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跌到1元1斤仍卖不出,地里堆了数万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又到了一年一度丰收的季节,这会儿的农民应该都要忙得不可开交,毕竟一年的心血终于等到了收获的那天。可是在今年的秋天,农产品市场的情况却并不乐观,目前的状况也让许多农民们为之苦恼。
今年的农产品营收整体呈下跌趋势,出现了农产品卖不出去,货存积压的情况。像有些季节性的水果,一旦没有了销路,将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亏损。除此之外,今年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跌得离谱,包括苹果、荔枝等等,这些水果的价格一再压低,利润十分薄弱甚至几乎没有。即便是往年卖得不错的坚果类农产品也出现了降价的状况,有些农民伯伯把价格放到了一元一斤,农产品市场也仍旧持续低迷。
如此低的价格却没能吸引更多的果商,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在如今的物价水平来说,一块钱一斤的水果已经是求之不得了,但是商家们却都不为所动。之前就有报道称,一些地区种植过多的核桃,最后因为卖不出,有大批的核桃都得积压在家里。这些由农民辛苦种植出来的坚果只能自己吃或者送给同村人,一年下来的心血付诸东流。几十万斤的坚果就这样白白浪费,农民们得不到回报,想想都觉得十分辛酸。
为什么价格一直都在跌呢?这其实已经不是正常的价格浮动带来的变化了,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上面所提到的坚果,往年在农产品市场上都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销路也很广,不愁没人买。特别是像核桃一类有十分高营养价值的坚果,中国人也特别喜欢吃,一说到补脑立马就会想到它,但如今的核桃也深陷价格下跌的漩涡之中。
在十年前,核桃的价格一直水涨船高,其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就比其他部分的水果高,所以价格高也是可以理解。特别是一些经过加工处理的核桃,能让其价格更上一层。可现在的核桃价格持续下跌,情况非常反常。
核桃高开低走之路其实跟它被大规模的种植很有关系。除了本身的价值外,它的销路还很广,所以果农们也纷纷把视线转移到了它的身上,认为核桃能带来更多的利润。结果就导致果农们大量种植核桃,在农产品市场上,逐渐就出现了一些供大于求的现象。原本中国就已经是一个核桃种植大国,而且出口量在2002年的时候排全球第二。由此可见,当核桃的种植规模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的时候,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次的风波让中国的核桃变得更加难卖,有大量的核桃被积压在仓库里,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变得不再那么抢手。根据数据统计,在2008年,国内核桃的种植面积总计有166.7公顷,在当时这样的情况并没有被及时解决。种植规模最大的就是云南省,大部分核桃产品都被滞销在那里,这些残留的危害也间接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果农们的跟风种植,让核桃的价格一跌再跌,给农产品市场增加了更多压力,卖不出去的核桃只能内部消化,带来的损失比收益更多。
其次,核桃的出口也受到了限制,中国对核桃的出口在全世界国家中一直都是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根据数据显示,实际的出口量跟美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产量不断上涨的这些年,对外出口量一直都不太乐观,更别说分担农产品市场的压力了。
最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核桃的质量问题,果农一味盲目地生产,不注重品质,就等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农产品市场中,核桃质量参差不齐,这样的产品,只会让果商逐渐对此失望。
在这次的价格战当中,损失最大的肯定当属农民。除了核桃市场,其他农产品的价格过段时间应该会有所回升,毕竟价格波动是一直都会存在的,但对于核桃市场来说,想要有所好转就没那么容易了,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价格下跌,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得了的。
结语
想要解决核桃市场低迷的问题,可以采用加工处理核桃的方法,并且让积压的核桃逐渐被份销出去。还要让商家们重拾对核桃质量的信心,打开销路也是跟重要的一点。不过现在看起来仍然是困难重重,国内的核桃加工市场也不太成熟,想要产品更容易卖出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菜价暴跌”是怎么回事?
导读4月即将进入中旬,在国内农产品市场,受阶段性“口罩”问题限制,市场购销不畅,行情普遍呈现下跌走势!其中,在生猪以及鸡蛋市场,猪价走低蛋价变脸,生猪价格延续了底部偏弱的格局,而鸡蛋市场也呈现变脸走低的态势,但是,短期内鸡蛋市场仍有支撑,蛋价下跌空间有限。
而在粮食市场,继豆粕行情大跌后,小麦行情也呈现断崖下跌的态势,而在玉米市场,行情呈现横盘态势,但是,玉米行情风险陡增,市场发生了啥?具体分析如下:
猪价走低蛋价变脸!
在生猪市场,猪价延续了震荡下跌的局面,4月8日,猪价跌至6.27元/斤,价格窄幅下跌0.01元/斤,行情同比下跌45.2%!
其中,在全国南北市场,猪价呈现震荡偏弱的表现,其中,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以及西南地区,猪价普遍下跌0.05~0.1元/斤!目前,东北地区,屠企报价跌至5.5~5.9元/斤。
在西北市场,行情跌至5.25~6.05元/斤。
而在南方市场,西南地区,川渝市场行情跌至6.3~6.5元/斤。
在江浙以及两湖、两广地区,猪价普遍维持在6.3~6.8元/斤!
生猪价格震荡偏弱,近期仍将呈现底部横盘的表现,但是,由于生猪市场,过剩产能淘汰受养殖户出栏情绪低以及口罩问题造成生猪购销不畅,市场仍有集中出栏的风险,而消费低迷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善,因此,猪价仍将延续走跌的基本面,行情也将进一步触底!
在国内鸡蛋市场,近期,终端零售地区,受多地口罩问题影响,居民囤货以及终端到货不均,市场零售价比较混乱,个别地方,蛋价陡然从“4字头”涨入“6字头”,但是,随着消费情绪回落后,蛋价也明显走跌,行情也逐步回归理性!
据数据了解,目前,国内鸡蛋消费以居家消费为主,部分非“口罩问题”出现的地区,市场鸡蛋走货快,库存也较低,而在“口罩问题”多发地区,交通限制明显,区域市场库存明显分化,而随着气温的升高,鸡蛋储存难度增加,市场去库存的情绪转浓,部分地区,蛋价有震荡偏弱的走势!
在北京地区,主流批发市场,鸡蛋价格下跌0.07~0.1元,大洋路报价跌至4.37元/斤!在上海市场,受口罩问题,市场购销不畅,蛋价横盘4.44元/斤。
而在广东地区,部分市场蛋价呈现窄幅调整的态势,广州褐壳蛋价下跌0.1元,东莞部分蛋价上涨0.04~0.06元/斤!
在鸡蛋产区,山东、河南以及河北等地,蛋价普遍呈现0.03~0.1元/斤的跌幅,其中,河南行情蛋价横盘4.4~4.5元/斤,山东市场,蛋价跌至4.3~4.5元/斤!
小麦、豆粕“大跌预警”!
近期,国内豆粕行情从3月下旬开始,行情持续走跌,进入4月份,豆粕行情累计降幅达到了880~1100元/吨,国内主流豆粕行情也从5300~5400元/吨,降至4300~4500元/吨左右!
豆粕行情跌势反扑,根源在于国内购销市场出现了新行情,一方面,国际看空现象反弹,美国新豆种植面积有望大幅增加,俄乌冲突也有趋缓的表现,国际大宗市场大豆行情偏弱。
另一方面,进口大豆不断拍卖,市场拍卖热度明显降温,而4~6月份,国内大豆入港普遍达到了805~845万吨,市场大豆供给逐步宽松,国内主流油厂供给逐步宽松,开工率也将反弹,市场豆粕供给也将持续增加,这也对大豆行情有明显的利空,这也支撑了行情下跌的表现!
而在小麦市场,麦价上演滑铁卢,3月初麦价大涨冲高,部分工厂报价即将触顶3400元/吨,但是,3月中下旬,小麦行情震荡偏弱,工厂报价也普遍跌至1.6~1.65元/斤左右,但是,随着国内多地散发口罩问题,工厂小麦上量难,而面粉走货也极为不顺,部分工厂陆续停工或降低开工率,小麦采购情绪低迷,部分企业有借势压价的表现!
而随着国内小麦拍卖市场不断降温,市场需求端表现低迷,临储小麦周均拍卖大幅下跌163元/吨,这加剧了面粉厂落价的幅度,国内主要用粮企业降价表现突出,小麦普遍落价高达40~220元/吨,部分地区,麦价跌破了1.5元/斤!而受市场看跌情绪转浓,叠加,新粮小麦上市仅有2个多月,未来4~5月份,小麦行情仍将继续回落,价格或将普遍跌入“1.4元/斤时代”!
玉米风险加剧!
在国内粮食市场,小麦以及豆粕行情大幅走跌,而玉米行情却横盘企稳,由于国内养殖行业低迷,饲料企业稻谷替代较多,饲料企业需求低迷。
而玉米深加工企业上量明显受限,企业开工偏低,下游产品走货也不顺,工厂报价以横盘为主,但是,随着小麦行情大跌,玉米行情风险加剧!
据了解,目前,国内华北以及东北地区,基层上量不畅,东北地区吉林市场购销几乎停滞,市场报价也以趋稳为主!在华北地区,虽然,山东地区工厂上量仅有120车左右,但是,由于市场交通受限,企业涨价也难有明显的上量,因此,深加工以库存消耗为主,报价呈现横盘态势!
但是,随着小麦行情的走跌,叠加,国内气温大幅回升,东北地区积雪陆续消融,基础玉米储存难度偏大,部分贸易商潮粮出货压力陡增,因此,短期内玉米价格仍有震荡偏弱的走势,尤其是,东北以及华北市场,“口罩问题”逐步缓解后,玉米上量或将陡增,行情也将明显走跌,但是,自此以后,基层余粮也基本告罄,玉米价格中后期仍以震荡上扬为主!
猪价走低蛋价变脸,小麦、豆粕“大跌预警”,玉米风险剧增!咋了!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来自网络!
究其原因,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等因素,暂时生产过剩。仅过了半年时间,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虽是区域性个例,但依然值得人思考。
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
季节天气影响: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蔬菜价格在每年进入9、10月份开始上涨,主要是天气转凉,蔬菜生长性下降,但部分秋季产蔬菜不受影响。3、4月份开始回落,主要是因为南方蔬菜和部分北方温室蔬菜逐渐上市,价格逐渐回落。
处于蔬菜市场“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以及结束,而秋冬蔬菜上市的量比较少。加上今年很多地方的降温比较快、雨水也多,大型蔬菜产地蔬菜生长长势缓慢甚至部分产区减产,供应量少了,需求量大,价格肯定会跟着上涨。
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可能出现茬口衔接不畅等情况,预计冬季蔬菜价格整体偏高。
其它方面,种子、化肥、等成本太高,导致成本也提高了,运输方面,汽油和柴油等价格的上涨,也让蔬菜运输成本提升,种种因素影响下,蔬菜价格想不上涨都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0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