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聚焦“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聚焦“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聚焦“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屯留区聚焦“三农”工作,围绕“五个振兴”,统筹抓好粮食生产、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农民增收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增势蓄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屯留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稳粮保供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结合起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建设冬谷示范基地1000亩,开展中水灌溉试点,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发展“特”“优”农业,持续落实辣椒产业扶持政策,提升800座日光大棚管理水平,推动蔬菜、花卉、中药材、小杂粮、畜禽等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社、家庭农场80家。

同时,以“麟绛红”辣椒、“珍珠黄”小米、“盘秀山”连翘茶等优质品牌为带动,确保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叫响农业品牌。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屯留区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启动实施绛河流域沿线村庄污水治理工程,推进余吾片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实施西部跨林区高压线路改造;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改造农村户厕3200座;以小南村、王庄村等为示范,提档升级美丽乡村13个;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治理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加快促进农民增收。

屯留区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把风险人员纳入“监测对象”管理,“一对一”开展针对性帮扶,多措并举化解致贫返贫风险。同时,屯留区不断强化产业、就业支撑作用,围绕产业振兴、农村电商、农旅结合、乡村建设等领域开展培训,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深耕“三农”沃土服务乡村振兴

农业银行因“三农”而生,因“三农”而发展,也因“三农”而壮大。农行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一部农行发展史,就是一部服务“三农”史。对农业银行来说,服务“三农”不是想做不想做、能做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必须做好的政治任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下,全行服务“三农”工作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立足品牌出亮点。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三农”金融服务国家队的重要特征,更是农业银行传承和发展的立足点。服务“三农”工作既要做得好,还要叫得响,让客户体验到,让社会各界认同,让农行员工有自豪感。这要求在抓好面上服务“三农”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抓特色、抓典型、抓亮点。通过以点带面,提升服务“三农”的品牌形象。

信贷支持抓重点。围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在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县域信贷投放,确保达到“农业贷款和乡村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县域贷款增速”的目标,为乡村振兴输入“金融活水”。同时,持续加大对2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信贷支持。

转型创新有特点。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推动服务“三农”工作不断上台阶、提水平,需要加快转型创新来实现。不同的县域有不同的县情,不同农业产业有不同的生产周期和规律,金融需求存在个性化和多样性。要做好“三农”特色产品的创新与应用,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区域特色,选择特色产品,根据生产周期与投入特点,努力做好产品创新与应用。

渠道建设扩支点。金融服务必须依托于渠道建设。要构建好物理网点、自助渠道、惠农通工程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等渠道体系,特别是在一些新城、新区、新镇、新农村。要加快推进县域网点优化布局、“金穗惠农通”工程提质升级,积极推进“三农”县域业务数字化转型,做好掌银下乡和兴农商城营销推广,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风险防控是要点。要准确把握涉农产行业周期性规律、重点区域风险特征,在客户准入、信贷进退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策略,既要服务好乡村振兴,也要防控好信用风险。要对县域大额法人贷款,定期组织风险排查,对出现风险苗头的做好预案,因户因地精准施策。要强化从严管贷治贷,提升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质量。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农村做好2023年“三农”工作,该县将聚焦工作重点,落实关键举措,强化组织保障,建强基层基础,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最大化增收增效中充分发挥群众“三主”作用,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全力以赴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将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作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领办高产示范田机制,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8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49万吨以上,力争完成9.24万亩、产量3.16万吨以上,平均单产较上年增长2%左右。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强化“3+1”保障,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联农带动新机制,盘活闲置低效存量资产,提升农业投入效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紧紧围绕“油茶、生猪养殖、精品果蔬(黄桃)、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下功夫,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强化高标准高品质引领,进一步做强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让更多好产品走向市场、走出玉屏。

同时以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为抓手,持续推进“最美庭院”创建和“宜居和美村寨”建设,高质量完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收官工作,着力加快乡村规划师、产业指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抓手载体,推动实施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全力以赴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0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