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内容和精神是什么?
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
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扩展资料: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挑好“金扁担”,启航新“三农”
万里丰收秋风起,欢声笑语秋分提。“将来干农活的金扁担就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时过境迁,“金扁担”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推进的当下主流,要如期高质构建新发展格局,“三农”发展万不能缺席,现代化切不可掉队。国际变局百年未有,国内南有旱北又汛,“三农”不易。但主席讲话给鼓励、振人心,“1号文件”接地气、增动力。如何充分理解并践行“三农”,出路在技,动力在策,根本在民,这就需以农技创新为端点,为金扁担做“拉伸”、增长度;以农策改革为边线,为金扁担做“伸展”、拓宽度;以农才兜底为支点,为金扁担稳“下盘”、固基础,让金扁担成色更足,挑出城乡新平衡,挑出东西新同步,挑出“三农”现代化新速度。
紧扣农业技术创新端点,赋予“三农”现代化新速度。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农民种植靠双手、收入靠天佑,没有农技支撑的“三农”,只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智慧农技发展、自动化机械逐步普及、规模化大棚不断兴起,农民双手得以解放、农作效率得以提高、农物产品增质增收,资源利用更加充分、人居环境更为美丽,农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品质感有目共睹。为此,要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才能提高生产力,立志农技自立自强,告别“卡脖子”技术的无奈。
紧绕农业政策改革边线,打造“三农”现代化新面貌。人间正道是沧桑,因地制宜精细脱贫政策、产业融合指引发展方向、结合网络拓展销售渠道。直播带货成为助农新时尚,新农村建设、生态农旅一体产业创建成为新风向。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迁,思维在更新,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的发展方式、结构模式、指导政策与时俱进,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让从上至下、由表及里的持续深化改革成为新常态,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新跨越。
紧抓农业人才兜底支点,筑牢“三农”现代化新根基。坚持“造血”与“输血”齐发力,大力培养本土爱农村、懂农业的新农人,鼓励城市专业人才裤腿上多“沾泥”,让广大人才在乡村也有大展拳脚、大有可为的机会,以此建成更能引才兴业的新农村,形成好上加好新循环,才能确保人才不断,事业永兴。
挑好“金扁担”,挑起“三农”事业的重任乘技术创新之风,扬结构转型之帆,以人才兜底为舟,让“三农”现代化顺应时代潮汐扬帆起航,驶向前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9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