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是怎么根据地型分布的?
从北到南,我国自然条件、纬度地带性差异明显。我国境内跨越8个温度带,不同的生长季节和热条件,作物和成熟制度也有很大不同。
1.?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最北端。无霜期不超过100天,积温>10℃,不超过1600℃。该地区生育期短,一年一熟,只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等凉性作物。
2.?温和的温带。它包括中国东北除辽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长城以北的内蒙古全境和祁连山,宁夏大部分地区,冀州最北端,金英,甘肃西北部和北固地区。适合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甜菜等凉性作物、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等中温作物,以及早熟水稻和其他温暖作物,当地可以种植冬小麦。
3.温暖的温带地区。长城以南、黄河中下游、秦岭和淮河以北、辽宁南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和甘肃玉门以西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二熟,可广泛种植冬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等温暖作物和温带果树。
4.?亚热带北部。包括秦岭、淮河、南杭九颐线和汉江流域。可广泛实现两熟;南方可种植双季稻和双季稻加冬三熟制作物,可种植甘蔗、油桐、茶树等亚热带木本经济作物。
5.?中亚热带地区,大巴山和益阳以南,九江和杭州以南,福州、韶关、柳州和腾冲以北,包括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四川盆地和云南高原大部分地区。双季稻、甘蔗和亚热带木本经济作物随处可见。
6.?南方亚热带地区。福建省东部,广西和云南中南部,台湾中北部。水稻可以是两到三个成熟的甘薯,玉米可以是冬天普遍的热带水果,可以种植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对小麦生长不利。
7.?热带地区,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西沙、中沙群岛、云南南部边境和台湾南端。水稻可以是三熟甘薯可以是四熟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不宜种植小麦及各种凉性作物。
8.?赤道带。仅限于南沙群岛。终年不结霜。适用于各种热带经济作物。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
理想的粮食含水量是将粮食干燥至储粮微生物生长的临界点附近,在这一水分条件下,可以保障粮食的储藏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持粮食的新鲜度和食用品质,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维持粮食的发芽率和种用品质。
水分与温度都是影响粮食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但二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在粮食水分含量底时,温度对呼吸的影响很小;当粮食水分增高,温度所引起的呼吸强度变化非常激烈。根据实验,水分仪为18%—23%的粮食在50—55°C温度下,呼吸急剧上升后骤然减弱。但水分为14%—16%的粮食在同样温度下经过几昼夜,呼吸能力几乎没有变化。
扩展资料:
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根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粮食主要种类:
1、麦类:小麦,大麦,青稞(元麦),黑麦,燕麦。
2、豆类:大豆,小豆(红豆),绿豆。
3、稻类:粳稻,籼稻,糯稻,陆稻(旱稻),深水稻。
4、粗粮类:玉米,高粱,荞麦,粟(谷子、小米),黍(糜子)。
此外尚有作为补充主食用的粮食作物:木薯,番薯(红薯、白薯),马铃薯(土豆)。
在温度较低时,水分对呼吸影响较小,在低温时,水分较高的粮食也能安全储藏。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很低,含水20%的小麦也可以作短期储藏;而夏季粮温升高,安全水分应保持为13%—14.5%;北京大米度夏的安全水分为13.5%,而在气温较高的上海就必须控制安全水分在12.0%以下。
显然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受到温度和水分的综合影响,只要粮食水分和温度控制好后,完全可以抑制霉菌、螨类和昆虫的生长,避免对储粮造成危害。粮食水分检测对粮食的收购、运输、储存、加工、贸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粮食主产区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9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