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三农问题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在发展城乡一体化中,尽快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和贫富分化,化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要着重解决“三农”工作中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流转、城镇发展战略等重要民生问题,抓重点、破难点,取得成效,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开“三农”工作
乡村振兴是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大方面。
1、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2、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基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振兴乡村既是每个农民的责任,也是每个农民的迫切愿望,要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底蕴基础。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
4、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持续基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后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
一排排青砖黛瓦、典雅整齐的楼房掩映在宜人的风景中,楼前楼后小桥流水……走进宿豫区新庄镇陈墩新型农村社区,宛如置身画中。“新型农村社区留住了‘乡愁’,又解开了‘城愁’,还提供了很多‘家门口’就业机会!”对入住后的新生活,居民陈法岭“一百个满意”。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在全省大局中考量谋划、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业更强
预计全年农业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840亿元
作为宿迁与京东集团在乡村振兴领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最新成果,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创新构建“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头部电商”合作模式,可年产绿色果蔬5000余吨、繁育种苗超过500万株,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发展有示范、技术服务有支撑、产销对接无障碍。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我市始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我市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抓手之一。在探索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之路的基础上,我市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重要实践,运用系统化思维加强政策集成
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统筹治理、镇区园区社区“三区”协同治理,全力打造产业有高度、环境有“靓”度、生活有温度的共富乡村。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乡村”三级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体系基本建立,“爱护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开展“五美庭院”创建,加快实现“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
切实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我市坚持“人、城、产”融合发展思路,深入开展小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80个年度项目,服务一方的区域中心、衔接城乡的重要纽带作用更加彰显。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农村“路水林田产景”一体改善,我市已经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28个,今年就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
农民更富
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市继续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统揽,统筹推进强村富民,千方百计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鼓起农民群众“钱袋子”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常态化开展“五看一查一帮助”活动,持续加大“大救助”监测帮扶力度,建立重大项目20%优先落户薄弱片区刚性制度,出台三大片区整体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共编排实施项目148个。
此外,扎实推进新一轮村居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实施资产倍增工程、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提优工程、暖心富民工程,并“一村一策”攻坚集体经营性资产空白村,18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5万元、增长10.5%。
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市还推动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创业创新、素能提升三大行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增长7.5%。
更关键的是,我市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列为“十四五”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治理、连片开发,推动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等7项省级
以上试点和深化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六大机制”在廊道落地转化,实施的277个项目完成投资375.4亿元。
正在试运营的皂河龙运城已经成为独具宿迁特色的黄河故道文化标识。“这个项目以生态为基础,文旅为引擎,生活为本质,形成沉浸体验、演艺路秀、文博互动、餐饮商业、观光旅游、酒店度假为一体的统合共生的皂河发展模式
不仅展现全时段运河文化,还带动皂河旅游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增收富民。”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党委书记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正按照“强基固本保发展、深化融合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全力筑牢“三农”发展基本盘,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8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