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疾控关于辽宁葫芦岛疫情防控通告
鉴于葫芦岛市病例在我省秦皇岛市停留,加上春季期间返程出行人员流动增加,疫情输入和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较大,为继续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和监测,严防疫情反弹。保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次发出紧急提示:
一、主动报备个人行程
近14天以来,有辽宁省葫芦岛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黑龙江省黑河市、浙江省杭州市、天津市河北区、北京市丰台区经停史来返保人员、14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市或有本土感染者发生但暂未划定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市旅居史人员,或接到外省各级疾控中心电话告知的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以及与已公布的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的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工作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备,并尽快开展核酸检测,按要求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对故意隐瞒行程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减少出行安排
倡导群众减少出行,非必要不外出,尽可能错峰出行,尽量避开春节假期返程高峰期;尽量避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应提前了解目的地防控政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到达目的地后应严格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三、加强健康监测
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味觉丧失等不适症状,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等情况。就医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对于来自不同风险区域的来保人员,实行以下分类施策的防控措施:
、“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次密接人员;
中高风险地区点位人员;
接触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冷链食品、邮件等物品,有被感染风险的人员;
大数据推送的“时空伴随者”,经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排除被感染风险的人员;
以上四类来返保人员,到保后实施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集中隔离期间每2天一次核酸检测;完成“三件套”检查检测,结果阴性方可解除集中隔离。解除隔离后继续落实1人1户居家隔离,足不出户,每3天一次核酸检测。不具备1人1户隔离要求的,继续集中隔离7天。
、“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阳性感染者所在县的来返保人员,到保后落实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要求1人1户、足不出户,每3天一次核酸检测。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的,要进行集中隔离。
、“14天居家健康监测”人员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低风险县区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到保。到保后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每3天一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参加聚集聚餐活动,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空间密闭的场所。
、其他低风险地区人员
其他低风险地区来保返保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来保,到保后24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和第7天1次核酸检测。高碑店市、涞水县离保外出务工人员须持有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健康码绿码返岗,返岗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缩短途中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做好测温、验码、佩戴口罩等防护要求,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向所在单位进行行程报备,配合当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已在涉疫地区“集中隔离期满14天”的人员
涉疫地区来返保人员,若已在当地集中隔离期满14天,由所在单位、学校或社区开具相关证明,证实其集中隔离已满14天,持48小时核酸监测阴性证明,抵保后落实7天居家健康监测。
、学校返保人员
各类高校、中小学生寄宿制学校要对外地返校学生、教职工人员提前进行沟通联系,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返校时间统一返校,不能提前返校到校。外地学生、教职工到校要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学生、教职工要及时进行健康排查登记,发现健康码红黄码人员、发热人员要在当地疾控部门指导下,及时规范进行处置。
2022年年底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因为在这一年随着“新十条”的推出,持续了两年的新冠“乙病甲防”被变更为“乙病乙防”,被大家使用了两年的行程码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第一轮感染高峰的结束,现在的防控形势一片大好,就连专家预测的1月5日会迎来的第二轮感染高峰也已经过去几周的时间了,各地也已经度过了风热门诊、急诊、在院重症患者数量“三个高峰”。
对于2023年,有人预测,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过去,只要没有新的外来毒株,之前有人担心的第二轮、第三轮感染高峰应该是不会出现了。
春节后大家的生活将会逐渐恢复正常,口罩的需求度将会大幅下降,今年春节晚会的现场观众就已经不再佩戴口罩。
随着工作和生活的恢复,加上很多人都有过一次被感染的经历,新冠给大家带来的恐慌情绪也会逐渐消失,即便被感染也会像对待感冒一样得对待,见怪不怪。
有了这次教训之后,多数家庭都会未雨绸缪,常备退热药、感冒药和止泻药。
再就是经济将会复苏,实体行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创业的人会增多,街边的门店房租也会随之增长,就业机会也会增加,大家的工作将会更好找,待遇也有望提高。
生活秩序的恢复对物价的变化也会产生较大影响,那2023年将会发生的上述“几大变化”,对肉、菜、蛋、水果价格有何影响呢?
一、对肉价的影响
2022年四季度,受疫情的影响,不论是猪肉,还是牛肉和羊肉,消费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原本以为12月份各地疫情放开后,肉类消费会迎来明显增长,没想到一波感染高峰将肉类消费打入更低谷,羊肉价格一跌不起,牛肉价格也被逼近成本线,猪肉价格大幅下降,甚至有地区商超做活动的猪肉价格进入“个位数”。
2023年春节后,由于今年春节前消费低迷,春节对肉类价格的影响时间将会缩短,加上生活秩序的恢复,餐饮、旅游行业的回暖,肉价有望提前回升。
到了二季度,随着生猪、活羊等产能的下降,肉类消费需求完全从春节的影响中走出,肉类价格会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
而三、四季度就进入到了传统肉类需求高峰,人们对新冠的恐慌情绪有望完全消失,餐饮和旅游行业有望恢复正常,肉类消费需求将会迎来最近几年的最高峰,从而带动肉价的大幅上涨。
二、对菜价的影响
疫情对蔬菜价格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消费量上,还体现在运输的难易程度上,之前因为疫情,交通运输受阻,蔬菜运输难度增加,不少地方一度出现蔬菜滞销问题,地头菜价大幅走低,市场的蔬菜价格也随之回落。
疫情稳定之后,餐饮和旅游行业恢复,蔬菜的消费需求量本身就会增加,而经历疫情之后,大家都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除了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之外,饮食方面则会更加清淡化,这将会进一步提高蔬菜的消费需求,从而利好蔬菜价格。
交通运输将会更加顺畅,蔬菜的运输难度下降,这又会利空蔬菜价格。
综合考虑,利好因素要强于利空因素,2023年蔬菜价格相比2022年会有小幅上涨,但是上涨幅度会受到蔬菜种植面积的影响。
三、对蛋价的影响
疫情对鸡蛋价格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部分家庭有囤积鸡蛋的习惯,之前一旦某地出现了阳性病例,大家就会一窝蜂进入超市和商场等地抢购鸡蛋,使得鸡蛋价格明显上涨,后续消费被透支,其价格又会明显下降。
疫情稳定之后,这种囤积鸡蛋的行为将会大幅减少,鸡蛋的消费将会更加平稳,只是旅游和餐饮行业的恢复有助于提高鸡蛋的需求量,对蛋价形成支撑作用。
相比于2022年,2023年的鸡蛋价格变化会更加平稳,价格也会小幅提升。
四、对水果价格的影响
2022年的第四季度是水果价格疯狂的一个季度,感染发烧后,多数人食欲大幅下降,对水果的兴趣较浓,加上梨汤可以润肺止咳,柠檬水也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市场上水果需求量短时间大增,使得梨子、柠檬价格高涨的同时,还一果难求,不少地方出现了梨子和柠檬卖断货的情况。
进入2023年,疫情逐渐稳定,很难会形成全国范围的集中感染高峰,水果需求的增长也仅是短时局地增加,很难形成2022年四季度的局面,考虑到全国水果产量相对比较稳定,加上疫情好转后进口水果数量的增加,水果供应有保障,其价格有希望回落,这一点可以参考今年车厘子的价格变化情况。
不过像梨子、柑橘类水果在2022年底消耗较多,基层农户惜售情绪较浓,春节后的一段时间,这一类水果的价格还将会呈现一段时间的上涨状态,后续随着春天新一季水果的陆续上市,水果供应种类增多,价格就会陆续回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8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