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

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原因如下: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

1、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凝聚乡村振兴合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方面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确保乡村发展的根本宗旨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祉;另一方面要扎实推进乡村基层党建,确保发挥好村一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特别需要持续建设一支有志向、有梦想、有责任、能创业的青年党员队伍,深入乡村基层一线,不仅需要本土人才,而且需要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也需要科技人才下乡。

2、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必须夯实粮食根基。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继续强化对粮食安全的保障,通过整合土地资源、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研发推广高产品种、落实国家粮食生产相关补贴政策、全面推广粮食生产高产综合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3、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必须优化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村地区是基层治理的末梢,地域辽阔,村庄类型多样。加强乡村治理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农情,走出一条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专业性和主动性。

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1、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2、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3、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4、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5、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6、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7、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8、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9、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10、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坚持什么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任务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方面重点工作,提出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两新”目标。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魂。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农业是产业兴旺的基础,但又不能囿于第一产业,更应着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广大年轻干部更是要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根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以“产业兴旺”引路导航,打造农村新社区,对各村规划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核心、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腾出土地用于支持土地成规模流转,种植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经济林果等,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家游项目,继续办好特色农事节庆活动,提升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壮大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产业。

乡村振兴应为农民而兴。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要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建设和培育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筑一核多元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坚持人才振兴战略,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基层、创新基层治理。广大基层干部要放弃过去“背着钱袋去喂养”的做法,摆正“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激活农民自主发展的能动性。扎实推进农村网格化治理,吸引在家的无职党员参与到村集体的决策中来,落实村务公开,增强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乡村建设应为农民而建,不搞“刷白墙、换黑瓦”的形象工程,不塑造刻板固化的“千村一面”,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地域地理构造和历史渊源,立足村庄现有基础,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在进行房屋改造时保留整体风貌,还原乡村的朴与真;乡村治理应为农民而提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内生发展动力,鼓励农民重新拾起村歌、“村晚”、村耕、村游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再现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的“威严”,体现农民的善与淳;乡村产业应为农民而壮大,贴近农村发展实际,在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的同时,加大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发展力度,从本源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的稳与实。

华夏儿女的根都在土地里,魂都在乡愁处。将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党建统领发挥好,乡村振兴之路必将是一道宽阔通途。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促乡村振兴。

我们要着眼增强组织功能,坚持以实施基层建设提质增效工程为抓手,坚持人往基层走、资金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凝心聚力建促乡村振兴,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深化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注重抓两头、带中间,深入推进农村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持续扩大农村先进支部数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促进后进支部转化,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组织。

乡村振兴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提炼“三农”领域丰富法治实践经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三农”法律体系的最新成果,将极大夯实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础。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7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