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银行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很好,持续发展三农,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突出“三农”定位,城乡齐头并进。农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在城乡两大市场同时发力,助力全行信贷结构优化,提升经济效益和贡献,巩固了县域零售信贷领军银行的良好形象。农业银行突出面向“三农”定位,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县域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增速高于全行贷款3.51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和乡村产业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行平均增速。农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聚焦“住房、消费、经营”三大领域,在城市、乡村两大市场齐头并进,借助完善的金融渠道和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主动营销、批发营销和场景营销,不断做大做强零售信贷业务,零售信贷客户规模连续多年快速增长,零售信贷竞争力和综合贡献显著增强。

2、线上经营更亮眼,服务客户更贴心。零售经营面向千家万户,覆盖面广、客户数量多,小额化、分散化是显著特点,线上经营日益成为主力渠道。农业银行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激发经营发展新动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金融科技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线上经营管理能力。农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线上零售信贷产品线。

3、资产质量更优良,持续发展新格局。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继续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农业银行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力度,坚守合规风险底线,努力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农业银行持续夯实零售信贷业务基础管理,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风控体系及系统建设日趋成熟,在业务规模“上台阶”的同时,确保“不扯步子、站得稳”。农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系统推进实施信用风险扎口管理,对信贷制度、流程、系统持续优化整合,不断提升风险全流程闭环管理能力。

农业银行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力打造客户首选银行。始终把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作为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致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快业务流程优化,不断提升客户体验,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可得性进一步提升,以实际行动赢得客户的支持和信赖。

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2年以来,淄川农信联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民银行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拓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信贷投放,各项业务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支持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到7月底,全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90.51亿元,比年初增加13.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6.99亿元,比年初增加8.72亿元,存款同比增幅居全市农信系统首位。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对地方财政贡献逐年提高,今年以来缴纳税款达4027万元,较去年同期多交1687万元,全区纳税综合排名第四位,成为新形势下名副其实农村金融主力军。

一、找准定位,优化结构增投放

一是不断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围绕“入股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农户小额贷款优先”的三优先战略,进一步优化支农贷款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发展策略、服务方式、业务品种“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制,推行“一人进村,全面服务,送贷上门”的服务措施,发扬“挎包银行”的老农金作风,使客户经理成为农民身边“流动的银行”。目前,全区信用社共发放农业贷款46.23亿元,惠及1.3万户农户,为农村信用社开辟了广阔的信贷市场,贷款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局面,新增农业贷款、贷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区金融机构首位,成为支农贷款的主阵地。二是深入推进信用文明工程建设。结合全区“四德工程”建设要求,深入开展新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评定“信用村、企业、户”活动,对评选上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截至7月末,全区共有信用村186个,信用企业342户,信用户58058户,信用个体工商户2717户,信用市场2个,信用社区1个,参评面达到100%。对于获评的信用户推行绿色信用“贷款证”,开辟绿色信贷通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累计发放贷款19亿元。通过推行“信用工程”,为营造全区社会诚信大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做好公司类客户信贷投放。继续开办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等新业务品种,破解公司类客户融资担保难题,公司类贷款余额38.29亿元,较年初增加2.55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与区经贸委、区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小微企业建立信息资料库,动态掌握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及资金缺口,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组建专业化小微企业专职客户经理队伍,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水平,截至7月底,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亿元,仅上半年就为小微企业净投放贷款3亿元,惠及400余家小微企业。

二、开拓创新,完善功能强管理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本着效益为先的原则,对部分营业网点进行布局调整,实行分社直管,提高了网点的整体揽存盈利能力。改进考核办法,激发全员资金组织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存款结构,推动各项存款稳步增长。截至7月末,各项存款较年初增长13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信用社的信贷投放能力。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在做好代理保险、代收话费、代订报纸等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与区财政局、供电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新农保、银电通等业务的推广。通过“送金融服务下乡”活动,积极推广网上银行、财富在手卡、电话POS等业务。截至7月末,全区信用社新开通个人网银13931户,企业网银234户,交易金额73.97亿元。办理财富在手卡8039张,交易金额达到1.49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93万元。三是优化支付环境。今年来,全区17家营业网点获得大小额支付结算准入资格,总量达到46个,覆盖率69.70%。新安装自助设备21台,总量达到66台,其中离行式自助设备6台,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四是创新服务理念。年初,联社公开向社会招聘23名大堂经理充实一线网点,为客户提供人员分流、大堂引导、业务咨询等服务。通过规范化服务导入活动,规范临柜人员服务礼仪,提升服务水平。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展新风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围绕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实行周一固定办公会,周二集中学习,举办各种培训班,定期举行业务比赛,以训带学、以赛代学。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举行中层管理人员竞聘,聘任中层正职36人,副职55人,建立中层正职后备人才6人,副职后备人才15人,新提拔大学生19人。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等一系列改革,实现绩效评价,把员工收益与本单位经营状况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相结合。三是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组织职工乒乓球、球毛球比赛,成立大学生长联盟,组织员工野外拓展,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规范化服务导入”为契机,制作服务监督牌,开通服务监督电话,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与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联手,向社会困难人士奉献爱心,资助淄河山区困难学生,与小吊桥村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举行慈心一日捐等活动,自2005年以来,累计捐款60余万元。近日,联社被省消协评为“山东省第九届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树立了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作者单位:山东农村信用社淄川联合社)

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不断强化,对其县级机构的布局不断收缩和信贷权限不断上收,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的色彩逐步弱化。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发展支持的重担落在了农村信用社一家身上。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加上农村信用社本身先天和历史积累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不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1、XXX县情。XXX县地处黄河岸边,境内交通不便,矿藏贫泛,工业较为落后,是个传统的山区农业生产小县,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5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5%。据统计,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财政收入800万元。

 2、XXX县金融机构格局现状。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XXX县建行、工行都相继撤并,农发行降格为信贷组,目前只有人民银行XXX县支行、农业银行XXX县支行、 8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邮政储蓄及保险代办所等金融机构。其中农行和信用社这两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144人;截止20xx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06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5599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0990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70%。

  二、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情况

 总体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额度呈逐年增长态势。平均增幅10%。有的年份增加较快,有的年份增加较为缓慢,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也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其中农村信用社落农业贷款余额为5038万元,占到全部农业贷款的46%。

  三、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稳产、高产田较少。20xx年开始XXX县连续三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欠收,农民收入呈极不稳定

 2、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县处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范围内,使农民的耕地更少,近年来,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而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有托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发生,使农民成为受害者。

 3、农民取得贷款难。一是从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来看,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储蓄存款,XXX县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商业银行存款组织难度很大。二是从银行信贷投向和规模分析来看,商业银行市场化运营行为加大,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导致农行放贷比以前更为为期不谨慎。公靠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难以满足需求,导致民间借贷一度流行。

 4、从农民自身信用状况分析,种种原因导致农民信贷户信用状况不佳。据调查,从20xx年,农村信用社大力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以来,但贷款回收情况很不尽人意,部分农户确因农作物欠收,养殖户受市场行情影响,导致无力偿还贷款,造成了农村信用环境差,难以取得贷款。

 5、社会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加大调产力度,逐步实施了“退耕还林”等工程,大力发展枣、草、羊等主导产业,从20xx年起,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步发展起了一些养羊大户,红枣大户和种粮大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不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四、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的建议

 1、优化经济环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一是优化整体经济环境。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农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地方政府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切实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坚觉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触觉农民增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支持“三农”发展。二是积极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由政府牵头,经贸委、计委、银行等部门配合,建立信贷投入项目库和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以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应强化政府服务指导的职能。简化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规范职能部门的收费权限,消除对农民征收的不合理的税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加大执法力度,有效解决当前银行依法维权执行难的问题,确实维护金融债权。

 2、改进信贷管理,增加有效信贷投入。

 通过改进当前信贷管理过于僵化的模式,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社会信用状况,合理下放信贷管理权限,提高信贷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信贷投入上积极扶持“三农”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引申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在支持农民发展枣、草、羊等主导产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信贷政策的制定上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贫困山区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合理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切实有效地扶持贫困山区“三农”经济发展。

 3、增强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社会信用。

 在融资方面贫困地区农民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与银行的合作方面,要以诚为本,恪守信用,俗话说得好“好贷好还,再贷不难”,要不断提高自身在银行的信用等级。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8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