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丨平潭中湖村:红色土地绘就新景
中湖村位于实验区中部,常居人口一万余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下辖中坑村同时也是革命英雄陈孝仁、陈孝义的故乡,红色底蕴深厚。随着实验区的快速发展,中湖村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近年来,中湖村村委加快医疗、教育、交通方面建设,致力于打造更宜居的中湖生活圈,在新时代绘就出一幅红村?蝶变?的崭新图景。
改旧建新
提升基础设施
近日,中湖村盐场家属区内挖掘机轰鸣,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对小区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改造。据了解,盐场家属区已建三十余年,排水系统、污水管网全部老化,目前交由平潭市政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改造,同时加设停车位,翻新外立面。
?我们这边属于老旧小区,也缺少停车位,像电力、通讯线路都裸露悬挂在空中,既不美观也不安全。相信这次改造会让小区焕然一新,提升我们居住水平。?盐场家属区住户魏远恩期待着说。
老旧小区改造是中湖村基础设施大变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湖村聚焦道路、学校、公园等领域改旧换新,细密编织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中湖小学新校区内,即将建成的教学楼令人十分期待。目前,中湖小学新教学楼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登高望远,中湖小学三栋不同时期建成的教学楼相映成趣,构造新颖、色彩鲜艳的新教学楼与承载着时光印记的旧教学楼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不禁感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时代的巨大变革。
?新教学楼设施肯定会更完善,我相信到时候课堂多样性也会提高,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在这里得到实现。?中湖小学六年级学生陈锦漩说。
厚植沃土
传承革命精神
近年来,中湖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完成了坛东大道、康湖路等多个项目的征迁工作,还对金峰路和部分村道进行了?白改黑?。走进中坑村,早年间水泥路铺就的金峰路蜕变成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
在村道一侧,中坑革命老区纪念馆项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中湖村村级文员王而伟告诉记者,中坑村是离平潭老城区较近的革命基点村,而这个纪念馆是为了弘扬红色文化,纪念中湖村陈孝仁、陈孝义等革命烈士而建,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
村里的老党员林仁彪向记者再现了那段激动人心的光辉历史。当年中湖村涌现出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最为出名的就是陈氏兄弟,哥哥陈孝仁在1939年日伪第一次侵占平潭时,投军从戎,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在胞兄的影响下,1947年陈孝义加入了中国***,而后参加一系列革命活动,为解放军解放平潭做了大量支前工作。
?接下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布置纪念馆的展厅,通过收集相关革命老照片、物品,并向村民开放,从而宣扬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王而伟说。
聚焦民生
打造宜居中湖
16日,在中坑村广场,记者遇到来这里锻炼的村民,他们告诉记者,村里老人经常来这跳广场舞,散步,这里是大家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村里的设施近年来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老年人也有地方锻炼了。?村民陈明福说。但是陈明福还是期待村里能有一个室内活动场所,让大家在阴雨天气也能有地方活动。他的这个想法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为云不谋而合。
?我们村的周边配套基本完善了,村里有中小学、公园、新建起的卫生院,接下来重点的工作还是要聚焦民生,针对本村1500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想新建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让老人有地方去,生活休闲更方便。?陈为云说。
据了解,为彻底解决富春城周边群众买菜远、买菜难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中湖村还将把推进富春城周边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作者:郑晓丹)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金秋五课”第二课,人才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观看专题教学片之后你有什么心得、感悟和收获?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乡村振兴金秋五课第二课”,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乡村振兴金秋五课第二课乡村振兴系列专题教学片“金秋五课”分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个主题。
“金秋五课”第二课“人才振兴”
金秋五课第二课集中学习活动总结为了继续响应中央组织部关于“金秋五课”的部署安排,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9月x日,xx街道开展了“金秋五课”第二课“人才振兴”的集中学习,各村(社区)也在积极开展。
此次课程生动形象,用具体的人物事例向大家阐述了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重要性,为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上了一堂有思想、有启发、有深远意义的乡村振兴课。
观看结束后,xx街道组织部部长讲到“上级组织一直在向我们xx街道输送新鲜的血液,输送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才,我们要为这些年轻人多争取机会,要为他们提供支持、提供帮助、提供平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很关键,我们要想方设法的留住人才,善于培养和重用人才,努力营造‘让金子发光’的人才环境,让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发光发热,真正让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学习后,大家踊跃发言,从思想上认可了人才的重要性,一些老党员、老干部也表示在之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注重人才的培养,挖掘人才潜力,同时也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我们的乡村振兴事业增添活力。
金秋五课第二课观后感和心得体会(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要鼓励大家回乡创业。我们可以持续开展高素质人才回引工作。倡议、引导有专业、有能力、有技术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回归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进制度配套,依托已经初具规模的本县企业,如xx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柑橘农业合作社等平台,让回流农民能有机会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从而培养一批有能力,能扎根xx、建设xx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也可以采用人才柔性引进模式,打好家乡牌、亲情牌,与xx在外的专家建立联系,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专家+企业+农户”、零距离零门槛服务家乡的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帮扶团。让xx人服务xx的乡村振兴,xx人服务家乡的经济发展。
金秋五课第二课观后感和心得体会(二)乡村振兴“金秋五课”内容丰富,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观看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两课后,深受启发。我认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一是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机制。出台鼓励返乡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奖励扶持政策,靠乡村能人、乡贤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共同致富。二是要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加大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力度,选派一批本地技术人员到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培训锻炼,或从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派驻一批高层次人才到基层,指导农业生产、乡村建设。三是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培强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等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金秋五课第二课观后感和心得体会(三)今天观看的乡村振兴“金秋五课”之人才振兴篇,受益匪浅。第一,这次关于人才振兴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第二,在各个时代人才工作都非常的重要,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第三,作为医疗卫生系统,加强人才培养和引用非常重要,也十分紧迫。做好人才振兴工作,才能更好承担救死扶伤的任务,才能提高身体素养,才能让人民群众有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金秋五课第二课观后感和心得体会(四)我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育好才”;聚焦产业,兴旺重点目标“引好才”;尊重人才特殊禀赋和个性“用好才”;政策、环境、激励三管齐下“留住才”。只有“厚植人才沃土”,储备一批乡村教育、医疗、文化建设队伍,才能“涵养乡村活水”,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激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发展新活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1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