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们注意了:赤藓糖醇有负作用?
渴望甜食是吃货们的本性,毕竟甜甜的东西真的会让人开心。但添加糖吃的太多,却不利于健康,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风等发病风险。
为了能更健康点的享受甜食,代糖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比如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阿斯巴甜、糖精钠、甜菊糖苷、木糖醇等。其中赤藓糖醇近几年可是大火,已经成为了代糖界的网红,备受大家欢迎。
可是最近,权威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了一篇研究,给了赤藓糖醇重重的一击——可能提高心脏病风险,这让很多小伙伴不知所措。这到底是咋回事?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属于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里,比如蘑菇、西瓜、梨、葡萄等农产品以及葡萄酒、清酒、啤酒和酱油等发酵产品,含量最高可达0.13%。
现在工业上用的赤藓糖醇主要以葡萄糖为生产原料,利用解脂假丝酵母或从梗孢酵母或类丝孢酵母经发酵转化为赤藓糖醇,再通过精制等工艺得到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晶体产品。
赤藓糖醇的甜度是蔗糖的60~80%,能量系数为0千焦/克,甜味纯正,没有后苦味道,并且我国《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也提到,目前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可在乳及乳制品、糖果、焙烤食品、饮料等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平时我们经常会在无糖饮料中看到赤藓糖醇的字眼,它在我们的生活里一点也不陌生。
赤藓糖醇怎么了?
在以往的研究中,赤藓糖醇的安全性被广泛认可,早期研究还暗示了其潜在的好处,包括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报告的抗氧化潜力,糖尿病患者饮用含赤藓糖醇饮料4周后内皮功能改善。后来,多个国家都批准其可在规定的食品中使用。
虽然赤藓糖醇近几年发展很快也备受大家喜爱,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日权威期刊《自然·医学》上的一篇研究就提到了关于赤藓糖醇的负面作用。
该研究提到:赤藓糖醇可显著增强胶原依赖性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栓形成,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相关,包括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塞或中风。呼吁对于赤藓糖醇,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安全性研究。
不过,虽然这份研究打了赤藓糖醇的脸,但咱们也没必要太担心。
研究中主要以美国和欧洲为主要研究对象,他们每天赤藓糖醇摄入量多达到了30克以上,研究中也是让健康受试者在饮用赤藓糖醇甜味饮料(含30克赤藓糖醇,与单罐饮料相当)后监测餐后赤藓糖醇血浆水平。
而我国无糖饮料中含有赤藓糖醇的量大多在1~4%。
再有,任何只谈毒性,不谈剂量的行为都是不靠谱的。
关于长期吃赤藓糖醇对健康的影响还没有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担心赤藓糖醇的潜在危害,那就别每天都狂炫,或者经常喝含有赤藓糖醇的饮料,偶尔解馋还是没问题的,比如每个月1~2次。
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以尽量避开配料表含有赤藓糖醇的代糖食品或饮品。
“互联网+农业”,如何通过互联网将农产品推销出去?
生鲜电商行业万亿市场规模 多种模式并存抢占市场份额
多模式并存的市场蛋糕难独享
8月电商领域风起云涌,生鲜成为高温下吃货们的首选,这也带动了生鲜电商市场的稳步增长,但多模式并存的市场蛋糕难独享。京东到家凭借平台优势斩获5亿美元融资;食行生鲜围绕民生深耕买菜生意,不断提高用户粘性。
生鲜电商进入增长稳定期
8月烈日如火,高温席卷全国各地。外卖、生鲜成为吃货们的首选,海鲜、河鲜与水果大受欢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8月,在季节因素和促销活动的共同作用下,生鲜电商延续上月的增长态势,月度活跃人数达到1920.2万,环比增长7.2%;与去年同期的月度活跃人数相比,同比增长197.4%。生鲜电商市场已逐渐进入增长稳定期,但新零售的效果尚不明显,盈利困境仍待破局。
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分析预测
2017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9万亿,同比增长6.9%,且自2013年以来持续保持6%以上的增长,预计2018
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将继续增长至1.91万亿。
8月生鲜电商AppTOP10统计分析
在2018年8月的生鲜电商AppTOP10榜单中,多点以796.64万活跃用户规模继续排在榜首,但环比增幅仅为3.03%,这是多点连续第六个月环比增幅在5%以下;每日优鲜以427.26万活跃用户规模位居第二,环比增幅为16.42%;位居第三的京东到家活跃用户规模为291.06万,环比增长13.46%;从用户粘性指标看,食行生鲜综合指标位列第一。
京东到家:平台化优势尽显,斩获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
在8月1日的“超鲜日”大促中,京东到家与沃尔玛联合推出系列优惠活动,生鲜日配商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80%,销量占全部品类的56%。京东到家的平台化优势及不断升级的生鲜即时消费体验使其在大促中屡有亮眼表现。
盒马:坚定源头直采战略 牵手家具卖场CP
8月20日,盒马鲜生与云南省农业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农产品直采供应基地,并向来自11个省市的14家优质基地合作伙伴授牌。盒马在全球范围内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以推进自身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源头直采的战略布局使盒马鲜生整个供应链更为可控,得以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食行生鲜:围绕民生深耕买菜生意,三座城市运营效率高
食行生鲜围绕民生,持续推进智慧微菜场项目,与上海和苏州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既能解决市民的“买菜难”和“买菜贵”,又能同时惠及菜农。目前平台已开设贵州、云南、宁夏等多地特色扶贫馆。8月,食行生鲜在上海地区推出“平价菜”专区,与平台售卖的特价菜、热门菜、扶贫蔬菜等进行了整合和补充。同时还通过早市、夜市、抢购等促销活动薄利多销,把节约下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截至目前,食行生鲜在上海已经入驻1575个小区。
如今在生鲜这条赛道上,到家、到店、到柜、电商、超市+餐厅等多种模式并存,但没人能独享整个蛋糕,在未来也许大家都是主角,只要你能占领消费者心智的空白点,围绕消费需求深耕用户运营,细作农产品渠道,用数据和技术提升整个行业的执行效率。
农产品销路问题一直令农户十分头疼,一方面受大市场消息不对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渠道影响,很多农户注重生产但是不注重销售,大多农户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依赖中间商,供需极度不稳定,甚至遭受中间商对价格的打压。
下面给大家介绍3种“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模式。
电商+农产品:大型电商平台推进农业、农产品与市场的专业化对接这种模式不只是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平台,更重要的是,它将触角前移,从种植、生产环节就开始加强信息对接,避免盲目种植导致农产品丰歉失调。
案例:杨桃“触网”身价倍增作为广东省“亿元淘宝县”,英德通过农村电商打造出的爆款绝不仅仅只有杨桃,英德红茶、红薯等特色农产品也备受青睐。
2018年“双11”期间,英德某品牌红茶网络销售额,不到24小时就突破243万元;果康源合作社则将5000千克红薯干销售一空,并收获了10万千克新鲜红薯的网络订单。2018 年,果康源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5万多单,多项产品居淘宝网销量第一,营业额380万元,纯利润100万元,并带动周边12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户均每亩增收达1000多元。
网络直播+农产品:网络直播可增进互动,促进农产品的可视化和直观化网络直播的形式多样,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最适合的直播形式。
案例:黄金梨直播2017 年9月9~10日,“丰收大湖北”系列专题网络直播走进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
“大家请看,这就是黄金梨,色泽金黄,口感好、水分足,真是美味极了。”主播“远洋君”一边吃梨一边直播道。秀美的自然环境、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再加上生动有趣的直播,让来自椒园镇黄坪村的黄金梨成了“网红”。主播上山下乡、摘果割稻,接地气的直播,生动展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三农。
直播成功原因解析:①产品选择好。直播产品选择黄金梨,虽不是区域品牌,但却是一个公共品牌,历史悠久,且产品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有“天然矿泉水”之称,这样的农产品自然能获得观众的青睐。②直播形式独特。这次黄金梨的直播形式,主播选择了自吃自说的形式,成功吸引了吃货们的购买欲。同时,这次的直播为观众展示了摘果割稻的乐趣,非常接地气。
短视频+农产品:短视频是一种工具,赋予的载体就是农产品的特色农特产品短视频要抓住产品本身的特点,最好在生长原地拍摄,既真实,又能展现生长环境。
注意事项:①内容IP化。种植到生产,再到后期加工的流程,将短视频内容IP化。比如葫芦,用短视频记录葫芦的生长过程,还有葫芦加工、绘画等都可以作为短视频内容IP化的素材。②内容垂直。确定自己要推广的农产品大致的几个品类或者专一的品类。所有的视频内容和直播内容都尽量围绕主题,内容不可复杂多样,增加粉丝垂直度。③注重农产品的形象。做成农产品乐园,把农产品动漫化,给予农产品人物的感情色彩。④和扶贫项目对接。现在电商扶贫也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项目,很多地方甚至有自己独特的运营方式,如果您的农产品恰好在贫困县范围,可以选择与一些扶贫项目对接,扩大销售渠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8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