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粮食危机,各国都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
3月,自俄乌发生冲突发生以来,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发出警告称: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5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继续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
粮食危
粮食乃民生之本,危机一旦出现,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进口国及贫困地区,继而导致全球物价飞涨、饥饿人数大幅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人道主义危机将进一步加剧。
此外,经济全球一体化并没有给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更多的资源共享,相反,各粮食出口国为保证本国供应自给率的基础上还开启了扩大化自保模式。
a、3月9日,乌克兰政府宣布禁止出口小麦、燕麦等主食农产品以及粟米、荞麦等;
b、3月12日,白俄罗斯将该国粮食出口禁令延长6个月,包括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出口;
c、3月14日,俄罗斯禁止该国6月30日前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谷物,今年8月31日前,暂停向出口白糖和原蔗糖;
d、匈牙利、阿根廷和土耳其正采取措施加强对当地产品的控制,而阿根廷是全球谷物主要出口国之一,土耳其则是面粉主要出口国;
e、摩尔多瓦从3月起暂时停止了小麦、玉米和糖的出口;
f、4月17日,哈萨克斯坦表示至6月15日前限制该国小麦和面粉出口;
g、5月13日,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宣布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禁止小麦出口。
粮食
粮食出口国自保名单在不断增加,同样,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国口粮充足,但其它作物占比却较低(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稻谷四个品种),所以这就是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优化粮食供应结构的原因。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战略储备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玉米第一,大豆第二,小麦也在前列,却在减少出口,同时还公布了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全美范围内有资格获得“双季作物保险”县的数量;通过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率的“精准农业”和其他技术援助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等。
欧盟也未雨绸缪、见机行事,采取行动加强其粮食安全,例如暂时允许农户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作物,降低基于粮食作物的生物燃料的掺混比例并增加玉米、向日葵等作物的种植。爱尔兰更是启动了一项近1100万美元的计划,鼓励农户种植更多作物,如小麦、燕麦和大麦。
所以粮食危机,不只是个别国家的问题,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毒瘤,没有能独善其身的国家,只有一损俱损的代价,各国不管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限制出口或是扩大本国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技术、加大资金支持等,都是杯水车薪,因为世界是发展的,经济是流动的,命运是捆绑的,只有合作,才能共存,才能转危为机,最后才能共赢。
收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2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