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发展新理念破解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三农”工作千头万绪,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
第一,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二,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第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第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激发亿万农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第六,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奔小康,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强化政治和组织保障。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始终都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点工作。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做好“三农”工作对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抓好“三农”工作为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了坚实保障。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农,天下之大业也。”在党和国家正确领导下,让我们用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1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