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农产品贸易在我国的地位特征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或叫农产品国际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农产品是最早进入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工业化了的现代社会中,农产品在国际商品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已日益被工业制成品取代,但仍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而且绝对额仍在迅速增长。

农产品贸易在我国的地位特征

世界农产品贸易额1955年为423亿美元,占世界国际贸易总额的34.5%,至1993年增长至4696亿美元,占世界国际贸易总额12.6%。比重的下降,是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重要反映,并不意味着其重要性下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日益越出国界的产物,是世界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个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是反映该国农业生产力国际分工的标志,也是反映该国农业开放度的重要标志。在历史上,落后国家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品,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进口农产品的传统国际分工,今日虽然还没有完全消失,但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成为主要进口国。

这是因为发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已经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程度,往往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相适应。农产品出口贸易原则上是建立在国际比较优势基础上的。

在早期,这种优势主要是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将持续存在,但在现代农业中、技术的优势日益成为主导因素,并成为资源优势能否转化现实的关键因素,以农业的开放度、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往往与农业现代化成正相关。

然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不单纯取决于经济优势比较的因素,它实际上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国家的综合经济国力,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外贸政策,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以及世界经济形势、世界市场的变动等等。所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通常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特别像粮食这样重要战略物资的进出口贸易,更是如此。

从19世纪末以来,世界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虽然有发生短缺、供不应求的时候,但大多场合供过于求,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性农业过剩危机占据主导,世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即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粮食等短缺危机,由于他们缺乏支付能力,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竞争。

世界各国为了切身利益,都尽可能采取了有利于本国农业的对策,至少尽可能争取减轻对本国农业不利程度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国家经济联合,以及各种农产品专业协会等等。

站在各自立场上,他们或者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和限制,允许农产品自由输入和输出,实行减免关税和自由竞争政策等。或者主张保护贸易,主张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出口、鼓励出口等限制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成为世界国际贸易的一个矛盾焦点。

1994年,在原关贸总协定组织(建立于1947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至1997年年底,有132个成员国。经过长期的谈判,在农产品贸易上达成协议,有步骤的、分期推进农产品自由贸易,减少进出口障碍,减少农业补贴,鼓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推动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之一,后被排除在外。现正在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处在谈判、斗争的关键时刻。一旦加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既带来了极好机遇,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发展,这是我国农业日益国际化的重要表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产品进出口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在当时我国对外贸易中占很重要位置。

据外贸部门统计,195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3.7亿美元,出口10.22亿美元,进口13.5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农副产品出口5.69亿美元,农副产品加工品为2.65亿美元,两者合计为8.3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81.6%。

至1980年进出口总额增至378.2亿美元,在出口总额182.71亿美元中,农副产品出口34.19亿美元,农副产品加工品 53.97亿美元,两者合计88.1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48.3%.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花生、烟叶、茶叶、水果、猪肉、家畜、水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包括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进口的农产品在50年代较大的只有砂糖、棉花等,60年代后开始较大量进口小麦等粮食。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农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农产品出口,扩大了农产品市场容量,使农业不仅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还可以开辟日益扩大的国外市场。这对我国供过于求的农产品,更具有重要意义。这会拉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农产品出口的扩大是与创汇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创汇农业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所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商品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销售、科研、金融等服务业,是最利于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体系,也是最有利于采用现代技术的体系,因而创汇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再次,农产品进口从数量上,特别是在质量上改善了国内市场的供应,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的农产品进口还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如80年代初增加了粮食进口,减轻了市场压力,支持了多种经营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向良性循环发展。

农产品进口增加了优质工业原料,有利于工业化,如优质棉花、羊毛进口,推动了我国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出口。再次,农产品进出口还在增加外汇、改善国际收支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此外,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还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发展,意味着我国农业与世界市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意味着双方依赖度在增加。中国农业的发展对世界与各国的影响加大,从而促进了他们对中国农业的研究加强。

“政策影响”还不是农产品贸易产生逆差的唯一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成为令中国农产品出口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

就在人们为今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一系列富农政策欢呼时,中国农产品出口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中国农业部的一份报告称,今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了逆差,逆差达到37.3亿美元。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在2004年上半年出口了价值106.2亿美元的农产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1%,但是农产品进口量更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2.5%,达到创纪录的143.5亿美元。

而截止到2003年的前八年时间里,中国平均每年农产品贸易顺差为43亿美元。

政策影响出口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业生产国,而且曾经是世界第二大谷类生产国(次于美国)和第三大谷类出口国。

中国农产品突然间出现的贸易赤字,不能不让人惊讶,且很容易让人与国内的粮食产量、粮食库存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农产品出现贸易逆差与我国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最低有直接关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经济研究室孙东升博士指出。

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降到13年来的最低,同比下降约6个百分点,约为4.306亿吨。同年,中国粮食库存也处于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甚至不足当年消费量的30%,比过去30年来59.4%的平均水平低约一半。而2003年的供求缺口更是高达当年消费量的13.4%。

为此,中国政府今年初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粮食增收的措施,包括减免税收、对农民以现金方式进行直接补贴等。同时,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政府减少了主要农产品的出口配额。

黑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办公室张经理透露,由于国家今年限制大米出口,从年初到现在他们公司还没有出口一粒大米。而他们往年出口大米量都在20万—30万吨。

据了解,今年中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内大米供应,采取了一方面限制出口,另一方面加大进口的严格措施。

业内人士透露,2004年中国大米出口预计比上年减少30万吨(为120万吨),而进口则达到100万吨。而实际情况似乎比这还要槽,因为即使像黑龙江农垦局这样当地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商,他们今年出口的大米也是“相当少”,而且只是用去年没有用完的配额。

作为和大米一样的大宗贸易产品小麦,在进出口贸易上,中国政府更是积极鼓励大量进口。

2003年,中国小麦产量为8600万吨,比2002年减少了5个百分点,比5年来的平均值低了15个百分点,创下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4月份,中国政府对进口小麦开始免征13%的增值税。

中国粮食进出口总公司有关人士对媒体透露,对小麦进口采取免增值税的办法,仅是短时间内采取的临时措施,适用期限要视小麦市场供求与价格波动状况而定。

防不胜防的“绿色壁垒” 不过,“政策影响”还不是农产品贸易产生逆差的唯一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成为令中国农产品出口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

“现在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了。”浙江省农业厅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科长许关桐说,这主要是来自于发达国家众多的贸易壁垒,因为这方面原因,现在浙江绿茶出口总额已较前两年少了几个亿。

而来自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消息称,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遭遇严重“绿色壁垒”。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制定的更严格和更广泛之标准,正导致中国茶叶出口明显下降。

不仅如此,去年欧盟禁止动物源性产品进口,造成浙江省虾仁出口欧盟全面受阻。今年1至4月,我国冻鸡出口量比去年减少近一半。

“很多国家在进口上都卡得很严,层层把关,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就弱得多。”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家夏友富认为,这最后导致该出的出不去,不该进的却大量涌进来。

而相关政府部门在进出口“攻守”方面的态度似乎也值得推究。比如美国的鸡杂碎进入到中国的有几十万吨,而中国到现在一吨也不能出口到美国。

“在对待目前俄罗斯实行的国别配额上,我们的有关部门也几乎就是听之任之。”夏说,这明摆着就是国家歧视。2003年,俄罗斯给美国50多万吨禽肉配额,只给中国3000吨配额,这一数量还不足去年我国对俄罗斯实际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今年俄罗斯给美国70多万吨的配额,给中国的却只有几万吨。几个国家加在一起,中国今年才得到6万—8万吨禽肉配额.

“出口上升通常会增加出口国的就业,进口上升则产生相反影响。”一业内人士说。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则表示,“这种贸易逆差很正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著名国际贸易专家程国强解释,这个结果只是半年的统计数字,并不是全年的,所以现在就说今年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还为时过早。

农业部官员表示,考虑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出的承诺,关税税率配额的实施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并不令人惊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9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