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政策扶持的12个重点产业
海南12个重点产业包括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农村发展、旅游产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开发及加工产业链延伸、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
资金重点倾斜以下几个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农村发展整合资金20.4亿元,用于支持优化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方面;教育产业投入16.6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保障等方面;互联网产业安排5亿元,用于互联网产业基地及孵化器建设、互联网人才引进和保留等方面;现代金融服务业投入4.3亿元,用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和奖补等方面。政策扶持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计划或规划纲要时,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重点倾斜、优先扶持某些产业或部门的措施,促使它们优先发展,快速发展,以期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其扶持项目主要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
1、蔬菜种植、水果产业、茶叶产业等 可申报:农业部的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项目 项目补贴:每个项目补贴50-100万元 要求:设施200亩以上,陆地1000亩以上
2、林业产业 可申报:林业局的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 项目补贴:每个项目200万元以上 可申报:林业局林下经济项目 项目补贴:一般补贴在10-30万 可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3、观光类农庄 观光类农庄:向旅游局申请旅游专项资金、旅游扶贫资金等 贫困村建设项目:申请旅游局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 自由基地发展餐饮的农庄:申请三品一标的认证及相关补贴,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4、运动体验类农庄 可申请:教育部的教育基地、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儿童以及青少年见学基地等。 特色:优雅环境、运动拓展、活动体验、亲子教育等。 适合人群:都市白领等高收入人群自身与孩子参与体验,或公司活动组织进行团队训练。 选址:这类农庄多设置于市郊。
5、特色文化类农庄 可申请: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申报单位: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等单位 定位:休闲农庄 发展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特色饮食、少数民族文化、服饰等特有的产品和文化。
6、科教类农庄 可申请:科技局的相关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星火计划项目、科技推广与集成技术示范项目等。 主要目的:农庄内利用现有的现代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并逐步将自主研发的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并将现代农业技术进行展示、展览与体验,让人们认识并体验现代农业的进步与技术发展。
1、种养结合与轮作的农户为了保护土壤的肥力农业产品补贴政策是什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品补贴政策是什么,国家提倡种养循环以及种植与农牧的结合农业产品补贴政策是什么,例如粮豆轮作的补贴面积为一千万亩。粮改饲试点已扩大到四百多个县。
2、种植者目前的农业补贴包括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补以及农资综合补贴三项农业产品补贴政策是什么,这三项合并成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其用意就是为了促进我国的耕地保持以及粮食产业的规模经营。以前都是补给土地拥有者,以后则会补给种植者,也就是说补给种地的人。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等。
3、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经营者国家对京津冀和东北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补贴标准是每亩地25元。
4、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经营者目前我国正在推动五十一个奶牛、肉牛、生猪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补贴整县试点。
5、购置农机的经营者国家鼓励机械化生产,无论什么机械,只要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以及绿色化发展,国家都会支持,并且也给予补贴
6、开展深松整地
的经营者目前这项补贴主要针对东北和华北地区,例如我国的甘肃,每亩地的补贴是40元。7、生态畜牧的牧民这个主要针对的是草原地区,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国家也对保护草原的牧民给予补贴。
8、开展重金属治理的经营者我国一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严重,针对从事这方面的企业国家也会给予补贴。
9、开展残膜回收利用的经营者。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项用于农业的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健全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防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农产品市场及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保障农民收入水平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三十八条 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项用于农业的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健全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防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农产品市场及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保障农民收入水平等。
县级以上各级财政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田水利的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应当统筹安排,协调增长。
国家为加快西部开发,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88425.html