他山东老家的亲戚给他家托运高粱米、地瓜干,他家的馒头都是白面和地瓜干面蒸的黑黝黝的馒头。不过这些在85年以后就好转了!基本那时候人们的主食已经变成了大米、白面,我们这里城市里应该是这样的,农村如何还真不太清楚。
二,副食品当时能够喝上牛奶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有专门的奶站供应牛奶。我记得有别人用不了的奶票给我家里,那个牛奶奶皮厚厚的,上面还飘着一层**的油,特别的香甜。这个是家里有刚出生的孩子或病人,才能供应的,普通人家有钱也买不到的。鸡蛋那时候也属于“奢侈品”,城里人家不少都搭有鸡窝,自己家里养几只鸡。平时喂鸡和剁鸡食的活基本都交给家里的孩子,过年会杀一只不下蛋的鸡,那个鸡一炖满楼院都是香气。
家里当时的食用油基本都以荤油为主,家家户户都有个“荤油罐子”,那个可能是那一代孩子最美好的回忆。荤油抹上馒头片,别说有多香了!
当年吃菜好像不是太困难,基本都是一些常见的时令菜。冬天主要是白菜、萝卜、土豆,而且家家户户都会挖一个菜窖,里面存放着家里越冬的蔬菜和咸菜之类的。要想吃到现在市场上这些菜的品种,在当时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我记得当年我家里的早餐一般是稀饭、咸黄豆、咸菜,午饭一般都是面糊汤搭配两掺馒头,晚饭就是高粱米饭兑大米。豆腐在当时都是凭票供应的,豆腐渣都是好东西。不过因为我们这里靠海,当时海里的资源可是特别丰富。赶海和钓鱼的收获都不少,不过当年可真不爱吃鱼,就喜欢吃肉。结语:现在的生活水平跟那时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用老妈的话说:“当年是愁没吃的!现在是愁吃什么。”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到底是什么概念呢?换算成现在的话资产大概是多少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1、当时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民营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有“小工厂大社会”之称,浪费了许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
2、当时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由于政府包揽一切,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权。而且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吃惯了“大锅饭”,故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强,导致企业亏损且不堪负重。
3、当时的增长方式不尽合理
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既得利益,盲目上项目、上规模,结果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走了不少发展的弯路。
4、当时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不少地方政府为寻求短期政绩,大上特上高耗能产业,结果是投入快、见效快、亏损快、失败快。地方普遍缺少高科技含量和外向型出口创汇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几乎是空白。?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点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全部工业增加值18.86万亿元,增长10.7%。消费、投资稳定增长,内需动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
2、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价格涨幅逐步收窄。?
3、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6%。
4、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夏粮、早稻、秋粮季季丰收,分别比2011年增产2.5%、4.5%和5.1%;2012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7121万吨,增长4.5%,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5、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
6、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415个,建成后可形成年节水9.2亿吨、废物循环利用量7240万吨的能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11万吨。?
7、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西部大开发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较好落实,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开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上世纪70年代末,万元家庭在人们中出现。到了20世纪80年代,?万元户?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你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一万元的家庭可以被称为历史上的象征。当时,这只是一个神话。那么,在20世纪80年代,1万元的家庭相当于现在有多少储户?20世纪80年代,人们出门时通常骑自行车,在路上很难看到汽车。
与今天繁忙的道路不同,当时人们的月薪只有几百元。光是这几百元就可以养活一个家庭。此外,商品价格相当便宜。一件普通的商品是按几美分计算的,这是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世界性差异,在当时,如果我们有1万元的资金,它将相当于今天的百万富翁,这并不太多。在那个浪费等待繁荣的时代,?万元户?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榜样和领导者。
万元户?不仅是经济建设的标准,也是居民幸福生活的体现。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万元户?已经转变为?10万元户?,甚至出现了?千万元户?。当时的价格真是难以想象。以广西省为例。蔬菜的价格基本上低于每公斤蔬菜20美分。当时,更豪华的出租车价格仅为每公里2.5元,这是一个非常高的价格。因此,当时几乎没有家庭愿意出去打车,因为出租车的价格太高,这在现在可能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如果我们现在说,有多少资产可以达到当时1万元家庭的水平呢?按照?万元户?的定义标准,即当年1万元的年收入,按照我们计算的折算率,?万元户?的年收入相当于今年30万元的收入。换言之,在资本转化水平上,与当年的?万元户?相比,当前的社会资本至少要达到30万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6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